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壁畫小鎮(zhèn)——徹梅納斯


已經(jīng)晚了,后面的圖騰柱沒細看,趕緊拍兩張就離開鄧肯了。但我并沒有急著去托菲諾(Tofino),而是直奔壁畫小鎮(zhèn)——徹梅納斯(Chemainus),這是早就計劃好的。

從1號路下道,轉(zhuǎn)入景區(qū)公路(Hwy1A),車窗外馬上變得風(fēng)光旖旎起來。成千上萬的游客在這條路上穿行,來小鎮(zhèn)欣賞舉世聞名的戶外壁畫,了解徹梅納斯豐富多彩的歷史。       

徹梅納斯位于溫哥華島東海岸,考伊琴河谷(ChemainusRiver Valley),依偎在山脈和海洋的懷抱中。她靠近輪渡碼頭,坐落于主要公路旁,在維多利亞和納奈莫(Nanaimo,溫哥華島第二大城市)之間。這段1號公路多為山路,比較崎嶇,開車有點累,很多人就來這停一下,吃個冰激凌或者品嘗一頓下午茶,順便看看街景。這個秀麗的濱海小鎮(zhèn),點綴著島嶼的港市,已經(jīng)做好了迎客的準備,可30多年前卻不是這樣……                                   

其實,徹梅納斯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更遠——小鎮(zhèn)的名字和街上的壁畫不時在提醒我們——土著人很早就住在這,山谷里的原住民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連徹梅納斯(Chemainus)這個名字,都來自“Tsa-mee'-nis”部族,他們曾生活在如今的徹梅納斯河(ChemainusRiver)河口。再往前追溯,他們的祖先,來自遙遠的蒙古高原,越過白令海峽,到達阿拉斯加。經(jīng)過長期的不斷遷移,散布在整個北美大陸。而撒利希人等部落,則來到加拿大西海岸,在資源豐富,氣候宜人的溫哥華島定居下來。                                      

1858年首批歐洲移民到達徹梅納斯,在現(xiàn)在的老城區(qū)建鎮(zhèn),那時這就有一個叫Shts'emines的印第安人村莊,以捕獲庫樂特灣(Kulleet Bay)的鯡魚和貝類為生。                                     

聰明的早期定居者,很快就意識到,木材和造紙的利潤非常豐厚,他們的財富就蘊含在廣袤的森林之中,那里有取之不盡的雪松、松樹、云杉、鐵杉和冷杉。而在徹梅納斯市中心,又具備建廠的有利條件——運輸非常方便,木材能很容易地飄到馬蹄灣,鐵路很快就會鋪到小鎮(zhèn);市里還有一條50英尺的溪流,直接落入海灣,能提供足夠的動力來驅(qū)動水車。

轉(zhuǎn)眼到了19世紀50年代,溫哥華島大興土木,伐木業(yè)開始興起。1862年,在小鎮(zhèn)東南的馬蹄灣(HorseshoeBay),新建的鋸木廠投產(chǎn)。這個工廠由水輪驅(qū)動,

將木材源源不斷地運往溫哥華全島,帶動了其它行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徹梅納斯迅速成為一個興旺的小鎮(zhèn)。從此,小鎮(zhèn)的命運,就和木材廠的運營息息相關(guān),而徹梅納斯的現(xiàn)代史,則完全由周圍的森林來書寫。                 

可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經(jīng)過一個半世紀的輝煌,歷史卻朝著相反的方向發(fā)展,小鎮(zhèn)人的驕傲變成了尷尬。突然間,森林產(chǎn)品競爭加劇,需求和價格大幅下降;恰好從那時起,國人對樹木的過度砍伐感到憂慮,擔(dān)心失去寶貴的森林——他們心中的教堂。加拿大人不太高興了,紛紛采取抗議行動,他們將卑詩省稱為北方的巴西(Brazilof The North),因為他們?yōu)E伐溫帶雨林,就像破壞熱帶雨林的巴西人一樣,正在摧毀植被豐富的亞馬遜流域。                     

