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土地(1)
黃河三角洲上的土地,大體是褐白黑三種顏色,這三種顏色,是黃河沖擊與渤海侵蝕造就。黃河故道是連綿不斷的褐色粘土,黃河決口處是起伏不平的白色沙灘,渤海侵蝕的低洼地帶,大都是黑色的堿場。一場小雨過后,黑色的鹽堿地上泛起白茫茫的鹽漬,好像大海并沒有認輸,還在堅守陣地似的。
河海百年戰(zhàn)爭,畢竟黃河占了上風,且不說這一片新大陸,只從中間隆起、兩邊低平的地貌上看,也完全是黃河意志的體現(xiàn)。黃河往來奔突,泥沙俱下,分路入海,河口陸地不斷延伸,從衛(wèi)星影像圖上,還能依稀看到那十幾條呈放射狀的故河道痕跡,像扇骨一樣撐開了三角洲這把扇子。
一九七六年羅家屋子截流,黃河尾閭上一萬八千人苦干一個多月,在清水溝兩岸修做大堤束水,截留成功后,大河改道南下清水溝入海,清代治黃能臣靳輔之“束水攻沙,舒暢尾閭”主張由此展現(xiàn),只不過如今的河口形狀像個巨鳥長喙一樣了。
三色土地上有不同的景象。黃河故道褐色的土地抗旱耐澇,地身子肥壯。大旱之年地表不龜裂,深藏了濕潤哺育莊稼,酷暑中滿地禾苗讓毒日頭曬搭落了葉子,看似活不成了,待到太陽西沉、刮來一陣涼風,又伸枝展葉,現(xiàn)出一派生機。大雨滂沱,地里明晃晃一片積水,眼瞅著一地莊稼全泡湯了,人們在地里抽了幾條毛溝,一夜之間水滲地下,莊稼黃了一陣,蔫了幾天,又慢慢地變綠了。遇上風調(diào)雨順年頭,莊稼更旺象,玉米棒斜刺里翹出來,谷子穗垂下沉甸甸的腦袋,全都籽粒飽滿,收獲喜人,鄉(xiāng)親們把河身地稱為“糧食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