好好吃飯,意味把好的食物細細嚼進嘴里,再快樂的咽進食道,再滿足的送進胃,卻又不過飽過撐,最后安詳?shù)奶稍谀c里……這樣的飯,其實就是藥了。
它的核心,在于「本能療法」。也就是,人的本能,是完全可以治病的,就像動物亦然。本能可呈顯在嗅覺、味覺上,當某種食物的香味飄了過來,你嗅著了,腦中產(chǎn)生快樂的舒暢感,這是于健康有益的療效。接著這食物端到面前,你放進嘴里咬了幾下,口中布滿了奔跳的唾液,這唾液同食物的碎片攪在一起,渾然釋出了香酥美酵的滋味,隨即自喉嚨咽滑下去,這一當兒,腦中的興奮與滿足更豐厚了,這一來,于健康更加大大有益了。
接著這食物泥團,進了胃,又有胃酸繼續(xù)混入碾磨。最后進入腸,慢慢揉塑推壓,到了次日成為一條完整的大便從肛門順利的排了出來,這便是一段完備的療愈過程。
食物泥團既須進入胃壁與腸壁,兩者之間的最安全介質(zhì),是消化液(如唾液)。有它來幫食渣定形,最能在次日塑成完美的便形。
唾液是動物極珍貴的分泌物,有了它,能保護食管、囊袋的表面,更別說它有消毒之功能。
一般言,唾液最受動物性蛋白質(zhì)之誘引,如一鍋紅燒肉飄出的香味;但大量的肉食如不適于某些人的養(yǎng)生式攝食,這時有另一方法,便是咀嚼。反覆的咀嚼,不但可持續(xù)釋出唾液,連平淡的食材(如素的食物)亦能嚼出香美鮮韻。
唾液最喜與牙齒碾出的屑屑相結(jié)合,如松子、花生、開心果等這類堅果;另外,像飯、玉米等糧食類。這些被咬嚼過后成了屑屑粉粉的東西,一碰上唾液便結(jié)成半化解的藥餌,然后入胃,再入腸,一兩小時后,它在我人的身體里已成了藥。正因它要沾化屑屑,于是有些不易成屑的東西,尤其像勾了芡的東西,它外層包了一張不易融解的膜,這便可惜了,就像坊間的肉圓、水晶餃、蚵仔煎等摻粉、勾芡之物,在養(yǎng)生攝食上,便是不易分解也。
雜糧飯(糙米、紅豆、綠豆、野米、鐵棍山藥)是最好的咀嚼物,亦是放入胃腸最理想的主質(zhì)。然要把雜糧飯愈嚼愈覺美味,尚有配菜這一層。
最讓我喜歡的配菜,是芥菜梗<火靠>得爛爛的,嚼下時極有滋味,不舍得一下子就把它吞入。嚼上十來下,更是香美,吃一兩莖菜梗,再進一口飯,同嚼同品它混合后的味道,是一樁快樂的吃食經(jīng)驗。
如今大伙飯吃得沒那么多了,一碗雜糧飯可以配許多菜。既耐嚼又愈發(fā)出滋味的菜,像咸菜炒黃豆芽。黃豆芽是一款很不易迸散出鮮味的食材,然細嚼它,它不但營養(yǎng)甚豐厚,亦是佳味,并且它是與榖類、些微肉類、葉菜類皆極適合融于一道而后填塞在腸子里的好東西。
這些年「飯水分離」之論又被提起,即吃飯時不喝水(包括湯、飲料、咖啡、茶、果汁),喝水時便不吃東西。故而最簡之法,便是在飯前飯后各二小時才去喝水。
吃飯,乾干的來吃,乃為了一、不沖淡唾液、胃酸。二、令咀嚼來親嘗食物之真味與原質(zhì)。三、保持食物恰好的乾濕度。
正因咀嚼,生菜之量、水果之量皆不可太多,免得有寒涼之弊。也正因不喝水,恰不可多吃油炸物。
有人飯吃不太下,便以湯水沖下;表面上飯是進入肚子了,然在胃腸中消化不完整,吸收進血液的,不近于胺基酸,而比較是乙 ,這于體質(zhì)上會產(chǎn)生易過敏、易發(fā)炎、火氣大、免疫下降等逐漸結(jié)果,可見細嚼慢咽是何等要緊。(作者為作家)
點擊'原文鏈接'進入【飯分修煉論壇】學習~分享~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