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讀】
孩子“心理生病”,家長怎么辦?
一則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生中篩查抑郁癥的消息把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又推上了風口浪尖。據2020年的有關調查,青少年抑郁癥檢出率達24.6%,幾乎每4個孩子中就有一位中槍。關于青少年的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是家長,面對孩子的心理疾病,家長該怎么辦?
1.及時發(fā)現
現在許多家長對心理健康處于無知狀態(tài),總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會有心理疾病。
當發(fā)現孩子某種傾向,比如說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軀體不適、長期失眠、食欲減退、體重下降,總是感到疲憊,甚至出現自殘行為等等,家長就得引起高度重視了,不要以為是孩子懶惰的問題,要幫助孩子尋找原因。
2.及時溝通
由于錯誤的教育方式,一些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通道是關閉的,所以,孩子遇到什么問題不會主動與父母溝通,長此以往,積郁成疾。作為父母,從小要和孩子建立健康的溝通渠道,讓孩子主動分享校園新聞和自己的學習、生活、社交情況。一旦事故發(fā)生,孩子也會第一時間告訴家長,便于家長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
3.學會寬容
抑郁是一種病態(tài),孩子是病人,他的一些不良言行是出自身體限制,并非他真實思想的表達,并不是他不想努力,不想進步,而是他的生理機能受到了限制。面對孩子的病態(tài),我們不要再設置一些他難以達到的目標,不要再一味的強調分數,不要再與別人家的孩子攀比,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營造安全的家庭環(huán)境。孩子已經很累,他需要休息,需要駛入心靈的港灣,完全放松。
4.改變自己
孩子的問題首先是父母的問題,抑郁的孩子往往和壓抑的家庭環(huán)境,專制暴力的教育方式有著直接的關系。家庭教育要從父母反省開始,從父母學習開始,從父母示范開始。父母一定要加強學習,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用真愛去滋潤孩子,用陪伴去感染孩子,給孩子足夠的陽光雨露。
5.保證孩子的睡眠和運動
運動是戰(zhàn)勝抑郁的良方,睡眠質量好了就是戰(zhàn)勝抑郁的最好成果。家長應當關注孩子的睡眠和運動。特別是在雙減的教育背景之下,家長應當把對孩子的注意力從唯分數轉移到全面發(fā)展,從短期競爭轉移到長遠規(guī)劃,從身體健康轉移到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