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神秘千年佛塔:婆羅浮屠
劉浪
對于印尼這個自然和人文同在、年輕與古老并存的熱帶島國,人們似乎很難猜透它的真實面目,一如位于展館四樓的這個國家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婆羅浮屠。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印度尼西亞館以棕櫚、橡木搭建,在“翠竹”的掩映中,一股熱帶的氣息撲面而來。在這個半騰空的建筑里,長約600米的回廊貫穿其中。回廊分區(qū)展示了印尼的動植物資源、自然風(fēng)光、民俗文化、歷史遺跡。對于印尼這個自然和人文同在、年輕與古老并存的熱帶島國,人們似乎很難猜透它的真實面目,一如位于展館四樓的這個國家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婆羅浮屠。
原始叢林中發(fā)現(xiàn)的千佛塔
婆羅浮屠(Borobudur)是一座位于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的大乘佛教佛塔遺跡,在日惹市西北40公里,它是9世紀最大型的佛教建筑物。迄今為止,婆羅浮屠究竟由誰所造?如何建造?為何而造?甚至,它到底是塔還是廟?一直眾說紛紜。
“婆羅浮屠”在梵文中的意思是“丘陵上的佛塔”,俗稱“千佛塔”,又稱“印度尼西亞的金字塔”。它在一千多年前建成,工程浩大,氣勢恢弘,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以及柬埔寨的吳哥古跡相媲美,合稱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觀。
然而,這座輝煌壯麗的“千佛塔”,竟然在熱帶叢林的石塊和野草之中荒廢了800多年,就像吳哥窟和印度的阿旃陀石窟一樣,直到近代才被西方的科學(xué)家與探險家們重新發(fā)現(xiàn)。
1811年,英國遠東殖民史上著名的斯坦福·萊佛士爵士被任命為爪哇副總督,他對爪哇的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萊佛士經(jīng)常穿越爪哇島,記錄和當(dāng)?shù)鼐用竦慕涣?,并且收集爪哇古董?814年在巡視三寶垅的途中,他聽說在Bumisegoro 村莊附近叢林的深處沉睡著一座大佛塔。萊佛士認定它是一處鮮為人知的文化古跡,但他因公務(wù)纏身無法前往,于是派遣工程隊去勘察。
萊佛士屬下的工程隊共計有200余人,他們花了兩個月時間,才在叢林中開辟出一條通往婆羅浮屠的路。沉睡了近千年的古佛塔顯露真容,不過由于作業(yè)量太大,加之佛塔可能坍塌,工程隊沒能全部發(fā)掘它。萊佛士1815年回國后,寫成了一部印度尼西亞歷史《爪哇史》,書中記載了這次發(fā)現(xiàn)。萊佛士將這座佛塔命名為“婆羅浮屠”,根據(jù)的是一部爪哇古老手稿。這部手稿是1365年由爪哇的一位民間游吟詩人記錄的,記載了一座佛教廟宇為“浮屠”,這座浮屠很可能就是婆羅浮屠。
實際上,這之后婆羅浮屠又被擱置了近百年,直到1907年,荷蘭人開始清理這座宏偉的佛塔,它才為人們真正重新認識。
印度教文化圈中的佛教奇跡
沒有文字記錄誰是婆羅浮屠的建造者,也不知道為何而建。通過比較佛塔地基的浮雕和王室族譜的銘文,人們估計佛塔建造于8世紀。公元760年至830年是中爪哇夏連特拉王國的鼎盛時期,它的都城就是日惹,由于夏連特拉王朝受到鄰國三佛齊王國的影響,一度信仰佛教。
三佛齊王國興起于5世紀的蘇門答臘島,在8至10世紀達到鼎盛,文化輻射達馬來群島和巽他群島(包括婆羅洲、爪哇島、巴厘島等)。中國唐代古籍中稱三佛齊為室利佛逝,它自南北朝時期就通過佛教與中原王朝展開交往。鄭和下西洋時,明政府聯(lián)合當(dāng)時的三佛齊王——廣東南海人梁道明剿滅海盜陳祖義,演繹過一段文化交流上的佳話。
在8世紀中葉三佛齊的文化影響最盛時,夏連特拉王國的部分貴族受其影響?zhàn)б婪鸾?,并開始修建大型的宗教工程,婆羅浮屠就是代表之一。
流傳在印尼民間的傳說是:783年,有一位篤信佛教的國王拉開巴郎加蘭,他鐘愛的小王子因為地震而不幸死在生日的當(dāng)天,于是他求見了一位神僧。這位神僧告訴他,能救活他的兒子,但是即使救活了他的兒子,這個國家的人民也將在不久后死于另一場大地震中。