濃霧籠罩了海灣,陰冷徘徊在小鎮(zhèn)。在這種形勢下,鋸木廠只剩下很少的業(yè)務(wù),給日本建筑商提供木材。從1879年到1981年,工廠虧損了1750萬美元,加拿大林業(yè)和造紙業(yè)巨頭——麥克米蘭.布洛德爾公司(MacMillanBloedelCompany)別無選擇,只能關(guān)閉徹梅納斯賴以生存的鋸木廠。在這個單一伐木的社區(qū),靠資源為生的小鎮(zhèn),幾乎找不到任何工作,居民無法生存下去。有些人準備賣房子,有幾家已經(jīng)搬走,人去屋空,徹梅納斯即將成為鬼城,或者要從地圖上抹掉。        

在這危急關(guān)頭,年輕市長——格雷厄姆·布魯斯(GrahamBruce)上任了,并馬上投入到小鎮(zhèn)的復(fù)興工作。他熱情能干,顯示出非凡的決心和毅力。經(jīng)過征求全體市民的意見,最終采納了“轉(zhuǎn)向旅游,用藝術(shù)驅(qū)動經(jīng)濟和社會”的方針;聘請藝術(shù)家在墻壁上畫小鎮(zhèn)的歷史,啟動加拿大最大的壁畫項目。

這個美好的遠景,是由卡爾. 舒茨Karl Schutz,一個當(dāng)?shù)仄髽I(yè)家描繪的。1971年他和妻子去羅馬尼亞旅游,在修道院看到美麗的壁畫,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作為建筑師的卡爾,卻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他恍然大悟——我想,我的天哪,多么奇妙的想法,在徹梅納斯開發(fā)旅游業(yè)“Ithought, my goodness, what an idea to have a tourism industry inChemainus”)。       

回到小鎮(zhèn),他就提出這個奇妙的念頭,卻沒有人理會他。當(dāng)?shù)厝硕紵嶂杂诜ツ?,采礦,捕魚,那時的小鎮(zhèn),甚至連一把畫筆和刷子都買不到,藝術(shù)這個詞并不在他們的詞匯里(theword 'arts’ was not in their vocabulary),更沒有人能看到旅游的價值和潛力了。

每個人都認為,這是他們聽過的最愚蠢的想法”(Everyone thought it was the dumbest idea they everheard),卡爾沮喪極了,卻沒有辦法,只能等??蛇@一等就是十年,直到小鎮(zhèn)瀕臨倒閉,直到遠見卓識的布魯斯市長上任,直到卡爾被任命為壁畫幕后的建筑師,協(xié)調(diào)小鎮(zhèn)這個生死攸關(guān)的項目。             

 1982年,省政府投資徹梅納斯,扶助城鎮(zhèn)振興計劃,改善疲憊的老街道為商業(yè)街,吸引顧客。市政廳經(jīng)研究決定,拿出10萬美元,邀請著名的畫家,在市中心的水車公園(WaterwheelPark)附近,繪制第一批5幅壁畫,主題為“小鎮(zhèn)的歷史”??栆螽嫾冶荛_政治和宗教的內(nèi)容,免得引起爭議。他給大家提供了一本書——《水車輪上的流水》(Waterover the Wheel),作為參照的摹本;這是徹梅納斯的歷史, 作者為奧爾森(W.HOlsen),后來幾乎所有的壁畫,都來自書中的老照片。          

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小鎮(zhèn)歷史上的第一幅壁畫—蒸汽驢在工作(SteamDonkey At Work)誕生了,由弗蘭克.劉易斯(FrankLewis)和南希.拉加納(NancyLagana)共同創(chuàng)作。作品描繪的是早期的伐木工——赫伯特 奧爾森(Herbert.M. Olsen)正在操作絞盤的手柄,要從布滿巖石、溝壑和樹樁的森林中,把倒下的樹木拉出來。

另外4幅壁畫是33米的濱貼畫(TheThirty-Three Metre Collage),通過高架橋的蒸汽火車(TeamTrain On Bridge Over Chemainus River),鴻興碼頭商店(TheHong Hing Waterfront Store)和底切冷杉的伐木工(FallersUndercutting A Fir ),其中的鴻興碼頭商店較引人注目。          

