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攝影作品中,什么題材適合淺景深,什么題材適合大景深?這得先從景深說起。
一、關于景深。當鏡頭聚焦于拍攝對象時,被攝體與其前后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范圍,這個范圍就叫景深。影響景深的因素有三個,拍攝距離、光圈大小、焦距長短。
短景深,在相機同一焦距,同一光圈下,拍攝距離近則景深短;光圈大則景深短;焦距長則景深短。
長景深,在相機在同一焦距,同一光圈下,拍攝距離長則景深長;光圈小則景深長;焦距短則景深長。
二、關于什么題材適合短景深,什么題材適合長景深。這個問題就是看你如何表現(xiàn)這些題材。一般說來風光、建筑、新聞、紀實、大型團體照適應長景深,人像、花卉、打鳥等題材適應短景深。但也不盡然,以風光題材為例,一般的都會適用長景深拍攝,但也有例外,在風光風景拍攝中,有時也會用短距離、大光圈、長焦距拍攝主體突出景物。同理,拍攝花卉,一般會用短景深來拍攝突出主體、虛化背景的花卉攝影作品。但也有用長景深,有的可能用超焦距來拍攝大面積的花卉攝影作品。
所以說,什么題材用短景深拍攝,什么題材用長景深拍攝,就看你如果表現(xiàn)這種題材,沒有什么固定格式和要求。不論你用什么景深來表現(xiàn)題材,只要能使你拍攝的攝影作品主題鮮明、主體突出、畫面簡潔。你的拍攝就是成功的。
風景、產品要大景深
人像、食品要淺景深
紀實這些就要大景深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攝影中的景深,景深是指在攝影機鏡頭前沿能夠取得清晰圖像的成像所測定的被攝物體前后距離范圍。而光圈、鏡頭焦距及拍攝物的距離(攝距)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
1.光圈
光圈與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例如f16的景深大于f5.6。
2.焦距
鏡頭焦距與景深成反比。鏡頭焦距長,景深小,鏡頭焦距短,景深大。例如焦距100mm的鏡頭,其景深效果小于焦距28mm的鏡頭。
3.攝距
攝距與景深成正比。攝距遠,景深大;攝距近,景深小。例如聚焦于10米的景深大于聚焦于1米的景深。
景深被分為深景深、淺景深。深景深,背景清晰;淺景深、背景模糊。
了解景深的基本知識后,我們再來看看什么題材適合淺景深,什么題材適合大景深。
1.淺景深
在拍攝人像、靜物、花草等題材時,比較適合淺景深,這樣能很好地虛化背景,突出主體。在拍攝微距時也是。
2.大景深
一般而言,拍攝紀實類題材、人文類題材、大風光時,需要表現(xiàn)人物與所處環(huán)境的相互關聯(lián),適合用大景深。
拍攝流水也適合用大景深,不但可以增加景深,還可以延長曝光時間,拍出絹絲的質感。
有個小技巧,至于是用淺景深還是深景深,也要看攝影師想要表達的主題。如果想要突出整體環(huán)境,那就采用深景深;如果是想突出部分畫面主體,比如人物、花草,那就采用淺景深。
看你表現(xiàn)的主題是什么!同樣的人物拍攝分個人和團體照對景深的控制都不一樣,景深深淺主要是突出主體,但不同題材的主體又是有區(qū)別的,簡單點就是普通人都會喜歡大光圈淺景深,新聞攝影或商業(yè)攝影用淺景深的應該不是很多!現(xiàn)在手機都自帶的人像模式就是淺景深,讓人物主體和背景剝離開!就是滿足大眾需求!
什么題材適合淺景深,什么題材又適合大景深?
