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程冠軍:大明言官賈三近

他一生歷經(jīng)明嘉靖、隆慶、萬歷三朝,他與著名清官海瑞同朝為官,他深受大明首輔張居正賞識,他是大明朝的著名諍臣,“金學”界還認為他就是《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他就是——

大明言官賈三近

程冠軍

大明言官賈三近

我國的明朝中后期,曾出現(xiàn)了一位有名的清官和諍臣——海瑞。使海瑞流傳千古的,就是他為自己備好棺材,上了一個罵皇帝疏,即《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翻開明朝中后期的歷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與海瑞同時代的還有一位名震朝野上下,政績比海瑞還要卓著的諍臣,他就是先后任右儉都御史、大理寺卿和兵部右侍郎,因督察有力、剛正不阿被朝野尊之為“督公”的賈三近。

賈三近,山東嶧縣(今棗莊市嶧城區(qū))人,字德修,號石葵,別號石屋山人,又稱太史氏、蘭陵散客、寧鳩子、貞忠居士等。賈三近一生歷經(jīng)明朝三帝,他生于嘉靖,仕于隆慶,卒于萬歷。與賈三近同朝為官的禮部尚書于慎行在《賈三近墓志銘》中為我們傳神地描述了賈三近的形象:“公為人白皙修長,鶴姿鴿立,器宇軒豁,風神雋朗,魁然偉丈夫也。持己當官,端方霍落無所阿曲,而溫厚坦夷不為峭岸深機以自崖。異其談說世故,上下古今,口若懸河,風生四座,一笑一謔,皆有旨趣,令人思慕。自為諸生,淹貫群籍,博綜眾藝。作為詩歌,清爽疏宕,咳吐立成。同游諸君,皆服其神敏,自謂不如也?!睆挠谏餍械倪@段形象描寫我們可以看出,大明言官賈三近是一位身材修長、面貌白皙、器宇軒昂、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文采斐然的“魁然偉丈夫”!

賈三近所生活的時代,正是明朝中后葉,當時的明朝已是國政廢馳、吏治腐敗、民不聊生,堪稱中國封建歷史上由盛入衰的最大拐點。賈三近負經(jīng)世之才,是一個敢于直言的政治家。縱觀賈氏一生,雖然他也做過太常寺少卿和光祿寺卿(掌管朝廷祭祀和宮中膳食的官職),后期又被封為兵部右侍郎。但其一生的大部分經(jīng)歷都是從事巡視、督察和諫諍,是直接服務于大明皇帝的言官。

少年英才
賈三近祖籍山東博平(今聊城茌平縣),明朝初年,其祖上為避戰(zhàn)亂遷至嶧縣。明正德年間,賈三近的祖父賈宗魯考取了監(jiān)生,先后任高淳儒學教諭(縣學校長)和南陽府儒學教授(府學校長)。這樣,賈三近的父親賈夢龍便一直隨其父賈宗魯在高淳和南陽生活了近二十年。

嘉靖十三年(1534年)正月十三,南陽城的人們還沉浸在過大年的節(jié)日歡慶中,南陽府學的后堂里傳來了一陣嬰兒響亮的啼哭聲,一代名臣賈三近就這樣來到了人世間。在祖父和父親的影響下,賈三近幼年就耳濡目染于讀經(jīng)誦詩,并且聰慧過人。賈三近還不到入學的年齡,賈宗魯便病逝于任上。此后,賈夢龍便偕全家遷回了老家?guī)F縣。

嶧縣,古稱蘭陵,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曾為蘭陵令,并終老于此,至今嶧縣城北還有荀子祠遺址。西漢宣帝時期,嶧縣人疏廣、疏受叔侄二人同為太傅、少傅,功成名退后,散金于嶧縣百姓。一代名相匡衡也是嶧縣人,鑿壁偷光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正因為如此,賈三近對自己的家鄉(xiāng)十分自豪,他曾在自已的《寧鳩子小傳》中稱自己“居東海蘭陵,與太傅同里”。

賈三近的父親賈夢龍受其父賈宗魯熏陶,自幼飽讀詩書,但卻并不得志,屢試不中,科場失意。直到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才被選為貢生,后曾到河北內(nèi)邱縣任儒學訓導(縣學副校長)。這時賈夢龍已是46歲,兒子賈三近已是23歲的青年才俊了。