鴻興雜貨店的店主是馮仁路(FongYen Lew),生于19世紀末的中國,于1915年來到徹梅納斯做生意。從開始的洗衣房,雜貨店,到賣走私酒,最后開設(shè)賭場。他心地善良,允許賒賬,盡管損失了些錢財,卻贏得了信譽,交下了朋友。那時當(dāng)?shù)厝硕挤Q他為鴻興(HongHing),用他商店的名字,可見他當(dāng)時受歡迎的程度。連壁畫的作者保羅.馬卡諾(PaulMarcano)都非常喜愛這個人物,把他加到了壁畫中,站在他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店鋪前面。                     

1983年,在當(dāng)?shù)仄髽I(yè),聯(lián)邦和省政府的資助下,小鎮(zhèn)又完成了原住民遺產(chǎn)(NativeHeritage),“馴鹿號”駛?cè)腭R蹄灣(Arrivalof the “Reindeer” in Horseshoe Bay),公牛與伐木業(yè)(LoggingwithOxen)等7幅壁畫。這批壁畫主題鮮明,藝術(shù)水準高,前兩幅甚至引起了轟動,吸引了大批觀眾;原住民遺產(chǎn)后來成為徹梅納斯的明信片,對以后的壁畫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馴鹿號”則是我最喜歡的畫面——一位披著雪松樹皮斗篷的印第安公主,站在岸邊的山丘上,默默地向大海凝視;一艘貝雕般精美的三桅船,正緩緩駛?cè)敫蹫?。這幅畫柔和靜謐,意蘊無窮,令人頓生向往和無限的遐想……                        

第一批壁畫完成以后,逐漸吸引了游客來小鎮(zhèn)。他們不僅欣賞作品,也看藝術(shù)家作畫,這是一種超值的享受,和難得的交流機會。在街上漫步,經(jīng)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一群拿著相機的游客,圍著握著畫筆的藝術(shù)家,在親切地交談,有時問幾個問題,然后聽畫家講解,間或給疲憊的作者以不懈的鼓勵。

第二批壁畫完工后,吸引了更多的游客。這些壁畫有生動活潑的藝術(shù)魅力,充滿了早期濃郁的伐木風(fēng)情,使游客留戀不舍,也使默默無聞的小鎮(zhèn)聲名大噪,吸引了更多的畫家來作畫。有些藝術(shù)家并不計報酬,能來小鎮(zhèn)畫畫,本身就是一種榮譽,更是一次珍貴的畫展。在一片贊嘆聲的鼓舞下,小鎮(zhèn)再接再厲,接下來的9年中,又完成了20幅壁畫。                                 

這是多么宏大的場景,來自四面八方——當(dāng)?shù)?、國家和國際的藝術(shù)家們,匯集在一起,在三十年期間內(nèi),用他們的才華和多樣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創(chuàng)建了一個令人驚嘆的街道藝術(shù)畫廊,開辟了獨特的室外開拓者文化。令人難以置信的藝術(shù)魔法,將徹梅納斯變?yōu)椤捌孥E小鎮(zhèn)”(TheLittle Town ThatDid),不但成功地將自己留在地圖上,還和托菲諾,鄧肯一道,被列為溫哥華島必游的三個小鎮(zhèn)。

七百年前,佛羅倫薩幾位藝術(shù)家的夢想,引起了席卷整個歐洲的文藝復(fù)興;三十多年前,一位建筑家的創(chuàng)造性意念,將一個前景黯淡的鬼城,變成一個朝氣蓬勃的小鎮(zhèn),楓葉之國的旅游天堂。今天的徹梅納斯,依山面海,小島風(fēng)情,如同加州黃金海岸的卡梅爾(Carmel),柔和的粉彩,營造出優(yōu)雅的藝術(shù)氛圍。這個在勞動者手中誕生的小城,在僅有的行業(yè)退出后,向世界展示了絕不服輸?shù)木?,并在藝術(shù)家的畫筆下獲得了新生。                               

