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人,往往精通為人之道,深諳處事哲學(xué),相對于普通人而言,他們情商更高,做事講方法,做人有原則,不會對抗天道規(guī)律,不會違背客觀法則,因而在人際交往之中表現(xiàn)得游刃有余,做事情更容易成功,自然運氣也更好一些,一般來說,真正高明的人,會懂得兩條處世天規(guī),往往技高一籌,好運更多!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三十六計》
釋義:世界上很多東西看上去很有價值,很有用,但是因為難以控制,所以并不能為我所用;反而是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事物,往往可以借助他們發(fā)揮作用。我雖然借助平庸之人發(fā)揮作用,實際上平庸之人還會感激我,因為我?guī)椭麄儗崿F(xiàn)了價值。所以真正可以利用的是無用之物。
有時候,我們需要借助一些事物達到自己的目的,與其找那些“有用的”,不如借助無用之物,效果會更好一些
正所謂,無用方為大用。人人都覺得有用的,未必實用,因為駕馭不了,我打個比方,如果你沒有駕照,要出門,面前有兩種交通工具,一輛跑車,一輛腳踏車,這個時候,哪一個是對你有用的呢?毫無疑問,是腳踏車而不是跑車。跑車雖好,但是你沒有駕照,不能上路,而腳踏車雖然普普通通,但是你合理合法的使用它,名正言順的駕馭它,顯然,一樣可以到達目的地。
也就是說,看上去普通而平凡的事物,往往卻是最有價值,最值得擁有的。生活中,很多事大抵如此。
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并不能真正為你所用,因為他處于上升期,會野心勃勃,不會甘于現(xiàn)狀,總有一天你駕馭不了,把希望寄托在這種人身上,你會大失所望,如果委以重任,甚至?xí)情T失火,殃及池魚,讓自己陷入兩難。
反而是一些看上去愚笨無能,甚至落魄失敗之人,這種人不需要你刻意拉攏,他們往往主動前來依附,甘心情愿做超額的工作,實際上,這樣的人,可塑性非常大,往往可以借助他們,在關(guān)鍵時刻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老子《道德經(jīng)》
釋義:剛強生硬的事物是趨向沒落的一類,柔和平緩的事物屬于蘊含生機的一類。因此,越是向外界使用蠻力逞強,受到反擊的力量就越大,最終反而可能毀滅自身。木頭太僵直生硬就容易被折斷。事物變強大之后,總是趨向下坡路。最終可能處于下位,凡是柔弱的,總是向上生長,最終反而可能居于上位
柔弱不是軟弱,不是低三下四,不是低聲下氣,而是處世委婉,柔和,圓融,即維護了自己的立場,又不至于讓別人難堪。同時,柔,是一種可以回旋,富有彈力,應(yīng)運而生,應(yīng)時而動的狀態(tài),雖無為,而蘊含無限可能。弱,即不張揚,不強勢,內(nèi)斂沉穩(wěn),低調(diào)謙和的狀態(tài),是一種處世哲學(xué),并非虛弱或者懦弱,弱往往表現(xiàn)為不爭與善下,不爭與善下只是一種主觀狀態(tài),并非客觀結(jié)果。
那么客觀結(jié)果會怎么樣呢?
如老子道德經(jīng)所言,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也就是說,不爭而自得,善下者為王。
而剛強又是怎樣一種狀態(tài)呢?
所謂剛,是指做人做事,沖動魯莽,生硬而缺乏彈性;強,指的是驕橫狂妄,不顧客觀規(guī)律,一味強求,一味使用蠻力,顯然,這樣為人處事的方法,是不會有好結(jié)果的,如老子所言,強梁者不得其死——強硬蠻橫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往往讓自身陷入絕境。
一個人想要取得更高的成就,實現(xiàn)更多的人生目標,自然就不能為所欲為,而應(yīng)該堅持原則,遵循規(guī)律,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樣才能獲取更多利益的同時,又能夠有效的規(guī)避風(fēng)險。一個人,一旦想明白無用之用,柔弱之益的道理,往往會迎來更多好運,境界更勝一籌,前途更加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