賈三近讀書處“三近書院”

與父親賈夢龍相比,賈三近則“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他少年英才,自幼被桑梓父老“目為豪俊”,隨父遷至嶧縣后,他便拜嶧縣有名的私塾教師王用賢為師,學業(yè)大進。他的父親賈夢龍被選為貢生后的第二年,即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24歲的賈三近參加鄉(xiāng)試奪得山東省魁,中舉人,從此名聲大振。此時的明朝正值嚴嵩當權(quán)把持朝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嚴嵩被除,徐階任首輔。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死,其子朱載垕繼位,這就是好揮霍、喜怒無常的穆宗皇帝,穆宗改次年為隆慶元年。隆慶二年(1568年),又經(jīng)十年苦讀的賈三近赴京會試,高中進士,名列山東省第一,被譽為“博學宏詞”。這一年,賈三近34歲。在京城,賈三近參加了由大明皇帝親自主持的瓊林宴,并動情地寫下了《赴瓊林宴有感》一詩:

 十年心苦對青燈,豪氣養(yǎng)成萬丈虹。
 筆架山頭騰彩鳳,硯池波內(nèi)起文龍。
中進士后,賈三近被封為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庶吉士雖然是翰林院最小的官員,但卻為賈三近進入仕途提供了機遇。兩年后,賈三近才能即顯,被授予吏科右給事中,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這里有必要解釋一下給事中這個管職,明朝官吏機構(gòu)共分六部即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每個部都設有給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給事中各一人,從七品。六科給事中均是直屬于皇帝的獨立監(jiān)察機構(gòu),其職責是駁正違失,諫諍侍從,為皇帝之言官,并負責對口監(jiān)察六部,彈劾兩京(北京、南京)大臣,由此足見其權(quán)力之大。

初試鋒芒

賈三近入仕時的隆慶二年,年近七旬的內(nèi)閣的大學士徐階已辭去首輔之職,首輔由李春芳接任。同時,隆慶皇帝的老師高拱又被補進了內(nèi)閣。原來那個上疏大罵嘉靖皇帝的戶部主事海瑞也被赦免,走出監(jiān)牢,官復原職。緊接著李春芳退休,內(nèi)閣只剩下高拱和張居正一正一副,此時的朝廷便進入了高拱擅政時期。

高拱富有經(jīng)世之才,治國之道,為朝廷的改革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尤其是他改革吏治,淘汰冗員,選拔賢能。他選拔官吏只考政績,不看出身。明朝萬歷間的名臣、名將多是高拱選拔,包括張居正也不例外。賈三近正是在這個時期步入政壇的。但后期的高拱開始擅政專權(quán),輕視百僚,專橫跋扈,朝臣多趨炎附勢。賈三近生性不阿,不愿巴結(jié)權(quán)貴,并且他的奏疏一再引起高拱的不滿,高拱便從中作崇,賈三近的奏折多被其壓下,得不到批復。另外,由于賈三近彈劾諸官,引起不少人的不滿與攻擊??吹酱饲?,賈三近十分煩惱。

隆慶四年(1570年)四月,貴州土司安國亨受人唆使與土司安智相互殘殺,出現(xiàn)內(nèi)訌。地方官遂報朝廷請求派兵征剿。高拱推太仆少卿阮文中為巡撫,去貴州平叛。阮臨行前,高拱問他如何平叛,阮回答:“剿之”,高拱批評阮說:“錯了,土司內(nèi)亂與朝廷何干,地方官無能,上報朝廷出兵征剿,如果征剿將會使其矛盾加劇,釀成大患,你此行應去其叛亂之名,撫之方為上策”(見《靖夷紀事》卷一)。

阮文中赴貴州后,高拱仍放心不下,左思右想,他想起了賈三近。在高拱的眼里,賈三近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才,雖然賈三近不附和高拱,但高拱出于愛才之心,仍十分看好賈三近。于是他又推薦賈三近升為左給事中,負責勘事貴州。賈領命前往,還未到貴州,叛亂就被阮文中依高拱之計安撫了。因此《明史》中出現(xiàn)了賈三近“隆慶四年遷左給事中,勘事貴州。中道罷遣,遂請急歸”的記載。

