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場萎靡不振。幸好一天都在看財務報告,也沒感覺到啥的。今天的二條,是最后9個科創(chuàng)板新股的分析。中間有些股票可能客戶是軍工的緣故,應收款都超過了營業(yè)收入了,就是基本上所有的收入都不是現(xiàn)金,都是賒賬,這種現(xiàn)金都攥在人家手里的公司,吹得再好我也不感冒的。我不想到頭來給他人做嫁衣裳。
今天不揣冒昧,來分析一下幾個機場股票。這里聲明一下,我只是分析機場股票怎么看,他的盈利模式怎樣?幾個機場股票的特點?而不是做具體的投資建議。
利益相關:我持有其中的若干個機場股,文章不做推薦,僅僅是出于愛好做個大致的梳理。比較淺顯,有深度分析的朋友可能與我留言分享,謝謝。
A股的機場不多,只有上海機場、白云機場、深圳機場和廈門空港。
先來看一下上海機場,它是外資最追捧的股票。
下表是我整理的上海機場的收入情況表。表中可以看到,類似上海機場,他的收入分成兩塊,一塊是與機場航空聯(lián)系在一起的航空性收入,這塊收入每年緩慢遞增;另一塊是非航空性收入,其中的大頭是商業(yè)地產(chǎn)的租賃等的業(yè)務,2017年開始,這塊內(nèi)容增幅驚人,每年增加10億元。
具體來看,架次相關收入與機場的起降架次有關,如果機場不擴建,這個收入總體比較穩(wěn)定,而且單價也是國家規(guī)定的。旅游與貨郵收入,這個也與起降架次有關。其他非航收入,也是與起降架次密切相關,比如提供地面電源、空調(diào)橋載設備使用等。
從財務報表看,公司屬于現(xiàn)金牛公司,沒有長期或短期借款,像這樣的企業(yè),關鍵是把現(xiàn)金用好用足,擴大機場面積,增加起降架次,增加店鋪面積,然后增加對租賃商鋪的扣點率。
注意到各大機場紛紛與租戶簽訂了新的出租合同,上海機場T2 扣點率于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由 25%提升至 42.50%,T1 扣點率于2022年 1 月 1 日 由 38%提升至 42.5%。
目前浦東 T1 和 T2 航站樓免稅店面積為 7853.37 平方米,下半年三期衛(wèi)星廳建成啟用后,上海機場免稅面積將新增約 9062 平方米,屆時上海機場免稅業(yè)務經(jīng)營面積將達到16915.37 平方米,免稅面積及百萬旅客免稅商業(yè)面積兩項指標將位居內(nèi)陸機場第一、全球機場前列。
以上是上海機場的大致情況,下面比較下別的機場。
白云機場
與上海機場相比,白云機場的免稅收入明顯較低。
白云機場與深圳機場地處珠三角,許多有免稅需求的乘客可能會選擇在香港這個購物天堂購買,客觀上減少了他們的免稅收入。
另外,從財務角度看,公司本身屬于現(xiàn)金牛,手握現(xiàn)金77億,竟然還有6.5億長期借款,導致財務費用居高不下,在收入平穩(wěn)的情況下,侵蝕了凈利潤,使得2018年的凈利潤呈現(xiàn)負增長。
深圳機場
整體和白云機場差不多,也是屬于收入平穩(wěn)的情況,好在沒有借款,所以凈利潤下降不多。
廈門空港
感覺廈門空港蠻努力的。
具體看飛機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的增長率都比較高,而且也努力在拓展租賃及特許權收入。
分析了四個機場,感覺同樣是機場,差別好大。上海機場充分利用了免稅店收入,積極擴大產(chǎn)能,當之無愧的龍頭;白云機場和深圳機場雖然免稅收入差不多,但是白云機場竟然還要問銀行借這么多貸款,不知道怎么想的;廈門機場雖然也不錯,但奇怪的是券商的研究報告近年來沒有進行覆蓋。
總的來說,機場作為類公用事業(yè)公司,其航空相關的收入是比較穩(wěn)定的,主要取決于跑道、航空樓等,國內(nèi)的機場一般都是滿負荷運轉(zhuǎn)的,所以提升潛力不大,所以要有出彩的地方,主要靠非航空收入,如免稅店的租金收入。所以,如果一個機場的免稅店增收潛力大,那么這個機場整體增長的潛力就大。
因為機場一般來說,屬于壟斷型企業(yè),飛機和旅客只能到這個機場,吃飯買東西也只能在這個機場里面解決,如果這個機場的乘客質(zhì)量比較高,那么非航空性收入就會高,業(yè)績比較容易確定,增長也比較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