善良的國王于是放棄了挽救兒子的機會而祈求不讓他的人民死去。神僧說地震是因為火山爆發(fā),背后是火龍在作怪,他有一顆佛祖的喉舍利,只有將喉舍利安置在火龍的喉結(jié)上,然后蓋一座佛塔把火龍的喉結(jié)封印住,那么火龍才會永遠蘇醒不了。于是國王遵從白須神僧的吩咐,舉國上下傾巢而出,動用了十萬名工匠,歷時數(shù)十年,終于建造了舉世聞名的婆羅浮屠。
盡管根據(jù)其他出土石碑記載,夏連特拉的國王其實是虔誠的印度教徒,但人類學(xué)家認為宗教在爪哇從來沒有導(dǎo)致嚴重沖突,信奉印度教的國王可能庇護佛塔的建造,他們也會從佛教中汲取政教合一的靈感。在15世紀伊斯蘭教徹底征服爪哇島之前,這里是佛教、印度教和當(dāng)?shù)卦嘉幕婷罟采耐寥馈?o:p>
正如湯因比在《人類與大地母親》中所寫:“大乘佛教在爪哇沒有存在多長時間,但它留下人類最美麗的藝術(shù)作品之一——婆羅浮屠這座永久性的豐碑。它裝飾在盤旋上升的臺階上的淺浮雕,描繪了大乘佛教整個神話和玄學(xué)世界的圖景。婆羅浮屠使創(chuàng)立了這個豐碑的短命的夏連特拉帝國得到了永生。”所以,包括婆羅浮屠在內(nèi)的佛教廟宇,它們大約和印度教的濕婆神廟巴蘭班南(Prambanan)同時建造,最終形成今天的盛大規(guī)模。
湮沒在火山灰下
婆羅浮屠由誰建造、建于何時,都沒有定論;它又如何被歷史湮沒,也是一個未解之謎。有一種假設(shè)認為爪哇人在15世紀轉(zhuǎn)宗伊斯蘭教時遺棄了這座廟宇;還有人認為1006年前后的一次火山爆發(fā)引發(fā)饑荒,當(dāng)?shù)鼐用裰坏帽尘x鄉(xiāng),人們自那時起就不再去婆羅浮屠朝拜。
參考爪哇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當(dāng)時的文化背景,可以發(fā)現(xiàn)婆羅浮屠和火山(火龍)的確有剪不斷理還亂的聯(lián)系。印尼以地震多、火山多聞名于世,500多座火山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島嶼上,其中129座是活火山。日惹是印尼的古城,它坐擁婆羅浮屠和巴蘭班南等歷史遺跡的同時,印尼最活躍的活火山——莫拉皮火山也雄踞于此。
爪哇人早在夏特連拉王朝之前就皈依印度教,在此基礎(chǔ)上又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日惹宮廷文化。它以日惹宮廷為中心,連同四方自然神形成一個小宇宙,擁有強大的超自然力量。其中一位自然神被爪哇人稱作“琪杜皇后”(Nyai Loro Kidul)的南海女神,她象征著溫婉與寧靜,另一位則是北部的“莫拉皮”(Merapi)火山神,他象征著威武和力量。后者在諸神中地位最尊貴,大概是因為他的身型龐大,以及莫拉皮火山每每爆發(fā)時的巨大威力給人們留下的深深恐懼。
婆羅浮屠寄托了爪哇佛教徒靈魂不滅的渴望,也是他們向莫拉皮火山神的獻祭與敬畏。
當(dāng)夏連特拉王國動用了幾十萬人力,費時數(shù)十年才建成了這座世上最大的佛塔后,北方的火山神顯然沒有領(lǐng)情。莫拉皮火山的連年爆發(fā)破壞了夏連特拉王朝的生存環(huán)境,這個佛教王國就此神秘地消失了,婆羅浮屠也遭人廢棄。1007年,婆羅浮屠在一場莫拉皮火山大爆發(fā)之后,完全被火山灰掩埋了起來。
這雖然是不幸的事件,卻讓大佛塔“因禍得福”逃過了隨后800年可能的人為破壞。因為不久后,爪哇的佛教逐漸衰微,印度教的勢力再度興起,然后伊斯蘭教勢力又席卷而來直到今天,在這些日子里,爪哇島上的佛教建筑已難得一見了。
但這座偉大的佛塔從未被當(dāng)?shù)厝诉z忘,只是關(guān)于佛塔的輝煌傳說逐漸被對悲劇和災(zāi)難的迷信取代。18世紀的兩份古爪哇語手稿記錄了兩樁和佛塔相關(guān)的災(zāi)難:根據(jù)《爪哇歷史傳說》,佛塔導(dǎo)致1709年一位針對馬塔蘭國王的謀反者死亡;而在《馬塔蘭歷史傳說》中,佛塔導(dǎo)致了日惹蘇丹國一位王子的悲劇。這位王子無視禁忌,帶走了婆羅浮屠一個舍利塔中名為“牢籠中的武士”的雕像,結(jié)果回到王宮即暴病身亡。
不論如何,婆羅浮屠都被這種神秘的命運糾纏,它究竟是被徹底遺棄,還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生存,仿佛生命在兩端交錯——說不清生死何為起點。
是佛塔?還是寺廟?