賈三近“遂請急歸”去做什么呢?他見貴州叛亂已平,朝中斗爭又讓他左右為難。因此便以父親身體欠安為由向朝廷請假回嶧縣探親,獲準。這次回鄉(xiāng),賈三近一直閑住了近兩年時間,即從隆慶四年(1570年)一直住到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

接下來朝廷中的爭斗變得更為激烈,張居正不甘居高拱之后,于是便與司禮太監(jiān)馮保合謀逐高拱出閣。這是明朝歷史上最富具戲劇性的一幕閣臣與宦官的斗爭。故事發(fā)生在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穆宗死,其三子朱翊鈞即位,翌年立年號為萬歷元年(1573年),這就是在位48年的明神宗皇帝。這時,任輔政大臣的高拱想逐出司禮太監(jiān)馮保,并將逐馮意圖告訴了張居正。張居正雖與高拱素有舊情,但此時卻玩了一個政治手腕,他表面上附衍高拱,暗地里卻告知馮保,馮保聞言大驚,連夜跑到皇太后和神宗的生母李太后處磕頭而泣。兩宮太后問他何事至于如此,馮??拗f:“高閣老要陷害奴才,將奴才逐出宮”,并且說:“高拱飛揚跋扈,朝臣共知,只是由于他位高勢厚,沒人敢彈劾他”并且,他還甩出了一個“殺手锏”,說穆宗駕崩時,高拱曾在大臣們面前說神宗“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如何治天下”。這招果真厲害,兩個太后和小皇帝聞言都大驚失色,于是遂下了除高拱的決心。第二天早朝,戲劇性的一幕發(fā)生了:高拱胸有成竹地與張居正相視而笑,以為這次可以把馮保逐了,誰知圣旨一宣卻是歷數(shù)了高拱擅政之罪狀,革職逐出,并且不準乘公家的車馬。

張居正終于當上了首輔。雖然張居正為謀首輔之位,耍了一個政治手腕,但他卻是一個治世能臣,是比徐階還要政績卓著的名相,具有遠大的眼光和政治抱負。他上任后,馬上起用了賦閑在家的賈三近。

一展抱負

在明朝,自太祖朱元璋以來,就建立了一套中國古代最為完備的監(jiān)察制度,包括督察院系統(tǒng)和六科系統(tǒng)。這些言官既是皇帝監(jiān)察大臣的耳目,同時也是大臣對皇權(quán)的制約,以保政令暢通。言官既有較大的權(quán)力,同時也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稍有不慎便身家不保。史載:明世宗的哥哥武宗皇帝好女色、喜行樂。正德十四年(1519年),武宗欲南巡游樂,百官勸諫,武宗大怒,將進諫的160人全部廷杖,杖死11人,下獄39人,遠謫10人。嘉慶三年(1525年),世宗欲為其父上封號,百官進諫,231人在左順門外跪諫,被世宗殘酷鎮(zhèn)壓,180余人受廷杖,18人被杖死,142人下獄,另有11人遠謫,這就是著名的“左順門事件”。隆慶二年(1568年)九月,工部尚書雷禮彈劾誘惑穆宗皇帝游樂的太監(jiān)滕祥,穆宗看到奏書后,竟然不罰滕祥,而罷免雷禮之官。隆慶三年(1569年)五月,御史詹仰庇批評宮廷浪費,惹惱了穆宗,被廷杖一百并除名。經(jīng)過歷次打擊,言官直諫的風氣大減,多以明哲保身為上。

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身為言官的賈三近,胸懷遠大的政治理想。他秉性耿直、不畏權(quán)貴、憑著不卑不亢的作風和一顆無私無畏的丹心,為民請命、仗義執(zhí)言,自信“豪氣養(yǎng)成萬丈虹”。自明隆慶四年(1570年)到萬歷元年(1573年)的四年時間內(nèi),僅在《明史》中有記載的賈三近上疏就達15次。

