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工作的9大謊言》兩位作者均為頗有建樹的商界思想領袖,分別曾供職于蓋樂普(Gallop)和思科(Cisco)數(shù)十年,并擁有自己的公司,出版過多本深具影響力的職場典籍。本書在豆瓣評分9.5,同樣深受中國讀者的歡迎和認可。本書大陸未引進,中文僅有臺版繁體版。
本書成文基于兩個前提條件。
其一、現(xiàn)今職場充滿了深刻錯誤的制度、流程、工具與假設,抑制了我們每個人在工作中展現(xiàn)自我獨特性的能力。
其二、只有充分展現(xiàn)自我獨特性才是工作的終極目標,無論是領導還是員工。
書中結構非常清晰易讀,每一個謊言為一章,作者用自己數(shù)十載指導企業(yè)成功走向的經驗,用實際案例和深入淺出的語言打破9大工作謊言,為社會人還原出了9個甚至更多的職場真相。
謊言 1:
人們在意他們?yōu)槟募夜竟ぷ?/span>
上面這句話又可以解釋為:企業(yè)文化非常重要。但員工真的在乎嗎?書中指出,企業(yè)文化所謂的重要,是因為它告訴你在工作中你是誰,以及企業(yè)文化影響我們選擇如何解釋成功。
但通過Gallop公司一系列針對員工敬業(yè)度的研究發(fā)現(xiàn),能讓我們在工作上獲得成功所需的就是兩種體驗:【最好的我們】和【最好的我】,而最頂尖的團隊leader和其他leader的區(qū)別就是,他們都能夠滿足團隊成員對于這兩類體驗的需求。對于如何有卓越表現(xiàn)時的研究結果是:一群人通力完成工作,也就是良好的團隊合作。
相比在哪家公司工作更重要的是,人們入職以后更關心的是屬于哪支團隊。
謊言 2:
最佳計劃獲勝
許多計劃——尤其是大型組織研究擬定的計劃——過于概化,很快就變得過時,令計劃執(zhí)行者感到挫折。更好的做法是:及時協(xié)調團隊,重度依賴每個團隊成員有根據(jù)的詳細情報。一年不是一場事先詳盡計劃的馬拉松,而是52場短跑,每場短跑得根據(jù)真實世界的變化狀況來因應。
既然如此,如何打造一流的情報系統(tǒng)?領導盡可能釋出越大的信息和決策權,所產生的功效遠大于研究擬定完美計劃所產生的功效。想要毀掉某人的一天,很有效的一種方法就是讓他一整天出席各種會議。頂尖領導人的會議是:每周討論工作。同時確定好討論的人員上限。
最佳計劃致勝,這不是事實。事實是,最佳情報致勝。
謊言 3:
第一流的公司把目標層層下達
目標設定常見功用是:激勵、追蹤、評量,但當組織層層瀑布式目標下達后,真實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因為在真實世界里,有工作——這是必須做的事;而在理論世界里,只有目標。目標和工作割裂了。
但其實可以不必如此,目標也可以變成一股好的力量。有效且唯一設定好目標的方法是:由實踐者自發(fā)性設定。目標未必是SMART或BHAG,不需要KPI或是OKR,只需要【你】自發(fā)性的為自己設定目標。
因此,第一流公司不是把目標層層下達,而是把意義(價值觀)層層下達。
謊言 4:
最優(yōu)秀的人才是通才
什么叫長處?【長處】并不是【你擅長的事】,有很多活動或技能,憑借著你的理解力、責任感或有規(guī)律的練習,你都能夠變得相當擅長,卻很容易感到乏味,無法再打動你,甚至開始消耗你的心力。【長處】的正確定義是:讓你感覺做起來很有力量的活動。
而持續(xù)性的工作與長處適配,是高效能團隊的主操作桿,拉動它,一切都會提升;不拉動,一切都會減弱。而奇怪又可悲的是,在企業(yè)界,這些觀察往往被撇開,而采用職能模型來要求人才,比如22項領導職能、18項管理職能、45項商業(yè)職能等等。但事實是,因其多變性,職能是無法評量的,簡而言之,無法證明通才是更好的人才。
對于任何職業(yè)或活動的高效能表現(xiàn)所做的研究顯示,卓越其實是個人獨特性使然。而成長,其實不是尋求如何取得我們欠缺的能力,而是尋求如何用我們已有的能力去增加影響力。中國古代成語“田忌賽馬”已經闡明了這個道理,不要用自己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對個人來說,多才多藝是一項錯誤、無用的目標,但對團隊來說,卻是絕對必要的。
