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生中,遇見的人不計其數(shù),認識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真正重要的人,其實并沒有幾個。
生養(yǎng)我們的父母,血濃于水的手足,攜手到老的伴侶,承歡膝下的子女,這幾個人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他們對我們最真,和我們最親,是這一生中最可信任的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活越明白這4個道理:窮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責妻,氣不兇子!
01.窮不怪父
父母,給我們生命,養(yǎng)育我們,教育我們。在他們能力范圍內(nèi),傾其所有,給出最好。
身為兒女,要懂感恩,不要因為生活不如意,或者賺不到錢財時,埋怨父母太貧窮,責怪父母沒本事,沒有給自己留下雄厚的資本實力。
父母給予生命,人生要靠自己。過什么樣的生活,有什么樣的前程,取決于自己是否努力上進,而不是抱怨父母給不了自己想要的。
無論生活多難多窮,都懂得感恩,孝順父母,窮不怪父,始終孝敬,這樣的人品行也一定端正。
02.孝不比兄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名言由來已久,揭示著人性的劣根處,也就是人的攀比心理。
“和尚吃水”的現(xiàn)象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父母子女之間。在我們身邊,有太多多子女家庭,為了老人的晚年照顧問題,鬧得不可開交。
有人覺得,自己花了錢,就不需要出力;有人覺得,自己每天守著老人,送吃送喝,勞苦功高。
其實,在這些爭論當中,許多人將孝道進行了偷梁換柱。孝順父母,應(yīng)該是每個人自己的事。別人如何對父母,是別人的事,自己對父母孝順,圖的是一個心安理得,修的是一顆感恩之心。
若是因為手足之間的付出不同,便生出不甘心里,便玷污了“孝順”的含義。
每個人與人相處的方式不同,你愿意給予父母更多的陪伴,他則習慣用好的話語,讓父母開心,再或者,他本就人情淡薄,對父母沒有什么感情。歸根結(jié)底,這些都是別人的事。
哪怕是手足兄弟,也沒有必要為了孝順父母的事,爭得臉紅脖子粗,傷了血濃于水的親情。
孝順父母,全憑個人良心。父母辛苦一生,最大的愿意,便是子女和諧,團結(jié)互助。若是因為是否照顧他們的事,引起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不僅失去了孝順父母的意義,反而會讓父母感到寒心。
03.苦不責妻
有人說,一個好女人,能讓一個家富三代。這句話,特別有道理。
但是,有些家庭整天吵吵鬧鬧、生活拮據(jù),便將責任怪到妻子頭上,指責妻子不善理家,讓家越來越窮,這樣的男人,只能說明他不負責任。一個完整的家,需要兩個人共同撐起。
一個男人,一旦遇到生活困難,就覺得是妻子不好,認為妻子給他帶來的霉運。不得不說,這樣的男人真的靠不住。
真正有本事的男人,從來不會把責任甩給其他人,理智正直的人,懂得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夫妻之間,遇到一點困難,就責怪對方,這也是家庭不和的根源。
家和萬事興;家庭不和,家很難興旺。
04.氣不兇子
生活中有些人,當工作受到委屈,生活壓力太大時,情緒不好,無處發(fā)泄,就會沖孩子生氣發(fā)火。
在他們心里,孩子是自己所生,兇孩子是理所當然。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價。
其實對于孩子而言,家庭氛圍會影響一生。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所以身為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雖小,也有自尊,用打罵踐踏自尊的方式,會讓孩子性格叛逆,越來越難管教。
千萬別拿孩子出氣,要對孩子耐心教育。
▽
一個人的人品修養(yǎng)好不好,往往從他對至親的態(tài)度中,就能看得出來。
真正人品好修養(yǎng)高的人,窮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責妻,氣不兇子。
能做到這四點的人,人生一定越走越順,家庭一定越來越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