張居正執(zhí)掌朝綱后,便起用賈三近為戶科都給事中,這個位子是戶科的諫院之長,位列左、右給事中之上。期間,張居正也曾派人考察賦閑在家的海瑞,但最終還是沒有起用海瑞,張居正認為,海瑞的性格偏執(zhí),不適合做官,只適合供在廟堂之上當官員的楷模。張居正是明朝在位最長的一個首輔,也是權(quán)力最大的一個。自萬歷元年開始執(zhí)政,一直到萬歷十年張居正死,萬歷的十年,張居正是實際的最高統(tǒng)治者。張居正執(zhí)政初期,選賢任能,推行改革,整頓吏治,重用賈三近、戚繼光等一批文臣武將,使明朝出現(xiàn)了近乎中興的局面。此時的賈三近也終得一展抱負,他不辱使命,殫精竭慮,多次上疏諫言,彈劾污吏,他本參平江伯、揭發(fā)縉輔國、彈劾溫泰、議罷海運……先后多次得到朝廷的褒獎和提升,期間,他由戶科給事中,先后升為太常寺少卿(正四品,掌祭祀禮樂,聽于禮部),大理寺左少卿(正四品,掌司法);萬歷八年(1580年),賈三近被擢升為南京光祿寺卿(從三品)。

據(jù)史料記載,賈三近從政期間所上奏疏竟達24次之多。其中影響較大主要有以下四個:隆慶五年(1571年),賈三近上奏《糾劾極酷有司,并翼惡官員,以重民命疏》,本參南京戶部員外郎湯稀閔。湯稀閔近親章世仁與已故南京吏部尚書王崇慶的兒子王田有隙。湯上任后,受章之托代為報復,殺王田一家五口,并賄賂上級官員包庇。奏疏獲準后,湯稀閔等相關惡官被革職查辦。萬歷元年(1573年),賈三近上疏彈劾皇親平江伯陳王謨。陳王謨做提督漕運時,瀆職漂損糧運百萬,本已被剝奪俸祿,革除職務。但他卻依靠與太后有姻親,賄賂大臣,獲得了湖廣總督的職位,并上書要求朝廷發(fā)給他俸祿。朝廷查明后,取消了陳王謨的任職。同年,賈三近上疏彈劾國戚肅王縉貴??N貴身為輔國將軍,本是肅王旁支,肅王于嘉靖四十三年去世后,由于沒有子嗣,作為侄子的縉貴便以賄賂的手段繼承了王位,被皇上恩準襲封王爵,只供給原俸祿。但縉貴卻利用各種手段掠奪不法之財達幾十萬計,仍然貪心不足,還要求皇上再賜其所謂的“祖業(yè)”莊田。朝廷查明后,縉貴的陰謀沒有得逞。萬歷五年(1577年),中官(即太監(jiān))溫泰向皇帝提出增加內(nèi)庫的關稅和鹽課的收入,賈三近上疏力陳:關稅和鹽課等稅收,本做餉邊之用,如果盡入內(nèi)庫,則必誤保衛(wèi)邊疆大計?;实叟鷾柿速Z三近上疏。

再次歸隱

晚年的張居正開始獨斷專行,甚至到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局面。朝中大臣,惟命是從,甚至有阿諛者送他一幅用純金制作的對聯(lián):“日月并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為岳,四方頌太岳相公”(張居正字太岳),把他與皇上相提并論。張居正父親去世時,張沒有按古制回家守孝,一些大臣以張居正違背祖制、不盡孝道之名向萬歷帝彈劾。張居正惱羞成怒,遂將彈劾他的大臣處以重刑。這件事情對賈三近震動很大。

張居正對賈三近一直是十分賞識的,稱贊他:“泰山喬岳,不為私用?!辟Z三近倍受張居正賞識,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不善于營私結(jié)黨,不參與政治爭斗。賈三近對于張居正晚年的作為并不買帳,他看不慣張居正越權(quán)專擅。萬歷八年春(1580年)賈三近升任南京光祿寺卿(從三品),但是這次提升實際上是一個“雞肋”,因為明朝實行的是兩京制,南京是陪都,雖然也同時設有六部,但均屬閑職。賈三近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不肯赴任。不久便以父母年邁、身體欠安為由,上書請歸。獲準后,回嶧縣。這是賈三近第二次回嶧縣。這次回鄉(xiāng)期間,他受嶧縣知縣王希曾所托主修了《嶧縣志》,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史料。這次告家,賈三近一直住了四年的時間,他不滿張居正的所作所為,厭倦了官場之間的爭斗,想從此退出朝廷,與父母妻兒共享天倫之樂。期間,他與父親賈夢龍在嶧縣之西的青檀山上買田結(jié)舍,吟詩作對,回歸田園。關于賈三近的田園情結(jié),在他的一首名為《青檀山》的詩中可見一斑:

秋風古木前朝寺,僧屋如巢自在棲。
黃葉拍天丹灶冷,青檀繞殿碧云齊。
幽人到處鳥鳴谷,樵子歸時鹿飲溪。
盡日煙霞看不足,買田結(jié)舍此山西。
賈三近買田結(jié)舍的青檀寺
這里還要交待的是,賈三近自幼受其父賈夢龍影響,骨子里形成了文人的秉性。賈夢龍信佛,賈三近也對佛、道均有較深的研究,因此隱退之心晚年日甚。明代諫官大多結(jié)局不良,最終多被治罪。賈三近多次彈劾重臣,勸諫皇帝,得罪了不少權(quán)貴,卻能善終于嶧縣,這與他看破官場之險惡,激流勇退,不無關系。比起張居正死后被明神宗皇帝清算,削其封,奪其謚,抄其家,應是棋高一招。

萬歷十年(1582年)夏,張居正病逝,被張居正和太監(jiān)馮保把持了十年的神宗皇帝開始向這兩位權(quán)臣發(fā)難了,手段之狠近乎變態(tài)。他先是于萬歷十年十二月下旨逐馮保:“保欺君蠹國,本當顯戮,念系皇考托付日久,姑從寬除奉御,發(fā)南京閑??;伊弟侄馮佑等,均革職發(fā)原籍為民。”此時距張居正病逝才半年。第二年三月,明神宗下旨奪張居正上柱國、太師兼太子太師,同年八月奪張居正之謚,九月抄其家。萬歷十二年(1584年)又下旨將其罪行榜示天下,謂:“當剖官戮尸,而姑免之”。一代名相,死后竟身家不保,實在悲哀。但悲哀之余也不能不讓人深刻反思。

萬歷十年(1582年)冬,賦閑在家的賈三近陪父親賈夢龍登上了泰山,在泰山之顛,賈三近遙望京城,有感而發(fā),寫下了《冬日登岳》一詩:


游目高處寒,群山擁岱宗。
登封迷漢柏,徙倚有秦松。
萬壑煙嵐合,諸天紫翠重。
肩輿明月下,上界已聞鐘。

這首詩充分表達了賈三近此刻的心境:雖然賦閑在家,古松、明月之下,仍然能夠聽到上界的鐘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此時的賈三近仍然在進退之中難以釋懷。

復出與終老

張居正死后,首輔由申時行擔任。這時賈三近再次得到朝廷重用。萬歷十二年(1584年)賈三近奉召拜光祿寺卿,同年九月升為都察院右儉都御史(巡撫保定)。擅政的張居正去國,萬歷皇帝親執(zhí)朝政,賈三近的政治理想之火再次燃起。在巡撫保定期間,正值河北旱災,饑民遍野。賈三近體恤災情,上疏要求朝廷開倉放糧以賑河北旱災,他在疏言中說:“察其情理,委實迫切,即欲冒死一言,為諸災民請命?!比瓙勖裰母袆恿巳f歷皇帝,奏疏獲準后,他便在河北廣設粥棚,以食災民,并寫下《煮粥法》和《救荒檄》。

由于賈三近賑災有功,同年被擢升為大理寺卿。大理寺是明代中央司法復審機關,其地位高于刑部。但這次賈三近并沒有上任。在河北賑災期間,他遍訪民間疾苦,看到民間之財已被朝廷的苛捐雜稅和貪官污吏搜刮殆盡,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并且,自張居正死后,萬歷皇帝開始親政,首輔申時行由于恐張居正之禍,不敢多問朝政;最初幾年神宗還比較勤政,但時過不久便無所顧忌,開始長期怠政,不見大臣,不理朝政。當時朝中還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國本之爭”,由于萬歷皇帝不喜歡為他生下皇長子的妃子王氏,而寵愛為他生下第三個兒子的鄭貴妃,因而想廢長立幼。遭到了朝臣強烈反對,斗爭異常激烈。

看到上述這些,賈三近開始心恢意冷了。恰在此時,父親病重的家書抵京,賈三近遂上奏朝廷,請求回家養(yǎng)親。在明朝,孝道尤為重要?;实叟鷾柿速Z三近的請求,賈三近便第三次回到了老家山東嶧縣。此時正是萬歷十三年(1585年)春。同年,年近七旬的海瑞被重新起用為南京右儉都御史,不久便病逝于任上。