謊言 5:
人們需要反饋
過去十年帶來的啟示是:社群媒體是一種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economy)——有些用戶尋求注意,有些用戶提供注意;但社群媒體并不是一種反饋經濟。而采用了一種無需反饋的模式。
研究者通過不斷調整一家工廠的工作環(huán)境來驗證工人產出提高的動機,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工作者最渴求的,不是更明亮、更整潔的工作場所,而是關注。而正面關注、負面關注,以及毫無關注對員工成效的影響分別是1:40:60。
人們需要的不是反饋,而是正面關注,而且是關注他們做的最好的事情。當我們對他們做出這種關注時,他們會變得更敬業(yè),因此生產力更高。因此,對于想激發(fā)團隊下屬學習與成長的領導,你可以馬上開始做一件事:養(yǎng)成一個有意識的習慣,尋找你每個團隊成員做的很好的事情。對團隊成員來說,最可信、最強有力的正面關注,莫過于你分享看到成員的表現(xiàn),以及你對此的感覺。任何制度都比不上團隊領導人對成員的明確關注。
謊言 6:
人們能夠可靠評量他人
人們期待了解他人,因此人們創(chuàng)造了各種評量機制——模型、職能清單,甚至于心理測試,企業(yè)想要通過這些收獲一些晉升名單、接班人計劃人才發(fā)展計劃、高潛力人才名單等,盡管有很多人力資源系統(tǒng)聲稱可以做到這些,但實際上,這些全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過去四十年,研究人員一再測試人們評量他人的能力,種種研究文獻全都得出一項結論:人類無法可靠評量其他人的任何特性。
在工作中,人們的時間和心力主要被工作占據(jù),根本不可能持續(xù)密切注意同事,到足以對這些抽象特質做出允當評量。而我們以為的評量工具,是讓我們觀看他人的窗口;但實際上,它們只是鏡子,反映我們本身。
由此引申出了360度調查的兩項謬論,一是群體總是比個人來的聰明。二是雖然個人的評量可能不準確,但若我們把多個同樣不準確的評量資料結合起來,誤差將被平均后消除。其實,說到評量,追求客觀才是問題,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可靠的主觀。
謊言 7:
人們具有潛力
《哈佛商業(yè)評論》上對于高潛力者的定義是:“一貫且顯著地在各種場合與境況下表現(xiàn)優(yōu)于同僚,同時以模范姿態(tài)展現(xiàn)所屬公司文化與價值觀,展現(xiàn)了優(yōu)異的成長與成功能力”。這個定義除了不真實到令人不安,還隱藏了一個有害的推論,總有一些人帶著“高潛力”這張超人卡片,走到哪里都無往不利,外掛加持。
根據(jù)過去數(shù)百年對人類IQ功能的探索、基于每個人的大腦突觸都有自己獨特連接形態(tài)的事實。沒有證據(jù)證明【潛力】這個東西的存在。我們都能夠有所進步,但進步的項目不同,方式不同,速度也不同。因此簡單的該把員工分為【高潛力者】和【低潛力者】,給予不同對待,這種區(qū)分對一家公司和員工的傷害都很大。
因此,人們有潛力——這個概念并不正確,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沒有助益;真相是:人們有動力。潛力是單方面的評估,動力則是一種持續(xù)性的談話。面對未來,磨練必要技能,這是任何真正想對人員做出最大化利用的公司都想達到的境界。
謊言 8:
工作與生活平衡最重要
工作很辛苦,天天都承受著壓力——要有好的表現(xiàn),要推進與達成你的目標和目的,要賺足夠的錢養(yǎng)家,學習用正確的方式為自己主張……這是一種交易——我們出賣時間與才能,以賺取足夠的錢,購買喜愛的東西,供養(yǎng)我們所愛。而追求平衡,就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是一個偽命題。現(xiàn)實世界里可有人——不論男女老少貧富——確實做到微妙的平衡?