到現(xiàn)在為止小鎮(zhèn)已有40多幅壁畫,10多件雕塑,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戶外壁畫和雕刻作品聚集地,吸引了眾多企業(yè)進駐,還有絡(luò)繹不絕的游客。華麗轉(zhuǎn)身之后的小鎮(zhèn)煥然一新,公園安放了長椅,街道鋪滿了鮮花綠草,城鎮(zhèn)被重新粉刷,到處是免費停車場;餐館,酒吧,賓館,商店林立;還有博物館,音樂廳,歌劇院,藝術(shù)家工作坊等文化娛樂設(shè)施。和圖騰之都鄧肯一樣,這里人行道上也有黃腳印,引導(dǎo)游客尋找下一幅壁畫,就像一個拾荒游戲。不同的是,黃腳印的兩側(cè),有許多雕像、雕刻和紀念碑,還有一些餐館、禮品店和古董店。                    

  徹梅納斯的壁畫,并不是即興的涂鴉,而是雅致的藝術(shù)作品;能給人們帶來光明的心情,尤其在一個晴朗的日子,令人想起海島令人愉悅的過去,原始般浪漫的伐木生活。這些壁畫既有高超的技藝,又符合大眾的審美情趣。對小鎮(zhèn)的歷史,文化和傳統(tǒng)的完整描述,獲得了全球性的贊譽。徹梅納斯每年都舉辦規(guī)模盛大的壁畫節(jié),1998年還承辦了首屆全球壁畫會議,接著2012年的第八屆,可謂聲名遠揚。 

而小鎮(zhèn)壁畫的創(chuàng)始人——卡爾.舒茨更是雙喜臨門,不但“藝術(shù)旅游”夢想成真,還獲得了巨大的榮譽——被任命為卑詩省旅游形象大使,獲加拿大藝術(shù)家聯(lián)合會杰出獎(Awardof Excellence from the Federation of CanadianArtists,),入選1997年加拿大50名風(fēng)云人物(50Canadian Men of Influence in1997),還被授予伊麗莎白紀念獎,由英國女王親自頒發(fā),以表彰他對社區(qū)和國家做出的杰出貢獻。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了解小鎮(zhèn)并不久遠的過去,就像一個穿越時空的來客,經(jīng)歷一遍你永遠都不會重遇的歷史。你不用去圖書館,翻開塵封的檔案,你也不必去博物館,看那些褪色的黑白照片。小鎮(zhèn)的歷史,已經(jīng)在墻上復(fù)活,從餐館、商店,到醫(yī)院、火車站更多的地方;遍布城市各個角落,幾十幅房子一樣大的壁畫——從早期的第一民族村莊,到冬天富勒湖上的溜冰場,從第一座公立小學(xué)的孩子們,到馬蹄灣等待帆船歸來的少女,從第一次通過高架橋的蒸汽火車,到歐洲前線戰(zhàn)壕里的恐怖記憶,百年小鎮(zhèn)的歷史與風(fēng)土人情,和小鎮(zhèn)今天的生活,一起融合進畫面,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                              

小鎮(zhèn)最吸引人的壁畫當(dāng)屬原住民遺產(chǎn)(NativeHeritage),由著名的藝術(shù)家保羅.伊嘉圖(PaulYgartua)繪制。這是徹梅納斯的地標(biāo),整個室外畫廊的代表作。下道駛?cè)胄℃?zhèn),百米外就能看到這幅壁畫,她一下子就穿透了你的內(nèi)心;就像一個停車標(biāo)志(StopSign),幾乎所有的游客都下車觀望。離開時,我還忍不住回望一眼,把她長久地保留在我的記憶中。

原住民遺產(chǎn)位于遺產(chǎn)廣場(HeritageSquare)東側(cè),畫在一面特殊的墻上。這是一個盆景般精致的小花園,壁畫前有噴泉和雕塑,花園邊上生長的綠樹,看起來是壁畫里的一部分,而壁畫中的圖騰柱,似乎安放在公園中,構(gòu)思之奇妙,令人拍掌叫絕。                                      