婆羅浮屠是作為一整座大佛塔建造的,從上往下看它就像佛教金剛乘中的一座曼荼羅,它象征著佛教的宇宙觀。10層佛塔表示著佛教的十級正果,佛塔下方上圓的結(jié)構(gòu)也表示著地方天圓的理念。下面方形的1-6層,象征著茫茫的大地;上面7-10層的圓形,則象征著蒼蒼的天宇。游人從東面開始登塔,按順時針方向繞行,逐層走向頂端,寓意著一個人逐步達到完美的精神境界。
如今已完全陷入地下的塔基是一個邊長約118米的正方形,象征佛教中的欲界(地獄世界)。2-6層是色界(人間世界),共有1200多幅敘事浮雕。“佛傳圖”描繪了佛陀從降生到涅槃的全過程。“善財歷參圖”的題材則多為動物飛鳥、舞女樂師、漁民獵人、國王武士、古船和戰(zhàn)爭等等人間生活場景。全塔兩千多面浮雕,猶如一篇講述佛界與人間故事的連環(huán)畫,浮雕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使它有了“石塊上的史詩”之稱。此外,2-6層也建有石壁佛龕和佛像432個,只是許多佛頭已不見了蹤影。
7-9層為無色界(天上世界),建有72座鐘形佛塔,塔內(nèi)各置一尊佛像。比下層佛像幸運的是,因為被塔身罩住,只能透過塔孔看到“真身”,大部分都保存完好。相傳,人們?nèi)缒苡檬謴氖瘔K之間的孔中摸到佛像,便會帶來好運。如今,多個塔身已被打開,可以看到精美佛像的完整身姿。婆羅浮屠頂端第10層的主佛塔高7米,主塔內(nèi)有兩個空室,象征著佛陀的涅槃。
婆羅浮屠建于一座山上,而不是平地,不過建筑工藝和爪哇的其它廟宇相似。由于它的實心結(jié)構(gòu)和類似金字塔的造型,人們起初認為婆羅浮屠是一座舍利塔,而不是廟宇。
但從婆羅浮屠的精心設(shè)計和建造來看,它更像是一座廟宇。婆羅浮屠的臺階和走廊引導(dǎo)信徒們拾級而上,直至頂層。婆羅浮屠的每一層都代表著修煉的一個境界。信徒們的朝拜路線裝飾著象征佛教大千世界的各種圖案,仿佛在這三界間層層歷練,逐級上升,直至頂層,獲得解脫。
爪哇的民間傳說認為古納德爾瑪是婆羅浮屠的建筑師。人們對他所知甚少,他在建造過程中采用的基本長度單位稱為塔拉(tala),是人臉從前額發(fā)際到下頜底部的距離,顯然這樣的長度單位因人而異,但佛塔的度量十分精確。1977年的一次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佛塔各部分通常會形成4:6:9的比例,隨后人們在日惹地區(qū)的佛教廟宇巴旺塔和孟督塔也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比例??脊艑W(xué)家猜想這一比例具有歷法、天文和宇宙觀的意義,就像柬埔寨的吳哥窟。
1885年人們在塔基的下面發(fā)現(xiàn)了一個隱藏的部分。這部分隱藏的塔基里刻有浮雕,其中的160幅描繪了真實的欲界?,F(xiàn)存的浮雕上有簡短的銘文,似乎是給雕刻師的指示和描繪要雕刻的場景。正是從這些一鱗半爪的記載中,人們才大致判斷它的建造背景。
曾被極端組織爆炸破壞
即使在19世紀初被英荷殖民者相繼發(fā)現(xiàn)和挖掘后,重見天日的婆羅浮屠依然難免被各方勢力蠶食。它要對抗的不僅是風(fēng)吹日曬、雨水腐蝕、植物滋生、偷竊盜搶,甚至還有蓄意針對的爆炸案。
自被重新發(fā)現(xiàn)開始,佛塔的一些浮雕和裝飾物不時被竊賊和順手牽羊的游客偷走,并且也曾被當(dāng)成是對外交往的禮物送給來訪的鄰國國王。1882年,荷蘭爪哇殖民地首席文化監(jiān)察官認為佛塔不牢固,并建議分解整座佛塔,將浮雕陳列在博物館中。殖民地政府因此委派一位考古學(xué)家進行徹底勘查、評價佛塔的實際情況。這位考古學(xué)家的報告認為對佛塔情況的擔(dān)心不正確,并建議保留佛塔。