整個世界似乎都在說:工作帶來的辛苦、壓力等種種問題,解方就是用生活來平衡。有人也在簡化這個問題,有些人成功地在他們的工作中找到很大的滿足感,也有人在工作外的生活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換個角度,我們可能需要一種對工作與生活的新思維。倦怠不是因為缺乏平衡,倦怠是因為缺乏喜愛。
為此,本書分享的第8個真相是:最重要的,不是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最重要的是找到工作中的喜愛、你的熱情所在。而且,只有你自己能夠發(fā)掘你的喜愛。詩人聶魯達說:“我要像春天對待櫻桃樹般對待你”,這就是愛的力量。愛使你綻放、蓬勃煥發(fā),你期待你即將做的事;在做這件事情時,時光飛逝;做完之后,你渴望再來一次。
謊言 9:
領導力是一種特質
世人普遍相信,某些人具有一種可定義的、一貫的、重要的、名為【領導力】的特質。但現(xiàn)實中,領導力并不是一組固定特質??纯催@個世界,我們看到的是這樣一些事實:第一,領導能力很稀有。第二,領導者有缺點。最后,領導并不是成為多才多藝者當中最多才多藝的人。
領導者是有追隨者的人。這是來自真實世界有關領導的真正啟示:一個領導者是有追隨者的人,就是這么簡單。一個人是否為領導者,唯一的決定因子是有沒有人追隨。因此有關領導力的課程都是無效的。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我們都是追隨者,我們愿意追隨什么樣的人?答案是,我們追隨尖子,他們分別非常擅長某事,個個都是某種形式的偏激者。而當我們感到了自己屬于一個【最好的我們】的群體,和感到【最好的我】的自我獨特性被重視時,更是心甘情愿的去追隨。
最后的真相:磨利你的特長,讓世界看到你、追隨你
領導與追隨,不是抽象的過程,它們是人際互動,是人際關系,它們的通貨是所有人際關系的通貨——情感連結、信任和愛的通貨。
身為領導人,若你忘了這些,只精通理論世界告訴你重要的種種東西,你將會發(fā)現(xiàn)自己只能踽踽而行。
但是,若你了解你本質上是怎樣的一個人,并且把這樣的了解磨利成幾項特長,每一項都折射并放大你的意圖、你的精華和你的人性,那么在真實世界里,我們將會看到你,我們將會追隨你。
——— 【 結尾 】 ———
人性的力量在于每個人的本質都是獨特的,這是特色,不是毛病。
你的責任是認真看待你的獨特性,找出最有智慧、最誠實、最有效的途徑,把它貢獻給我們——你的隊友,你的家人,你的社群和你的公司。我們正在等待你,和我們分享你的獨特喜愛。人生苦短,請別讓我們等太久。
人生如果是碗湯,那奮斗就是調味的鹽。
畢竟,誰又想喝下一碗沒有什么滋味的湯羹呢?
本文記錄的是具有高人本主義的大外企的一些主流管理思路,這種思路在我看來是以眾生皆平等、眾生皆渺小的“太空視角”為基礎的,也許對于不同文化環(huán)境的企業(yè)不一定百分百適用,但作者在書中闡釋的職場真相因為閃著人性之光,一定是具有文明社會共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