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風云,浩瀚星河般哲人輩出。一人獨釣濮水之濱,觀魚知樂;翱翔九霄之上,御風而行。他便是莊周先生,世稱'逍遙祖師'。他以齊物解天鈞,以坐忘通大道。其逍遙精義,可匯為四句真言——齊四論,忘四形,游四方,達四境。此四者,皆為體道之徑、逍遙之鑰。
一、齊四論:天地一指,萬物一馬
(一)齊是非:道樞環(huán)中,應之無窮
惠施辯'子非魚',莊子卻知濠梁之樂。莊子云:'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處世真諦:是非如同蝸角爭雄,執(zhí)則生迷,忘則通達。當如庖丁解牛,目無全牛;莫似井蛙窺天,自設疆界。
(二)齊物我:天地與我并生
莊周夢蝶,不知周之夢蝶與蝶之夢周。莊子悟:'物無非彼,物無非是。'
立身之本:物我如光影相隨,分則兩傷,合則雙成。須效大鵬乘風,與天地精神往來;莫類斥鷃搶枋,自矜尺寸之地。
(三)齊生死: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老子逝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莊子言:'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
悟道之要:生死如晝夜更替,憂則失性,達則逍遙。當似草木榮枯,應時而化;莫類畏影之人,奔走不休。
(四)齊大小: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
鯤鵬九萬里,蟪蛄不知春秋。莊子喻:'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觀物之智:大小如卮言曼衍,各得其宜。須似大樹散木,終其天年;莫如朝菌晦朔,強求久長。
二、忘四形: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
(一)忘形?。捍髩K載我以形
支離疏者,形殘德全享天年。莊子云:'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
養(yǎng)生之方:形骸如旅舍暫寄,執(zhí)則生累。當似神人凝冰,不傷五谷;莫如文犧豢養(yǎng),待宰廟堂。
(二)忘機心:鷗鳥不疑海上人
漢陰丈人拒用桔槔,羞為機械。莊子嘆:'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
返璞之道:機心如網(wǎng)羅自縛,去則天真。須效澤雉十步一啄,自在飲啄;莫類魯侯養(yǎng)鳥,鐘鼓饗之。
(三)忘言辯:得意而忘言
輪扁謂桓公:圣人之言乃糟粕。莊子喻:'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體道之徑:言辯如筌蹄捕魚,得則當舍。當似卮言日出,和以天倪;莫如辯士鑿竅,日損混沌。
(四)忘功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名
許由洗耳,堯讓天下而不受。莊子言:'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逍遙之境:功名如腐鼠滋味,鴟鳥所嗜。須似大樗樹,彷徨乎無為其側(cè);莫如犧牛文繡,牽入太廟。
三、游四方: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
(一)游無何有之鄉(xiāng)
藐姑射神人,不食五谷游乎四海。莊子云:'逍遙乎寢臥其下。'
超然之方:游心如野馬塵埃,生物以息。當似大鵬圖南,徙于南冥;莫如學鳩決起,不過數(shù)仞。
(二)游塵垢之外
宋榮子舉世譽之不加勸。莊子喻:'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
守真之要:塵俗如羈絆繩索,解則飛揚。須似列子御風,泠然善也;莫如斥鷃騰躍,自矜能飛。
(三)游乎萬物之祖
黃帝遺玄珠,象罔得之。莊子悟:'同于大通,此謂坐忘。'
合道之徑:萬物如環(huán)樞轉(zhuǎn)動,入則混冥。當似渾沌待友,七日開竅;莫如倏忽報德,反傷天真。
(四)游于無竟之境
罔兩問景,方將躑躅不知所往。莊子言:'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終極之境:無竟如環(huán)中空明,應而不藏。須似天籟吹萬,咸其自?。荒绲鼗[比竹,有待成聲。
四、達四境:與造物者為人,與天地精神往來
(一)達自然境:牛馬四足謂之天
伯樂治馬,陶者治埴,皆失其性。莊子誡:'無以人滅天。'
歸根之方:自然如野馬塵埃,生物以息。當似澤雉不畜樊中,神雖王不善;莫如伯樂鞭策,馬死過半。
(二)達虛靜境:水靜猶明而況精神
顏回坐忘,墮肢體黜聰明。莊子云:'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養(yǎng)神之要:虛靜如止水照物,不將不迎。須似空谷傳響,應而不藏;莫如市朝喧囂,終日營營。
(三)達混冥境:中央之帝為渾沌
倏忽鑿七竅,渾沌死而大道隱。莊子嘆:'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合道之徑:混冥如嬰兒未孩,純素守神。當似大冶鑄金,物物而不物于物;莫如工匠斫輪,得手應心猶有技。
(四)達逍遙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莊子將死,欲以天地為棺槨。莊子笑:'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
究竟之境:逍遙如大鵬培風,無所待而游無窮。當似大樹無何有,逍遙寢臥;莫如貍狌東西跳梁,卒中機辟。
結(jié)語
莊子的逍遙,是濠梁觀魚的會心,是蝴蝶夢醒的澄明。四達真言,實為體道之階、游心之方。世人常困于形骸、是非、功名、生死,卻不知'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今人若悟此理,便可如大鵬圖南,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似庖丁解牛,奏刀騞然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