幸好,在破壞之余也看到了建設(shè),起碼還是有一群熱心人奮力想喚回祖先通天的智慧。從1901年開始,印尼民間出現(xiàn)了第一波有系統(tǒng)的整建,雖然前后歷經(jīng)數(shù)十年,但有限的經(jīng)費與技術(shù),讓修復(fù)工作未盡完善。
接下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爪哇被日本占領(lǐng),婆羅浮屠在戰(zhàn)火中繼續(xù)沉寂。印尼取得民族獨立后,前后幾屆政府都將婆羅浮屠的修復(fù)和保護提上議程,但因為工程巨大,實在難以承擔(dān)。
1973年,印尼政府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求助。同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2500萬美元,號召國際間各領(lǐng)域的專業(yè)人士,進行清除、填滿、修補、灌錫等保護與強化的工程。1975年,IBM也加入修復(fù)工程,將80萬塊石頭的資料輸入電腦,經(jīng)過電腦的重新組合和拼裝,才順利地于1983年重拾婆羅浮屠的舊貌。1991年,婆羅浮屠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沉睡了800多年的婆羅浮屠或許沒想到,它的“重生”卻遭到伊斯蘭極端主義者的仇視。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教國家,印尼的部分伊斯蘭教徒將婆羅浮屠視作“異端”對自己宗教領(lǐng)地的侵占。
1985年1月21日,婆羅浮屠的9座舍利塔曾遭受到一個伊斯蘭教右翼極端組織的爆炸破壞,塔身嚴重損壞。五年后,一個執(zhí)行炸彈襲擊的右翼極端組織的兩名成員分別被判20年監(jiān)禁。1991年,一位穆斯林盲人傳教士阿里·艾爾·哈卜賽伊,也被指控策劃了80年代中的一系列爆炸事件,其中包括對婆羅浮屠的襲擊,被判終身監(jiān)禁。
除了“人禍”外,“天災(zāi)”也光顧過婆羅浮屠。2006年5月7日,一場里氏6.2級的地震襲擊中爪哇的南部沿海地區(qū)。此次地震在日惹造成嚴重的毀壞和人員傷亡,不知是否有神靈護佑,婆羅浮屠安然無恙。
重生的婆羅浮屠召喚著無數(shù)佛教徒來到這里朝拜。每年五月月圓的第一天,印度尼西亞的佛教徒在這里慶祝衛(wèi)塞節(jié),紀念釋迦牟尼的誕生、悟道和涅槃的日子。衛(wèi)塞節(jié)是印度尼西亞的國家假日,紀念活動集中于三座佛教廟宇:游行隊伍從孟督塔寺步行出發(fā),經(jīng)巴旺塔神廟最后到達婆羅浮屠。
盡管世事紛擾,歷經(jīng)滄桑,但屹立了一千多年的婆羅浮屠始終堅守在日惹的平原上。那10層佛塔也始終提醒人們?nèi)粢逕挸煞?,必須?jīng)歷“三界”的考驗與磨難,這似乎就是婆羅浮屠自身的隱喻。
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當(dāng)你走進婆羅浮屠,都可以用心體會隱含的教化與真理。你只需盡量放松心情,隨眾人順時針方向在第9層平臺上繞3圈,回到原點后朝東方俯首膜拜,佛陀就會給你帶去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