這是典型的土著文化主題——簡潔原始的圖騰柱背景,襯托出活力四射,英姿颯爽的原住民。眼中閃爍著不屈的目光,面容充滿了力量和激情,一派印第安人的英雄氣質(zhì)。

壁畫中的肖像都是土著,生活在考伊琴山谷的真實人物??孔髠?cè)圖騰柱,拿著一根木桿的是Ce-who-latza,瓦爾迪斯島(ValdezIsland) 萊克森村(Lvacksonvillage)的酋長,緊挨著他的是一名印第安保護區(qū)的警官,畫面中間是一名皇家海軍領(lǐng)航員,他的右面是前徹梅納斯樂隊主任Clay-sa-sa-luke,挨著他的是一位薩利希婦女,右上角的女人是瑪麗.賴斯(MaryRice),來自庫帕島(KuperIsland)的佩內(nèi)拉庫特部落(Penelakut tribe)。                     

瑪麗從小就在島上的長屋長大,祖父是酋長,父親是部落的長者,經(jīng)常講述土著的歷史傳奇。她后來離開部落,搬到徹梅納斯生活,遇到了貝麗爾.克萊爾(BerylCryer),就把部落的歷史講給她聽。貝麗爾據(jù)此寫出了系列印第安傳奇故事,于上世紀30年代,在維多利亞的《開拓者日報》(DailyColonist)連續(xù)發(fā)表,一時影響很大。

畫家保羅.伊嘉圖(PaulYgartua),就學(xué)于利物浦藝術(shù)學(xué)院(The Liverpool School ofArt),獲得工業(yè)設(shè)計學(xué)位(NDD-IndustrialDesign),畢業(yè)后立即轉(zhuǎn)為繪畫。他是一位具有國際聲譽的畫家和壁畫家,藝術(shù)活動遍及加拿大、英國、法國和西班牙。他的繪畫風(fēng)格多樣化,作品能激發(fā)出強烈的視覺和情感的反應(yīng)。保羅擅長用調(diào)色刀繪畫,善于利用線條和顏色表達深邃的主題,用充滿激情的畫面,捕獲你的靈魂。                                    

創(chuàng)新,是保羅的追求,也是他的生命。1966年,保羅移民到加拿大,定居在溫哥華。從70年代開始,接觸當(dāng)?shù)氐耐林?,并從此轉(zhuǎn)向以印第安人為主題的創(chuàng)作。深入了解土著的生活后,他發(fā)現(xiàn)了這個充滿激情和力量的種族,一直在為自己的身份和生存而奮斗,就像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人(BasquePeople),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保羅的父親就出生在那里。

根植于大自然的原始藝術(shù),充滿活力的原住民文化,給保羅帶來了無盡的靈感,創(chuàng)作出了一系列的原住民遺產(chǎn),表現(xiàn)出了土著的氣質(zhì)和尊嚴,這為他帶來了巨大的聲譽。                                     

盡管早已成名,原住民遺產(chǎn)卻是保羅的第一幅壁畫。以后他又繪制了15幅壁畫,展示在加拿大、美國和歐洲的公共場所。溫哥華地鐵最著名的藝術(shù)品——千禧傳奇(theLegends of theMillennium),就是由保羅繪制完成的。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壁畫,超過9000平方英尺,畫在海灘碎浪(Beachcomber)大廈,兩個連續(xù)的墻壁,有史以來最大的畫布上。保羅的繪畫,得到世界各地收藏家的認可。作為一種榮譽,他的作品,曾在1986年溫哥華世博會期間,畫在聯(lián)合國館的外墻上。   

在馬路的另一側(cè),原住民遺產(chǎn)的對面,竟然看到一幅華人主題的壁畫,不少人圍著觀看;身在異國他鄉(xiāng),不由得倍感親切和自豪,算是一個意外的驚喜。這幅畫叫做——一個中國男孩的回憶(MemoriesOf A Chinese Boy),作者是華人藝術(shù)家程樹人(Cheng Shu Ren)。

這幅壁畫,就畫在一家華人雜貨店的墻上,描述的是在拓荒時代,這家商店開張的場面。這個“三利店”(“Sam YickKee”),主要面向當(dāng)?shù)厝A人,出售國內(nèi)進口的食物和小商品,這里還是華工經(jīng)常聚會的場所,可見當(dāng)時華人的數(shù)量很多。這個店的店主叫常寧(NingChang),父親在當(dāng)?shù)孛旱V打工,店主的孩子后來接管了這個店,一個多世紀后,常寧的后裔仍住在徹梅納斯。城市街頭的壁畫在不斷增加,而小鎮(zhèn)的故事也得以代代相傳。                         

