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前曾在一家合資公司打工,有一次跟著副總到工廠去檢查工作,當時生產(chǎn)車間租的是某國企的廠房,附帶著一個簡陋的辦公室,簡陋到窗戶的玻璃已經(jīng)破碎,用報紙糊著。報紙上面有個豆腐塊文章,題目是“德國軍隊的用人之道”。
文章大意說德國軍隊在用兵時把人的素質(zhì)劃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聰明的、愚蠢的,勤快的、懶惰的,每個人身上都擁有兩種主要的品質(zhì)。
組合起來就有四種類別的人,德國軍隊認為四種人應(yīng)該如此使用:
第一種,聰明但是懶惰的,這類人可以當將領(lǐng),動腦不動手。
第二種,聰明又勤快的,這種人可以當副官,既動腦又動手。
第三種,愚蠢又懶惰的,這類人安排去當兵,讓他干啥就干啥,一個指令一個動作,服從為天職。
最后一種愚蠢但是很勤快,該怎么用呢?
答案是:這種人趕緊打發(fā)回家,因為他們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最后這個結(jié)論真是畫龍點睛之筆,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前幾天朋友發(fā)來了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背乘法口訣的錄像,錄像中的小女孩怎么也記不住3*5等于多少,父母在一旁逼著她背,讓她一遍一遍地重復,孩子邊哭邊背,邊哭邊說太難了。孩子好可憐,我看了一半就關(guān)掉了,實在不忍心看下去。那么小的孩子讓她記乘法口訣表根本沒有意義,學習成為了如此痛苦的過程,會把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求知欲破壞殆盡的。何況在學齡前階段,重點在培養(yǎng)孩子的健全人格、良好性格和習慣,建立基本的世界觀。這時候讓孩子大強度地死記硬背各種知識就把孩子的靈氣都摧殘了。
我覺得女孩的父母就是上面講的第四種人,又愚蠢又勤快的典型。這樣的父母管孩子還不如不管的好,懶一點,不去管,至少不會毀了可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