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久霍價值高超的神廟建筑
藝術使它魅力不減,這里的人體雕塑世間少有
動人的傳說和龐大的神廟群、精美的
雕刻藝術使克拉久霍成為印度著名的游覽勝地,被譽為一部“石頭中的愛經(jīng)”,是公元10
-11世紀印度雕刻藝術的杰作。克拉久霍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東南620公里,是印
度著名的古代宗教城市遺跡,尤以印度教廟宇著稱??司美羲聫R群是中古時期印度教寺
廟建筑與雕刻的代表,是印度教的藝術之城。公元 5世紀之后,外來民族與西印
度的土著民互相融合,形成了一個新的尚武民族——拉其普特。其中,有一支拉其普特人
在印度的班德勒坎德地區(qū)建立了強大的王國,這就是在克久拉霍建造龐大寺廟群
的昌德拉王朝。這些寺廟從公元10世紀初開始建造,歷經(jīng) 200多年的時間,但建筑樣式卻
出奇的一致。寺廟散布在一塊面積約 6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其上的印度教和耆那
教的寺廟院落總數(shù)超過85座,保存到現(xiàn)在的有22座。這些風格獨特的建筑,尤其是那些融
宗教、世俗、性愛等主題為一體的雕塑,是10世紀文明的見證。這批神廟的這種
內(nèi)在涵義,已經(jīng)滲透到印度教里,印度教有 300多個教派。大量的婆羅門教及耆那教寺廟
它使人能夠從那些獨特的建筑和輝煌的雕刻中領略10世紀昌德拉文明鼎盛時的風
采。這些雕飾把神話題材和世俗題材,尤其是性愛題材融為一體。9-13 世紀這里是昌德
拉王朝的首都,繁華一時,今日已不復見往昔的繁華風貌。昌德拉王朝是由居住
在班德坎德的拉杰普特人創(chuàng)建的,它在公元950-1050 年間達到極盛。在昌德拉時期建造
的85座廟宇中,保留至今的只有22座,分布在方圓6平方千米的范圍內(nèi)。這些寺
廟分屬婆羅門教和普那教,但風格相同。在高高的基座上建起裝飾繁縟的主建筑,與開有
天窗的長廊相接。主建筑表面覆以彩繪鑲板,頂部有集束型帶曲線的尖塔,其中
最高的幾座位于圣殿正上方。每一座塔都象征著凱拉沙山,即“天山”。它們是納戈爾式
寺廟特有的標志。這批神廟“以大量精美雕塑歌頌性愛,使得印度人回歸生活,回
歸自然”,最后形形色色的印度教派在印度興起,徹底壓倒了“不食人間煙火”的佛教。
“世界四大宗教”根據(jù)信仰的人數(shù)如下:第一位基督教;第二位伊斯蘭教;第三
位印度教;第四位佛教。印度教的“定義非常模糊”,涵蓋了印度為主的十幾億人口,“
實際是印度各種宗教流派的統(tǒng)稱”。印度教的誕生其實比佛教還早,其中主流教
派比佛教早了一千多年。換句話說,佛教只是公元前16-前6世紀誕生的宗教之一,后來這
個教派在印度以外流傳開來,但是在印度本土則逐步消亡了。
國學者已經(jīng)做過各種介紹和解釋。其中,美國中小學課本的解釋最為簡潔: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
誕生于公元前600多年前。據(jù)說他是一個國王的兒子,從來沒有出過宮殿,20歲時
娶了一個美女,并生了一個兒子。后來出宮看見窮人,病人和各種不幸的人們,本性善良
的王子希望幫助他們,就放棄王位和妻子兒子,四處流浪尋求解脫人們苦難的方
法。但是,他很久沒有找到。于是他不吃不喝,靜靜思考了 49天,終于領悟出四大真理:
(1)所有存在都是痛苦。(2)痛苦根源來自欲望。(3)消除欲望是克服痛苦的
唯一辦法。(4)消除欲望的方式有8種。于是他開始宣傳他的四大真理和八種方法。去世
后,他的追隨者們奉他為佛祖“釋伽摩尼”,并繼續(xù)傳播他的信仰。后來傳播到
中國,日本,韓國,泰國和東南亞各國。佛教雖然起源很早,現(xiàn)在只是第四大宗教。基督
教 33 %,伊斯蘭教 19 %,印度教 14 %,佛教 6 %,猶太教 0.3 %,其他信仰
27.7 %。上述的美國中小學課本的原文,不僅說明了佛教的歷史和特點,也告訴我們:佛
教雖然是“四大宗教”中出現(xiàn)最早的宗教之一,現(xiàn)在信仰的人數(shù)已經(jīng)遠遠落后于
其他三個宗教。在伊斯蘭教的軍隊入侵印度之后,這批“宣揚歌頌性愛”的神廟群,被“
圣潔”的穆斯林破壞了很多。但是仍然有多達25 座神廟幸存下來,“具體原因不
清楚,就像至今仍然不清楚為什么修建了它們一樣”。對這些神廟的修建宗旨,宗教原因
等等,各國專家教授的解釋不一。但是有一點是公認的:這是對
“清心寡欲,沒有作為”佛教的一種反叛和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