忠臣去國,老臣年邁,朝政荒廢,大明朝在經(jīng)過張居正的匡扶之后的中興氣象很快消失殆盡,衰敗之勢已不可挽回。住在嶧縣老家的賈三近不時聽到朝廷傳來令人失望的消息:自萬歷十四年(1586年)秋,神宗由原來的疏于朝政,變?yōu)橐杂胁橛桑B日免朝。十月五日,禮部主事盧洪春上疏勸諫神宗上朝,神宗大怒,對盧洪春“廷杖六十,革職為民,永不敘用?!敝链?,朝廷已無人敢諫,神宗便開始了長達十余年的怠政……

聽到上述這些,雖然告家賦閑,但仍胸懷國家社稷的賈三近痛心疾首,可是他又表現(xiàn)出一種“去江湖之遠”的無耐,因而只好飲酒作詩,寄情山水,以消胸中忿滿。此時,他已決定不再復出。

賈三近所書碑文


明神宗是一個貪婪無比、任性使氣、愛弄權(quán)術(shù)的皇帝。他十歲當皇帝,自幼受張居正、馮保把持,親政以后,開始對大臣進行瘋狂報復,以至于才有張居正身后不保之禍。掌權(quán)之后,神宗心中釋然,變得更加專制,開始不理朝政,對下則橫懲暴斂,以致于農(nóng)民起義和動亂四起。萬歷二十年(1592年),寧夏總督哱拜據(jù)兵反叛朝廷。朝廷左想右想,又想起了文武兼?zhèn)涞馁Z三近,于是便下旨封賈三近為兵部右侍郎(正三品,相當于國防部副部長)到寧夏督軍平叛。

接到圣喻的賈三近進退兩難,心情十分復雜。他想到了首輔大臣一個個身后不保,想到了明神宗對待臣子翻手為云、履手為雨的惡劣作派,想到了言官一個個被治罪抄家,想到了張居正的悲慘下場,想到了同鄉(xiāng)好友于慎行被三次罷官……他的政治理想終于破滅了,大明朝已行將就木,他賈三近沒有必要為其殉葬,即便是殉葬也無濟于事。于是,最終他選擇了退。朝廷見賈三近不出,又連下兩道圣喻,但賈三近最終還是以父母年邁,身體有病為由請辭。朝廷無耐,只好答應了賈三近的請求。

雖然沒接旨去寧夏平叛,但賈三近憂國憂民的一顆丹心仍然在熱烈地跳動,時過不久便憂慮成疾,一病不起。這時,已辭官回老家東阿的好友——禮部尚書于慎行聞聽賈三近病勢,悲從心起,揮筆寫下了《哭德修司馬》詩:

幾日哀音發(fā)嶧州,傷心千緒雙淚流。
哪知渭水熊飛地,正是遼城鶴化秋。

于慎行與賈三近既是同僚,又是同鄉(xiāng),二人志趣相投,文學修養(yǎng)為當時“雙璧”,在朝中被稱為“兩魯生”。在這首詩中,于慎行把賈三近比作周文王時期的姜子牙,可見賈三近在當時朝臣心目中的地位。

萬歷二十年(1592年)七月二十九日,賈三近因背疽發(fā)作而逝,享年59歲。賈三近歿后,朝廷賜金安葬其于嶧縣東南五里賈氏祖瑩,于慎行受賈三近的父親賈夢龍之托為賈三近寫了墓志銘。大明言官、一代諍臣賈三近就這樣帶著憂國憂民的一腔悲涼,回歸了他生命中一直魂牽夢繞的故土——嶧縣。嶧縣是賈三近最后的歸宿,也是他靈魂永久的憩園。在這里,他可以與先秦大儒荀子坐而論道,與“二疏”(西漢太傅疏廣、少傅疏受叔侄)話歸隱之樂,與名相匡衡談治國之策,與“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對酒當歌……在這里,他也許常常行走在嶧縣的山山水水間,看青檀秋色,觀仙洞懸云,品石屋山泉,吟承水環(huán)煙,頌榴園美景……

賈三近著書立說處“石屋山泉”

