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通過8個人生要點來認識莊子:
1,向死而生,且行且珍惜。
莊子認為,人生下來,就開始朝向了死亡。人生與外物交接、沖突,時光飛逝,我們的一生很快就過完了。當我們回顧自己的一生,什么都沒完成,什么都沒留下,這太可悲了。除了身心的疲累,我們還有什么呢?
所以要跳出生存意識的層面,脫離衣食住行帶來的生命困擾與日常瑣碎。當我們反觀生命,觀照自我,我們就能活得快樂,進而珍惜每個人只有一次的生命機會。
2,傾聽真理的聲音。
紛繁華麗的言辭,燈紅酒綠的世界,資訊泛濫的時代,浮躁狂亂的人心,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呢?嘈雜與喧囂,使我們大都無法靜下來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因此也看不到真理。
莊子認為大道是一個整體,世間萬物共處其中。人生有愛有恨,有苦有樂,我們要學會傾聽和接納,好的壞的都要品嘗,體驗,只有如此,才能照見真理的強光。
3,知己知彼,突破局限。
世上的事物,從他者的角度看很難看清。如果在看之前,先把自己給搞清楚了,知道自己的所求所需,很多事情也就很容易弄明白了。
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物與我是相對的兩個存在,通常人們會站在自我的立場,清楚的地劃分彼此的界限,以及物與我的層級。但這種自我立場有局限,我們對此要有清醒的自覺。人一旦明白自己的有限和局限,以較為寬廣的眼光與視野包容他人,就能實現(xiàn)更高的道德超越,跨越自我,突破局限。
4,是非莫論。
你有你的是非觀,我有我的對錯論,如此爭論下去,何時方休?
莊子告訴我們,人的是非對錯的判斷標準都是相對的,大都局限在小我里。一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然會有不同的是非觀,我們不要各執(zhí)一端,背離大道,因為無論何人,無論其掌握的知識何其淵博與廣博,都只能是對世界的某一方面的揭示或洞察。
明白了這點,我們就能打開自己,從自我的小世界中跳脫出來,從而越來越靠近大道。
5,自己的路自己走。
道路之所以成為道路,是因為走的人多了,走的人一多,自然就形成了道路。事物為何被如此稱呼或定義呢?是因為人們都如此稱呼,為了便于理解和交流,經(jīng)大家的約定俗成,就這樣確定了。如果你指著一只貓說,這是一只狗,肯定會有人笑話你,指正你。
同樣,人生的道路都得靠自己去走,任何人都替代不了。自己的人生難題,自己面對,自己的抉擇,自己承擔后果。認識到這些,我們的人生之路才會走得精彩而堅定。
6,全局視野,不偏執(zhí)。
中國哲學認為,世間萬物,渾然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強行實行判別。但世人往往愚鈍,總是偏執(zhí)于某人某物,只顧自己的那份需求和低級欲望,癡迷于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不能從眼前的俗世中跳脫,因此也失去了全局視野,照看不到全體。結(jié)果呢?就導致了很多只顧眼前不管未來的社會短視現(xiàn)象的發(fā)生。
通過莊子哲學,我們學習到,博大之人要有全局視野,不偏執(zhí),不沉迷。
7,與萬物通,不孤獨。
在《齊物論》中,莊子說,天地和我同生并存,萬物與我合而為一,這真是做到了道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
宇宙不僅是人的世界,更是一個萬物共生的世界。一朵花,一滴水,一個小動物,都是宇宙中的生命存在。我們與它們是并生并育、互相平等的關(guān)系。人在自然面前,并不高貴和獨特。當意識到這點,人就不再孤獨。借助于與萬物的相通,人把自身從有限的生命中升華為無限的客體存在,達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至高境界(馮友蘭稱之為天地境界或宇宙境界)。
8,人生如夢,不可過分執(zhí)迷。
莊周夢蝶的故事很美,而最厲害的卻是這背后的寓意:人生是否是一場在夢境與現(xiàn)實之間不停切換的大夢?
現(xiàn)實往往殘酷,而夢想往往很美,很激動人心。兩個世界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圖景。歷史上很多文人都形容過人生如夢,諸葛亮說“大夢誰先覺,平生我最知”。而曹雪芹直接把其花費了一生心血的小說命名為紅樓夢,暗含真假難辨、人生虛幻、紅樓如一夢的深刻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