這個沒辦法一概而論,風光片,通常適合大景深(畫面前后都實焦),但也不絕對,也有淺景深的表現(xiàn)手法。
人像片,靜物拍攝等,使用淺景深(主體清晰,背景虛化)能突出主體,讓畫面更具有美感,但也會使用小景深拍攝環(huán)境人像,表達靜物細節(jié)等。
景深大小的使用,主要是看拍攝者本身的想法,沒有一定要嚴格遵守的法則。
在使用鏡頭制造景深時,也要靈活運用。
覺得景深大小的三要素分別是:
光圈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淺;
拍攝距離,相機離主體越近景深越淺;
焦段長短,焦段越長相應景深越淺。
所以我們使用一些廣角鏡頭拍攝,想要獲得淺景深,離主體越近越好,因為焦段短,光圈的作用遠不如拍攝距離明顯,現(xiàn)在常有的一些超廣角微距就是一種運用。
使用長焦拍大景深時,光圈需要開很小,不如更換廣角鏡頭,除非你要這個壓縮感和視角。
我是liy,喜歡用相機拍攝視頻
器材,拍攝之類的東西,自己開心最重要,別指望看幾句話,思考一番,就能有多大突破,拿起相機去拍最重要
感謝聽我在這里扯半天
大頭人像適合淺景深,風景照適合大景深。
使被攝物體產生較為清晰影像的最近點至最遠點的距離就是景深,也是被攝物體能清晰成像的空間深度。在景深范圍內景物影像的清晰度并不完全一致,其中焦點上的清晰度是最高的,其余的影像清晰度隨著它與焦點的距離成正比例下降。景深越長(深),那么能清晰呈現(xiàn)的范圍越大;反之,景深愈?。\),則前景或背景會變得模糊,模糊是因為聚焦松散所形成的一種朦朧現(xiàn)象。從光學理論來看,在鏡頭的焦距下,能夠清楚呈像的只有在一物距上的平面,在此面外的景物都會模糊。
因此可以得出(或者簡單來說):景深的深淺取決于焦點的位置。
調節(jié)焦點的位置,景深也就自然而然得到相應的調整。相信大家都知道影響焦點位置的因素:光圈,焦距,攝距(物距)。這三者與景深的關系如下:
光圈大,景深?。还馊π?,景深大。
焦距長,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物距近,景深??;物距遠,景深大。
景深的大小,首先與鏡頭焦距有關,焦距長的鏡頭,景深小,焦距短的鏡頭景深大。其次,景深與光圈有關,光圈越小(數(shù)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數(shù)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小。其次,前景深小于后后景深,也就是說,精確對焦之后,對焦點前面只有很短一點距離內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對焦點后面很長一段距離內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以上三種關系是控制景深的常用的方法。當然了,在不同的情況下,具體的操作也會有些不同。
只有拍攝主體清晰,前后景都模糊就叫淺景深。而照片中所有人和物都很清晰就叫大景深。
淺景深是很多人很喜歡用的一個技巧,尤其是在拍人像的時候,淺景深很容易突顯出模特兒在畫面上的位置,同時也適度的柔化及美化背景的效果。
不影響構圖前提下,采用“最大光圈+長焦距鏡頭+盡可能靠近被拍主體+拉遠主體與背景距離”能獲取最小景深的效果。
深景深的感覺。下面這張親子外景,我對焦在正面的人物身上,天空和遠處的植物建筑清晰可見。
拍花特寫重合淺景深,照風景適合深景深。
景深主要是用來表現(xiàn)拍攝意圖的。
淺景深效果,也就是常說的背景虛化,可以很好的突出主體,讓觀眾將目光焦點落到主體身上,而一些沒有特色或雜亂的背景可以有效的被忽略,起到很好的精簡畫面的作用。
使用大光圈、長焦距、合理安排主體和背景的距離,就可以營造淺景深的效果。
大景深更適合拍攝風景類題材,使畫面從遠到近都清晰,能豐富畫面內容,給觀眾意猶未盡的感覺。一般來說,要配合一些畫面元素才可以更好的表現(xiàn)景深,畢竟有時這種平面的照片如果沒有參照物,會讓人感覺不出明顯的景深效果,此時在近景出擺放一些參照物,可以更好的襯托出距離感。
下圖是景深的對比,從瀑布的清晰度可以看出兩者的區(qū)別,主要看你想要表達什么意境。
下面分別是拍攝淺景深,大景深一些參考,了解了淺景深就知道用那些題材會更適合!
(淺景深介紹)
很多攝影師朋友在拍攝的時候,傾向于運用大光圈打造淺景深,那種虛化背景的視覺效果顯然更具沖擊力。但是很多時候,其實是不適合用淺景深表現(xiàn)的,否則畫面的攝影語言反而會被弱化。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情況要慎用大光圈來打造淺景深!
1.大風光
大光圈淺景深光圈可以影響曝光,同時也對景深起關鍵作用。大光圈可以使景深變淺,使對焦點清晰,而畫面其他部分相對模糊,有利于突出主體、精簡畫面。小光圈可以使景深加大,使整個畫面不在同一焦平面的物體從遠到近都清晰,拍攝沒有特定主體的風景時往往使用此類方法。
2.街拍
請慎用大光圈淺景深很多攝影師喜歡使用大光圈拍攝。雖然這樣可以強調主體,并且產生非常夢幻的散景,但常常會讓人無法分辨拍攝地點到底是在哪里,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就失去了街拍的意義。所以,在街拍的時候請分情況使用大光圈。
3.城市夜景
這些情況請慎用大光圈淺景深 使用大光圈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快門速度,配合提高iso的方法,可以提高快門速度??墒桥臄z城市夜景時,在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的基礎上,應該使用小光圈,更利于表現(xiàn)城市的宏偉氣勢。尤其是拍攝城市燈光的時候,使用較小的光圈可以拍攝出星芒。
4.紀實攝影
同樣強調用環(huán)境來表現(xiàn)氣氛和圖片的意義。但卻有不完全相同,街拍只限于街頭環(huán)境,而紀實攝影顯然囊括了更多內容,包括一些新聞圖片的拍攝,所以紀實攝影不是強調單個主體的攝影,而是強調其社會性和紀實性的一種記錄性拍攝,多用小光圈顯然能表現(xiàn)更多內容,也更符合樸素的拍攝手法。
5.流水
不妨嘗試一下小光圈,因為小光圈不但可以增加景深,還可以延長曝光時間。長時間曝光拍攝流水,水流會形成一種絹絲的質感,十分細膩,同時也更容易表現(xiàn)出淺灘上礁石的質感。當然如果想要拍攝瞬間定格的飛濺水花,是可以用大光圈的,但是環(huán)境會被交代的一塌糊涂,不如小光圈影像耐看。
(大景深介紹)
:1、什么是景深?