1885年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接軌后,修建鐵路的中國勞工全部失業(yè),華工們到處流浪,尋找生機;其中一部分人來到徹梅納斯,成為伐木業(yè)的公牛幫(TheBullGang),就是搬運苦力。因為在初期的伐木業(yè),牛是主要運力,無論是把山上伐倒的樹木拖到路邊,還是把木材運到碼頭裝船。用人搬運而代替牛,可見當(dāng)時華人的地位和艱辛。位于軍團街(LegionStreet)的另一幅壁畫——1884中國公牛幫(1884Chinese Bull Gang),就描述了23個華工,吃力地將一個巨大的木材裝上船的場景,看了令人倍感心酸無助。                         

繼華工之后日本人和印度人也陸續(xù)來到徹梅納斯,在森林和漁船上工作,去礦井里尋找財富。在克羅夫特街(CroftStreet)的兩幅壁畫——寂寞的童子軍(TheLone Scout)和獲獎的花車(TheWinning Float),就是早期日本社區(qū)的生活寫照,真實地記錄了當(dāng)時小鎮(zhèn)豐富的多元文化。

位于柳樹街(Willow Street)墻上的隱士(TheHermi),是保羅.伊嘉圖的另一幅杰作。這幅畫面有一種深邃的美,還有幾分神秘感——一位從心所欲的老者,沿著幽靜的隱士小徑(TheHermit Trails),走向密林深處……         

這條小路邊覆蓋著苔蘚和地衣,還有枯死的樹木;沿著艾斯丘小溪(AskewCreek)前行,穿越五顏六色的野生花園,偶爾能看到原始的長凳,你可以坐下來,傾聽林中鳥兒的鳴叫,頓覺塵念已消,只有山水的清音……          

這位老者叫查理·阿博特(Charlie Abbott),小鎮(zhèn)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只是稱他為“隱士”( “TheHermit”),甚至沒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他于70年代來徹梅納斯,徑直走進小鎮(zhèn)周圍茂密的森林,不與人來往。他獨自開辟了穿行森林的“隱士小徑”,后來成為慰藉小鎮(zhèn)人的地方。慢慢地,他又開始修建花園,在楓樹和冷杉林中,種野花,鋪石板,修臺階,年復(fù)一年地清掃落葉和降雪,過著“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日子。                        

  隱士熱愛這片森林,愿意作她的守護人,因爲(wèi)森林給予他太多,他一直在這片靜謐的山林中,獨自隱居,再也沒有走出來……

在柳樹街和作坊街(Willow & MillStreets)的交口,有一幅著名的壁畫,名字為前方來信(LettersFrom theFront),講述的是當(dāng)?shù)剜]局的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們努力保持家庭和前線士兵的聯(lián)系;奇妙的是,這幅壁畫就畫在小鎮(zhèn)郵局的建筑上。                                

畫面的左下角,是一位騎著自行車的平民郵差,他右上方是兩張帶郵戳的郵票,顯示郵差在投遞前方來信。他的左上方是正在讀信件的家人,遠景是從田野里往家趕的母女。信的內(nèi)容在畫面的右上角出現(xiàn)——沖上索姆高地的加拿大“沖鋒隊”,正在突破德軍的堅固防線。

在郵遞員的右面,是兩艘皇家海軍的海外護郵軍艦,畫面的右側(cè),是歐洲戰(zhàn)場的軍隊郵車,一位勇敢的戰(zhàn)地郵遞員,背著沉甸甸的家鄉(xiāng)來信,勇敢地走上前線,送來親人們的焦慮和思念。                            

畫面的中間,是維米嶺戰(zhàn)役(The Battle of VimyRidge)的指揮官——阿瑟.柯里(ArthurCurrie)中將和他的軍官們。正是他們非凡的貢獻,士兵們的拼死搏殺,才取得了這次戰(zhàn)役的勝利,鼓舞了協(xié)約國的斗志,為當(dāng)時還為自治領(lǐng)的加拿大贏得了榮譽和驕傲——1919年,獲得了巴黎和會的席位,1921年加入了國家聯(lián)盟,并最終獲得了完全的獨立,可以說,新生的加拿大,就誕生于維米嶺的戰(zhàn)壕里。