《金瓶梅》之謎

綜觀賈三近的一生,他除了在政治上是一個文韜武略的治世能臣之外,同時,由于受其祖父賈宗魯、父親賈夢龍的影響,其文學才能也堪稱一時之冠。賈三近不僅精文學,擅詩詞,并且旁及佛道。他一生著作甚豐,著有《滑耀編》、《西輔封事》、《左掖漫錄》、《寧鳩子》、《先庚生傳》、《東掖奏草》、《東掖漫稿》、《煮粥法》、《救荒檄》、《鳳翔鶴舉》等,其詩散見于《明詩蹤》、《明詩紀事》、《嶧縣志》、《滕縣志》等。

關于賈三近的文學成就,還有一說。因嶧縣古稱蘭陵,賈三近的蘭陵籍和他的仕途經(jīng)歷及個人愛好,又為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天下第一奇書《金瓶梅》的作者隱去了真實姓名,署名蘭陵笑笑生。有學者考證,這個蘭陵笑笑生即為賈三近。因為賈三近符合《金瓶梅》成書的諸多因素:一是賈三近為蘭陵人;二是《金瓶梅》寫了明朝真正的歷史,而賈三近一生則歷經(jīng)嘉靖、隆慶、萬歷三朝,并且為當時大名士;三是《金瓶梅》一書所使用的方言多為嶧縣方言。考證者認為,賈三近著《金瓶梅》的目的是借宋喻明,一抒胸中忿滿。為隱其身份和真實姓名,掩人耳目,遂以蘭陵笑笑生為名。當如是,賈三近則不但為一代名臣,而且是中國言情小說的開山鼻祖,當為世界級的一代文學宗師。

許多讀者對《金瓶梅》的認知,只是停留在它是中國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chuàng)作的言情小說上。其實,《金瓶梅》是一部有著深刻政治含義的醒世和警世之書。1961年12月20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局第一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中說:“你們看過《金瓶梅》沒有?我推薦你們都看一看,這部書寫了宋朝的真正社會歷史,暴露了封建統(tǒng)治,揭露統(tǒng)治和被壓迫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寫得很細致?!薄督鹌棵贰方杷斡髅鳎羁探衣读嗣鞒鐣暮诎?。因此,我們可以說,《金瓶梅》是一部哀書,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曲最后的挽歌。從《金瓶梅》的醒世和警世意蘊來看,蘭陵笑笑生更符合賈三近的身份。

當然,關于《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也有學者考證是賈三近的父親賈夢龍。筆者即是持賈夢龍觀點。通過對《金瓶梅》的生活場景和語言風物的深入研究,筆者認為,《金瓶梅》的蘭陵笑笑生不是明朝大名士,而是明代中后期擁有浮華生活條件的科場失意文人,為此筆者提出了《關于構(gòu)成<金瓶梅>作者的十大要件》,這就把作者從賈三近追溯到其父親賈夢龍的身上。當然,無論蘭陵笑笑生到底是賈三近還是其父賈夢龍,都絲毫不影響賈三近對《金瓶梅》創(chuàng)作和成書條件的影響。
檀山巍巍,賈泉悠悠。曲指算來,賈三近所處的時代踞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今天,賈三近故鄉(xiāng)的人們并沒有忘記這位大明言官,棗莊人民為了紀念賈三近,已將賈三近讀書和吟詩的三近書院、石屋山泉列為棗莊“冠世榴園”景區(qū)的重要景點。如今,賈三近詩中所題的青檀山,已是青檀盤繞、石榴遍野、古寺鐘鳴、寶塔入云、游人如織……在賈三近少年讀書和吟詩的三近書院和石屋山泉,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游人和中外學者到這里訪古探幽、尋蹤攬勝、拜謁先賢。

探詢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蘭陵和古嶧縣文化,重溫賈三近的《青檀山》詩,不禁觸景生情作古風一首,以敬賈公:

山澗忽聞清流聲,古寺又響上界鐘。
青檀秋色蕩豪氣,寶塔入云起飛虹。
本文作者

程冠軍,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本文原載于《棗莊日報》,原標題為《名臣大儒賈三近》。



總監(jiān)制 | 馮秋婷 劉 峰
主編 | 程冠軍 責 | 李少軍 編輯 | 王鵬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賈三近傳
【電視劇】萬歷首輔張居正 43集全
萬歷是明朝第幾代
不世之功臣,千秋之罪首!李成梁應不應該為大明的滅亡承擔責任?
明朝統(tǒng)治276年,萬歷十五年有何特殊之處,為何歷史學家爭相研究
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萬歷皇帝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