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腎陰腎陽滋補劑
經(jīng)??吹接腥速徺I六味地黃丸服用,很少看到有人買此類中藥回去自己煎熬服用?,F(xiàn)在,我給需要服用六味地黃丸者提供方便和好處,自己買六味地黃丸的中藥回去煎熬服用的效果比用中成藥更快、更好。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是滋補腎陰。主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軟、頭目眩暈、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或骨蒸潮熱、或消渴、或虛火牙痛、舌燥咽痛等癥,而見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者。
方解:本方所治之癥,表現(xiàn)雖多方面,都是由于肝腎陰虛引起的。因此治當滋補肝腎之陰。方中以熟地黃補腎陰為主藥;輔以山萸肉滋補肝腎,山藥滋補脾陰;澤瀉宣泄腎濁,丹皮清泄肝火,茯苓淡滲脾濕。六藥互相配合,補中有瀉,寓瀉于補,相輔相成,共同滋補肝腎而又是通、補之劑。
六味地黃丸,藥用:熟地黃24克、山萸肉12克、山藥12克、澤瀉9克、茯苓9克、丹皮9克。水煎服。
加減:腰膝酸軟甚者,加杜仲10克、牛膝12克;小便頻數(shù)者,去澤瀉,加益智仁5克;陰腎虛而氣喘、咳嗽、呃逆、面赤者加五味子6克,名都氣丸;陰虛喘咳帶血、潮熱盜汗、夢遺滑精者加五味子6克、麥冬6克,名麥味地黃丸;腎陰虛而眼花歧視,或枯澀疼痛者加枸杞子9克、菊花9克,名杞菊地黃丸;陰虛火旺之骨蒸潮熱、盜汗夢遺、尺脈有力者加知母9克、黃柏9克,名知柏地黃丸;腎虛耳鳴耳聾,目眩者,加五味子6克、菖蒲6克、磁石15克,名耳聾左磁丸。
近用六味地黃丸治肺結(jié)核、腎結(jié)核、慢性腎炎、糖尿病、神經(jīng)衰弱、高血壓、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阿狄森氏病、甲狀腺機能亢進、小兒營養(yǎng)不良發(fā)育遲緩,以及眼病如中心性視網(wǎng)膜炎、視神經(jīng)炎、早期老年性白內(nèi)障、高血壓性眼底病變等屬于肝腎陰虛癥。
注意:脾虛運化乏力,食少便溏者宜慎用六味地黃丸。
凡精血虧損,陰液不足者,可用比六味地黃丸的滋補之力更大的左歸飲。
左歸飲,藥用:大懷熟地24克、山藥12克、枸杞12克、山萸肉12克、川牛膝9克、菟絲子12克、鹿膠12克、龜膠12克。水煎服。功效滋補肝腎。主治肝腎不足之腰腿酸軟、眩暈、耳鳴、盜汗、口舌干燥、遺精不禁、小便自遺等癥。
注意:脾虛運化不健或大便溏瀉者應慎用本方,必要時需配伍健脾和胃之品。
陽虛者,得滋補腎陽。滋補腎陽者不能用六味地黃丸和左歸飲,得用腎氣丸。
腎氣丸,藥用:熟地黃24克、山萸12克、山藥12克、澤瀉9克、丹皮9克,茯苓9克、桂枝3克,炮附子3克(先下,炮附子有毒,要先煎半個小時)。水煎服。凡屬陰虛火旺,燥熱傷陰者,均不宜用本方。
腎氣丸主治:腎陽不足所致腰酸腿軟、半身以下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脈虛弱,及痰飲、腳氣、消渴等癥。
方解:本方所治諸病癥,皆因腎陽虛弱所致。陰陽互根,腎陰不足,則陰陽亦無所依附;補陽之藥每多辛燥,易劫傷腎陰,故補腎陽,每兼補腎陰。本方治癥除陽虛生外寒外,尚有腎主水的功能失調(diào),因而補陽之中,應使腎化氣行水,《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壯火散氣,少火生氣?!毖a陽不應該過分。因此,對本方癥的治療應該是溫補陰陽,使其化生陽氣,為溫補腎陽而配以滋補腎陰。方中重用干地黃補腎中陰精,合山藥、山茱萸、澤瀉、丹皮、茯苓,基本上為宋代錢乙之地黃丸,以滋補肝腎之陰,養(yǎng)腎陰以濟腎陽;用桂枝、附子以溫補腎陽,用量不大,是因“壯火散氣”之戒,正是取其用量小,緩慢地補腎陽,以“少火生氣”,俟腎化氣以主水也。這樣,陰陽協(xié)調(diào),而腎氣自然充足。是以諸藥合用,能溫補腎陽以化生腎氣。
腎氣丸的加減:腎虛之腰重腳腫,小便不利者,加川牛膝10克、車前子6克、名加味腎氣丸。腎臟虛弱之面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腰膝疼痛等,加鹿茸1克、五味子6克,名十補丸。
近用腎氣丸治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癥、甲狀腺功能低下、神經(jīng)衰弱、慢性腎炎、慢性支氣管哮喘等,癥屬腎陽不足者。
注意:陰虛火旺的人不能用腎氣丸。
比腎氣丸滋補腎陽之力更強的中藥有:右歸飲。
右歸飲,藥用:大懷熟地24克、山藥12克、山茱萸肉9克、枸杞12克、鹿角膠12克、菟絲子12克、杜仲12克(姜制)、當歸9克、肉桂3克、制附子5克(先煎半小時)。水煎服。功效溫補腎陽。主治腎陽不足所致虛寒證候,如腰膝酸痛、夜多小便、神疲體倦、肢冷脈弱,以及陽痿、遺精等癥。近用治慢性腎炎之腰痛、尿頻、尿急、脈沉弱者。本方純補無瀉,凡腎虛而有濕濁者不宜應用。
注意:陰虛火旺的人不能服用右歸飲。
在確認需要服用上述藥物時,可以從一劑開始,有效再服。
綜上所述,為需要者提供方便(或參考)。請需要者結(jié)合生理、年齡知識,用藥知識等,并在沒有感冒或其他疾病時時慎用。如果服用了上述方劑,出現(xiàn)了問題,本人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