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好朋友,前些日子他突然告訴我,他的父親查出了胃癌,已經(jīng)是晚期了,目前正在住院,準備手術(shù)。我非常吃驚,因為早就聽說過他的父親胃不太好,但每次犯病都拿藥頂一頂,卻一直沒有去醫(yī)院檢查,總是說老毛病,不礙事。他也說過,他們家里人多次勸他的父親去醫(yī)院看看,可他就是不聽,一拖再拖。沒想到,現(xiàn)在竟然是這樣的結(jié)果。
我不想告訴朋友是拖延癥害了他的父親,怕他受不了這個打擊,但事實上,正是因為內(nèi)心的恐懼,使他不敢面對自己身體的問題,一味的躲避,最后無處可躲時,造成這樣的嚴重后果,甚至威脅到了生命。
拖延是人生最大的危害。一個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有著種種的憧憬、種種的理想、種種的計劃,如果你能夠?qū)⑦@一切的憧憬、理想與計劃,迅速地加以執(zhí)行,那么我們在人生中就不知道會有怎樣的偉大。然而,人們往往有了好的計劃后,不去迅速地執(zhí)行,而是一味的拖延,以致讓一開始充滿熱情的事情冷淡下去,使強項逐漸消失,使計劃最后消滅。
希臘神話中說,智慧女神雅典娜是在某一天突然從丘比特的頭腦中一躍而出的,躍出之時雅典娜衣冠整齊,沒有凌亂現(xiàn)象。同樣,某種高尚的理想、有效的思想、宏偉的幻想,也是在某一瞬間從一個人的頭腦中躍出的,這些想法剛出現(xiàn)的時候也是很完整的。但有著拖延惡習(xí)的人遲遲不去執(zhí)行,不去使之實現(xiàn),而是留待將來再去做。其實,這些人都是缺乏意志力的弱者。而那些有能力并且意志堅強的人,往往乘著熱情最高的時候就去把理想付諸實施。
一日有一日的理想和決斷,昨日有昨日的事,今日有今日的事,明日有明日的事。今日的理想,今日的決斷,今日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日,因為明日還有新的理想與新的決斷。
蒂莫西·皮切爾在《戰(zhàn)勝拖延癥》一書中說,拖延是一種對任務(wù)和情境的習(xí)慣性反應(yīng),像所有的習(xí)慣一樣,它是一種內(nèi)在的、無意識的過程,是一種我們沒有真正思考過卻去實踐的行為。拖延的習(xí)慣往往會妨礙人們做事,因為拖延會摧毀人的創(chuàng)造力。其實,過分的謹慎與缺乏自信都是做事的大忌。有熱忱的時候去做一件事,與在熱忱消失以后去做一件事,其中的難易苦樂要相差很大。趁著熱忱最高的時候,做一件事情往往是一種樂趣,也是比較容易的;但在熱情消滅后,再去做那件事,往往是一種痛苦,也不易辦成。
放著今天的事情不做,非得留到以后去做,其實在這個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和精力,就足以把今日的工作做好。所以,把今日的事情拖延到明日去做,實際上是很不合算的。有些事情在當初來做會感到快樂、有趣,如果拖延了幾個星期再去做,便感到痛苦、艱辛了。比如寫信就是一例,一收到來信就回復(fù),是最為容易的,但如果一再拖延,那封信就不容易回復(fù)了。因此,許多大公司都規(guī)定,一切商業(yè)信函必須于當天回復(fù),不能讓這些信函擱到第二天。
命運常常是奇特的,好的機會往往稍縱即逝,有如曇花一現(xiàn)。如果當時不善加利用,錯過之后就后悔莫及。
決斷好了的事情拖延著不去做,還往往會對我們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惟有按照既定計劃去執(zhí)行的人,才能增進自己的品格。其實,人人都能下決心做大事,但只有少數(shù)人能夠一以貫之地去執(zhí)行他的決心,而也只有這少數(shù)人是最后的成功者。
當一個生動而強烈的意念突然閃耀在一個作家腦海里時,他就會生出一種不可遏制的沖動,提起筆來,要把那意念描寫在白紙上。但如果他那時因為有些不便,無暇執(zhí)筆來寫,而一拖再拖,那么,到了后來那意念就會變得模糊,最后,竟完全從他思想里消逝了。
一個神奇美妙的幻想突然躍入一個藝術(shù)家的思想里,迅速得如同閃電一般,如果在那一剎那間他把幻想畫在紙上,必定有意外的收獲。但如果他拖延著,不愿在當時動筆,那么過了許多日子后,即使再想畫,那留在他思想里的好作品或許早巳消失了。
更壞的是,拖延有時會造成悲慘的結(jié)局。就如同開始時提到的朋友的父親的遭遇。如果能早一點檢查,早一點發(fā)現(xiàn),是完全可以避免這樣的結(jié)果的。其實在拖延的過程中,人的身體一直是在承受極大的痛苦,可是人就是這樣,明明知道壞的結(jié)果,就是不愿意早一點面對。
拖延是時間的竊賊,它會損壞人的品格,敗壞好的機會,劫奪人的自由,甚至生命,使人成為它的奴隸。而戰(zhàn)勝拖延其實并沒有什么靈丹妙藥,唯有一個道理,四個字:馬上去做。正如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就是“知為行之始,行為知之止”,明白了之后就要馬上行動,不去做知道也等于不知道。
有一句話對拖延的形容再準確不過了,“拖延就是活在昨天,躲避今天,摧毀明天”,愿大家都能以此句自警,戰(zhàn)勝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