可是,為了獨立和榮譽,加拿大付出了太多;阿瑟將軍肖像的背景,就是一封蒼白的陣亡電報,兩朵殷紅的罌粟花——象征著加拿大軍人的流血犧牲。僅在維米嶺戰(zhàn)役,就有一萬多加拿大士兵倒下了,而當(dāng)時全國的人口只有800萬,損失非常慘重。

這幅壁畫,以徹梅納斯郵局為紐帶,將加拿大西海岸和法國前線,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畫家將多幅鮮明對比的剪輯——家中默默看信的婦女,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的士兵,小巷里平和地騎著腳踏車的郵差,大海上行駛著濃煙滾滾的戰(zhàn)艦,巧妙地運用蒙太奇手法組合在一起,描繪出一戰(zhàn)中加拿大的全景畫面。

這幅畫的作者是戴維.戈特利(DavidGoatley),加拿大著名的肖像畫家。他的作品有商業(yè)巨頭,藝術(shù)界精英,包括孩子和家庭的肖像,在美國和加拿大隨處可見;他的名作——金.坎貝爾(Kim.Campbell),加拿大唯一的女總理,北約第一位女國防部長的肖像,至今仍懸掛在渥太華的下議院。               

戴維出生在英國倫敦,后定居在加拿大的維多利亞。一來到徹梅納斯,他就有了創(chuàng)作的激情,這是一個有靈感,又能使他專注的地方。

雖然戴維畫了很多室內(nèi)作品,包括私人收藏和教堂,但前方來信卻是他的第一幅室外壁畫。                                  

“加拿大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這是一個令我震顫,長久無法平靜下來的主題,”戴維后來回憶說。                           

“我去過倫敦帝國戰(zhàn)爭博物館(Imperial WarMuseum),讀過許多有關(guān)一戰(zhàn)的書籍?!彼又f。

“我能感受到它的恐怖,我聽到過祖父一戰(zhàn)戰(zhàn)壕里的痛苦回憶?!贝骶S目前似乎仍被這些恐怖所籠罩。

正是這些澎湃的激情,難以忘懷的痛苦記憶,才促使他創(chuàng)作出前方來信——這幅醒目悲愴的壁畫,令人過目難忘,并感到強烈的震撼。            

其實,除了壁畫,小鎮(zhèn)還有許多可去的地方,畢竟這是個頗有特色的旅游城市,景色優(yōu)美,緊靠海邊,許多人夏日里來這露營、度假。喜歡藝術(shù)的,你可以去徹梅納斯戲劇節(jié),走進意大利風(fēng)格的歌劇院,在圓頂大廳下,欣賞多個舞臺——從獲獎的喜劇和音樂劇,到古典戲劇和首次推出劇,還有孩子們的表演。喜歡獨自欣賞風(fēng)景的,你可以佇立在楓葉街(MapleStreet)盡頭的沙灘上,看白帆靜靜地從島嶼和海灣中掠過;實際上,隨便你走到哪里,景色都美如壁畫,背景是蔚藍的大海。喜歡徒步旅行的,你可以去南島森林(SouthIsland Forest),行走在溪水潺潺的山間小徑。喜歡大海的,你可以去西蒂斯島(ThetisIsland),進行帆船,皮劃艇和獨木舟活動;當(dāng)然,你還可以去海灣島(GulfIslands)觀光,潛入海底探險,觀賞100多種海底生物??稍S多專門為此而來的游客,一到了徹梅納斯,就迷失在美麗的壁畫世界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老王海外游蹤】加拿大風(fēng)情(34):豐富多彩壁畫鎮(zhèn)
世界上罕見的壁畫小鎮(zhèn),唯美浪漫!
一個創(chuàng)意拯救一個城鎮(zhèn),壁畫小鎮(zhèn)的逆襲之路!
如果地球上有天堂,那一定在溫哥華島!??!
美麗加拿大丨游記之三:圖騰鎮(zhèn)與壁畫村
【加拿大溫哥華】神秘獨特的原住民文化(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