2、影響景深的要素有哪些?
3、如何在拍攝前預覽景深效果?
4、畫幅跟景深有什么樣的關系?
5、各類拍攝題材的景深運用技巧
●什么是景深?
除了構圖以外,控制景深進行拍攝是攝影人最常用的創(chuàng)作手法了。但是很多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攝影的新人都會好奇,什么是景深呢?簡而言之,景深是畫面所能呈現(xiàn)的清晰圖像的范圍。清晰的景物范圍叫做景深范圍內,被虛化的景物范圍叫做景深范圍外。
● 為什么我需要了解景深?
因為對景深的掌控會直接影響你所拍攝畫面的藝術效果。說實話,除了構圖跟光線的運用,你對畫面的掌控只能通過景深來實現(xiàn)了。大多數(shù)時候你都必須要決定是把背景模糊化來突出拍攝對象,還是拍出全部清晰的畫面。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是你對景深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經(jīng)常能夠看到拍攝花、昆蟲等照片時,將背景拍得很模糊(稱之為淺景深)來突出主體。但是在拍攝集體照、風景等照片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把背景拍攝得和拍攝對象一樣清晰(稱之為大景深)。如果你不知道這些,那么你的照片不僅僅會缺乏藝術性,還可能會非常不恰當,比如拍集體照的時候用了淺景深,結果只拍清楚了第一排的對象。
●你所說的大光圈是指F值大的意思嗎?
不是,F值越大,光圈反而就越小。光圈是用來控制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是鏡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參數(shù)。它的大小決定著通過鏡頭進入感光元件的光線的多少。表示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其中,F=鏡頭的焦距/鏡頭的有效口徑的直徑。一 般說來,大光圈指的是數(shù)值比較小的光圈,比如f/2.8、f/1.4等,小光圈的數(shù)值 比較大,比如f/16、f/22等。最后提一下,有可能的話,把最小的光圈控制在f/16以內。避免使用f/22 或者f/32等極限的小光圈,因為鏡頭的光學特性,使用極端的小光圈會帶來衍射現(xiàn)象,極大的降低鏡頭的成像素質。使用淺景深的手法可以讓我們 的注意力更集中到畫面的主體 上,淡化前景與背景
● 相機的類型、畫幅大小對景深會有影響嗎?
這其實是非常有爭議的一個話題, 很多人無法理解景深居然會跟相機畫幅有影響。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全畫幅 景深效果比APS-C畫幅淺”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實則不然。我們不妨這樣設想一下 :全畫幅的相機與APS-C畫幅的相機在同樣的光圈下拍攝同樣構圖的畫面往往需要更 長的焦距,景深自然要淺。這也是“全畫幅比 APS-C畫幅相機的景深淺”這句話的正確解釋。
●影響景深的三個要素:
1:光圈
2:距離
3:聚焦
● 那我該如何在我的相機上觀察景深效果呢?
雖然你已經(jīng)調整了光圈,但是你透過光學取景器看到的總會是相機在最大光圈下的效果。因為在通過光學取景器觀看時,為了能夠顯示明亮的畫面,鏡頭總是將其光圈開至最大,不論你如何調節(jié)光圈,看到總是最大光圈下的景深。為了得到看到實際的景深,相機提供了景深預覽按鈕。按下按鈕,相機就會把光圈收縮到選定的大小,看到場景效果就和拍攝后的場景接近了。當然,更為方便的方式是通過相機的實時取景功能觀察,在實時取景下,你所實際看到的畫面就是你最終按下快門后所能得到的圖像效果。當然,你也可以實際拍幾張然后根據(jù)回放來判斷景深效果。——————————————————————————常見場景下的景深運用技巧:
風光攝影:
對于城市景觀、自然風光,我們在拍攝的時候最好使用較大的景深讓所有畫面清晰可見。對此你需要使用短焦距跟小光圈(最好 是f/16左右),對焦點放在畫面1/3處。考慮到使用了小光圈,可以用三腳架穩(wěn)定相機或者增加ISO來提高快門速度。
肖像攝影: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的肖像,拍攝成功的關鍵都在于背景虛化效果!銳利的焦內,虛化柔和的焦外背景,這樣的效果往往需要長焦鏡頭結合大光圈才能拍攝出來。當然,不是越長越好,建議使用85-135mm左右的焦段結合F4左右的光圈。
微距特寫:
微距特寫是一類非常特殊的題材,往往需要極淺的景深來突出效果。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即便是用長焦加f/2.8的最大光圈也很難實現(xiàn)。為什么?因為你離得還不夠近!這也是微距鏡頭的魅力所在——它可以距離被攝物體非常近,營造極淺景深。
僅供參考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