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底下從不缺少愚蠢,就像聰敏,唯獨智慧稀少?!毭窨叩拇蟾晃?/p>
投資是指犧牲或放棄現(xiàn)在可用于消費的價值以獲取未來更大價值的一種經濟活動。投機指根據(jù)對市場的判斷,把握機會,利用市場出現(xiàn)的價差進行買賣從中獲得利潤的交易行為。投機也是一種投資形式,但其收益和風險較大。
資,資產,資產是可以增值的。機。機會,機會是可以利用的。投機側重交易,投資側重持有,增值需要不確定的時間實現(xiàn),交易一般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沒有投資就沒有投機,沒有投機就沒有投資,投機為投資提供了流動性,投資為投機提供了可能性。
有的人認為投資風險小,投機風險大,這是錯誤的,投資需要判斷所持有資產未來的“增值”,眾所周知未來是極難預測的。有的人認為投資需要研究基本面,投機則不需要,這是錯誤的,如果有人連自己拿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去判斷價格的變化,不是傻子就是瘋子,不值得去討論,進一步說投機是判斷這群瘋子和傻子行為的人,而不是瘋子和傻子本身,我自己見過的投機高手沒有和瘋子、傻子同舟共濟的。有人認為投資時間長,投機時間段,這也是錯誤的,投資的本質的取的未來的價差,未來的價值=現(xiàn)在的價值+投資期間價值的增值,未來的價值會產生一個未來的價格,當投資人對未來的價格預期達到的時候選擇交易才是明智的選擇,投機者發(fā)現(xiàn)價格走勢和自己預判相悖,隨后馬上順著時間軸線判斷一個新的價格,新的價格可以建立在未來的價值之上也可以建立在未來的市場力量之上,當投機者判斷把交易推遲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時候,選擇持有才是明智的選擇。
以上都是投資和投機形而上學的表象之爭,不管投資還是投機,交易者的目的都是盈利,都要面對風險和收益的考量,價值投資學派把投機原本中性的交易行為定義為可憐的無知形象。唐朝是這樣區(qū)分投資和投機的:投資,是回報的獲取主要依賴資產自身產生的現(xiàn)金流,無需依賴新買家的出價;投機,剛好相反,是回報的獲取主要依賴新買家的出價。即以擁有股權為目的的就是投資,以持有交易籌碼為目的的就是投機。我不贊成,這樣區(qū)分雖然通俗易懂,但是沒有談到根本,還是停留在表層。
股神巴菲特說:真正的風險來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當你知道你在做什么的時候你就是在投資,言下之意把投資和投機的區(qū)別放在了交易者對交易風險的識別和控制。這個解釋我贊成,但是不滿意,巴菲特先入為主把投資給予光輝的形象,投機則為人不齒,我個人認為投資和投機并不是敵對的,是一個過程的兩個階段,投資即交易的指導思想,投機是交易的實施過程。如果一定要做一個區(qū)分,投機關注買賣時點的交易價差,承擔時間點的收益和風險,投資關注買賣時間段的交易價差,承擔時間段的收益和風險,投資認為價值決定價格,投機認為價值是價格的驅動因素之一。技術性的定義我沒有,用描述的手段表達我的理解。
這是對投資和投機最簡單的理解,針對單次交易,針對交易者為著盈利的目的去分析,現(xiàn)實中,我們面對的是多次交易形成的系統(tǒng),有時候還會面對以虧損為目的的交易,這個時候如何區(qū)分投資和投機呢?
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大意是:我做過很多生意,其中很多是虧損的,還好我最后賺了大錢。如果預期自己可以終勝,那么你還會在意一兩次的虧損嗎?如果要盈利,必須付出幾次小額的虧損,你會不會主動出擊尋求虧損呢?
傳統(tǒng)的價值投資根據(jù)交易的獲勝概率下注,強調不敗然后求勝,沒有意識到這個世界是非線性的,假如有兩個交易模型,一個盈利的概率是99%,每次盈利獲利1%,虧損時候虧90%,一個盈利概率是50%,每次盈利50%,虧損時候虧1%,你會怎么選擇自己的交易系統(tǒng)呢?我們在現(xiàn)實的決策中往往是根據(jù)期望值而不是概率值決定自己的行為。
路徑依賴得認為投資可以使得自己盈利,投機導致自己的虧損,還有一個致命的錯誤,沒有認識到虧損的價值,交易高手當看好一次機會的時候,經常會少量交易,買多或者賣空,參與其中可以本能的增加自己思考的專注,還有一個好處是虧損是有價值的,通過了解什么是不行的,最后找到一個行得通的路子,我們可以認為前面少量的輕度的故意試錯是通向最后大豐收的門票。
現(xiàn)在我們再從整體看投資和投機,投資是一種思想,本質是復利,投機是實現(xiàn)復利的手段,是的,在微觀層面,兩者還是要承擔自己層級的收益和風險,只要你在市場,這就不可避免,區(qū)別是在整體的角度講,有些風險是沒有收益,是致命,是耗散,有些風險是高收益,危害無足輕重,是收益的開始。我們說收益和風險不是一一對應的,我們獲得高收益不需要一定承擔高風險,只需要承擔適當?shù)娘L險,這還不夠,收益和風險的非線性關系使得他們不再是硬幣的兩面,也不是硬幣的兩面,整體的角度講,風險和收益就是同一事物同時存在的兩個屬性,兩者沒有任何關系。
我們再次討論投資和投機的時候,要先清楚我們討論單次的交易還是一整個交易系統(tǒng),風險和收益在兩個層級上關系截然不同,但是都是投資和投機需要同時面對的,講到這里我的意思已經清晰,我來交易目的是賺錢,風險和收益是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投資和投機只是一個我在金融市場盈利過程中的兩個組成部分,兩者既不一致,也不相對,如果一定做區(qū)分,那就是投資是過程,投機是時點。
永恒的風險和收益。
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投資和投機的區(qū)別,一個關注價值,一個關注交易,投資者可以不關注資產交易市場的報價,卻需要時刻關注企業(yè)的經營情況。包括但不限于企業(yè)自身的決策變化,所在行業(yè)的景氣度變化,競爭對手的行為變化等等。投機,關注資產的價格變動。關注新買家何時出現(xiàn),因何而出現(xiàn),主導新買家出價的因素是什么。
我們要注意投資和投機的界限不是絕對的,隨時可能會轉化,兩者是相對的,只是側重點不一樣,并不存在投資者不管市場,投機者不斷價值的情況,投資和投機都是交易的一部分。當交易者的判斷重點發(fā)生變化的時候,比如投資者認為市場價格超過了自己持有的資產價值,于是化身為投機者,投機者意識到自己持有的籌碼擁有絕大的價值,那么當交易價格可以盈利的時候也會選擇持有,知道認為自己“占便宜了”。
換言之,在一場完整的金融活動中,交易時點是投機者在交易,持有期間是投資者在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