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孝是立身之本, 也是為人之根。
自古以來,我們一直講,百善孝為先,不孝父母,拜佛無益。
為人父母,總希望兒女長大后,能成為一個有擔當、負責任、知禮節(jié)、孝順的人。
可是現(xiàn)實中往往事與愿違,太多父母勤勤懇懇一輩子,為了子女付出了一切,養(yǎng)出了“白眼狼”。
人這一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于此,付出了一切,子女卻不懂感恩。
其實子女長大后是否孝順,小時候大多有這三個特征,別不懂!
01
一個不孝順的孩子,為人處事,總是我行我素,以自我為中心,經(jīng)常因意見不同頂撞長輩。
不懂得尊卑,自然也就談不上敬老愛幼。
看過一個視頻:
手機店門口,大熱天,一中年女子跪在地上,旁邊站著一穿著中學生服裝的女孩子。
人高馬大,色厲內(nèi)荏。
對著中年女子大聲辱罵,嫌棄她沒有給自己買最新款手機。
罵久了,似乎還不過癮,甚至動手打了中年女子一巴掌,然后摔碎舊手機,甚至開始自殘。
中年女子竭力阻止,女兒不斷推搡,令其跌倒在地。
路人不忍,紛紛阻止,批評該女孩。
中年女子卻處處維護。
現(xiàn)在尚且如此對待母親,長大可還得了?
看了視頻后,感到十分氣憤和揪心。
氣憤的是,女兒如此暴虐極端;揪心的是,一個歇斯底里,一個不斷退讓維護。
老話說,慣子如殺子。
太過嬌寵,只會害了子女。
有一種惡叫不敬父母,有一種壞叫不尊長輩。
孔子的弟子子由,曾向孔子請教:
“什么是孝?”
孔子回答說: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02
為人父母,為了子女,總是毫無怨言地付出所有。
身為兒女的,小時候如果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旦無法滿足,就發(fā)脾氣,毫無半分愧疚地索取一切。
這種孩子不知感恩,覺得一切是理所應當?shù)?,長大后,多半沒有孝心。
有一則新聞:
有個985院校的畢業(yè)生小李,從小就被同學家長視為別人家的孩子,也是同齡人學習的榜樣。
為了讓小李能夠安心學習,父母大包大攬,給他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小李不負眾望,考上985院校后,更是順利讀完了碩士、博士。
按理說,小李應該有光明的未來。
可是小李工作后,不擅與人打交道,也不適應工作,沒多久,就辭職回家了,把自己關(guān)在家中,從不出去,也不賺錢。
快四十的人了,還得身患慢性疾病的父母照顧。
父母也不敢說,多說一句就大吵大鬧,要死要活。
母親整日以淚洗面,她不明白那個整個家族都引以為傲的孩子,怎么變成這樣了?
看過一個問題:“為什么很多人啃老,卻沒有羞恥感?”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因為他們是巨嬰?!?/span>
有個解釋是,巨嬰者,思想未成人也。
巨嬰的一大特征就是自私自利,其次便是不分場合無理取鬧。
父母辛苦一輩子,他們不是看不見,但是還是冷血的選擇逃避現(xiàn)實,不主動承擔責任。
一個無法自理的“巨嬰”,即使再聰明,讀書再多,長大后也不會孝順父母!
有人說:沒有界限的付出,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quán)力。
不要以愛為名義,無休止的讓步。
03
《韓非子·解老》云:“萬物莫不有規(guī)矩。”
正是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
沒有規(guī)矩的家庭,比窮更可怕;沒有規(guī)矩的孩子,比沒出息更可怕。
為什么厚道成了這個時代的稀缺品質(zhì)?
因為太多人不重規(guī)矩,不守規(guī)矩。
中國有一個著名的“四大寬容”定律:
“人都死了”
“來都來了”
“拋開事實不談”
第四個就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孩子還小”。
“孩子還小,偷偷拿東西怎么了?誰還沒個小時候?
孩子還小,掀你裙子怎么了,你長那么丑,也不自己照照鏡子!
孩子還小,不懂事,喜歡打人怎么了?下手也不重,你一個大人至于和孩子斤斤計較嗎?”
這些話熟悉嗎?
經(jīng)常有人借孩子還小來為子女來開脫,不管犯了什么事,似乎一句孩子還小就能揭過去了。
孩子還小,正是立規(guī)矩,學教養(yǎng)的時候!
李玫瑾曾說,要在孩子6歲之前,就要給他立好規(guī)矩,讓他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堅決不能做的。
幼時作小惡不懲,長大犯錯遺禍無窮。
如果父母總是縱容子女,不在道德層面加以約束,追求所謂的“快樂教育”、“自由教育”、“興趣教育”,最終會釀成大禍。
紀錄片《鏡子》里有一番話: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么樣,關(guān)鍵在父母?!?/span>
《勸孝歌》中有一句話:
“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span>
人若不孝父母,何以為人?
倘若你家孩子有以上三個特征,一定要及時糾正,老話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要明白:善待孩子,就是善待自己;自己孝順,就是教孩子孝順。
養(yǎng)出孝順的孩子,是一個家庭的福報。
點個在看,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各位父母提個醒,育人先育德,教子不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