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課堂上接觸到的管理一直是以結構化的流程存在的,包括計劃、組織、協(xié)調、領導、控制。領導力作為管理流程的一個重要的存在,被認為是必須要掌握的技能。
什么是領導力?有人講大白話說領導力就是人格魅力,是讓別人心甘情愿跟著你干、幫助你實現(xiàn)目標的能力,好像只需要你動動嘴皮子就能讓人干活的能力。聽起來好像是那么回事兒,但感覺又不對,很多騙子就是這么干的,能說這些騙子就很有領導力嗎?
其實這個問題也困擾人們很久了,最早的定義可以追溯到1959年,但究其根本領導力其實既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影響他人的能力以及利用這種能力影響他人的過程。
隨著研究的深入,領導力的基礎在于能不能與下屬或者被領導者建立認同和信賴的關系,形成對他們的影響力。而這種影響力才能讓下屬心甘情愿的來完成工作,而不是依賴于領導者的權力。為此,獲得下屬的“認同”和“信賴”成為了領導者的核心工作和基礎。
要獲得下屬的認同,我們可以從社會心理學的理論研究成果獲得答案。社會心理學的理論研究成果表明,運用互惠、好感、一致性、從眾性以及稀缺性法則,能夠讓人們對我們產(chǎn)生認同。
1. 互惠法則。即通過提供好處或作出讓步,讓人們產(chǎn)生認同。提供好處非常好理解,很多黑幫的大哥就是通過互惠法則來讓下屬認同,一旦互惠原則失效,認同感也就不復存在。在職場中,我們也通常會通過對下屬安排晉升以及福利激勵等手段來讓下屬認同。
2. 好感法則。即通過贊美、合作以及尋求相似性來提升下屬的認同感。贊美和合作本身意味了釋放“善意”的信號,能夠使人獲得愉悅感,并提高積極感受、增強積極行為;而相似性則提高了人們的“身份認同感”,拉進彼此的距離。
3. 一致性法則。即利用下屬保持一致性的心理需求獲得下屬的認同。事實上,保持一致性是所有人的心理需求,甚至是一種潛意識。人們往往會為了言行一致、一諾千金而堅持到底。為此,領導者可以通過讓下屬事前承諾,來實現(xiàn)下屬對工作和任務的認同。
4. 從眾法則。即憑借下屬的從眾心理獲得下屬的認同。從眾性又稱社會確認性,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畢竟在群體里成為少數(shù)派并不容易。
5. 稀缺法則。即通過提供具有稀缺性的信息和資源獲得下屬的認同。物以稀為貴,人們總是愿意為獲取具有稀缺性的資源付出更多的努力。
要獲得下屬的信賴,其實也是有方法可循的,具體可以概括五點,即有選擇的暴露弱點、展示出冷酷的同理心、建立過程評價的思維、認同下屬的權利欲望以及展示出與眾不同之處。
1. 有選擇的自曝弱點。不要嘗試打造完美形象,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無瑕、無所不能、從不犯錯的!太過完美,反而會讓下屬與領導者之間產(chǎn)生隔閡和不信任感,必要的、有選擇性的自曝弱點,反而能夠讓下屬覺得真實、可信,從而獲得依賴。
2. 展示冷酷的同理心。同理心是能夠與人產(chǎn)生情感連接的思維方式,更多地是通過換位思考來獲得對方情感上的信賴。冷酷的同理心則表示在換位思考的同時,也同樣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
3. 過程評價的思維。很多管理者以結果為導向來使用績效考核工具,但這并不是領導者所常用的,因為單純的以結果為導向來實施考核,只會導致關系的緊張并不能幫助下屬有效地實現(xiàn)既定績效。真正的領導者更多地需要幫助下屬完成既定任務和績效,而這往往需要轉換思維,要更多的“基于績效考核結果來發(fā)現(xiàn)問題”。
4. 認同下屬的權利欲。懂得“授權”,是領導者獲得下屬信賴非常重要的行為。事實上,“授權”意味著對下屬的信賴,下屬也同樣會以“信賴”予以回報。這樣做的本質,是通過授權來讓下屬在工作中獲得提升,并為之進行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
5. 展示與眾不同之處。領導者需要通過展示與眾不同來獲得下屬的信賴,而這種與眾不同更多來自于對于事物的理解、概念化的能力以及力排眾議的正確決策。只有這樣,下屬才能從持續(xù)不斷的成功中,對領導者產(chǎn)生信賴。
總之,領導力實現(xiàn)的基礎有賴于下屬的認同和信賴,只有這樣領導者的影響力才能發(fā)揮作用,才能真正的共啟愿景、激勵人心、推動變革、平衡關系,讓下屬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潛能,實現(xiàn)領導者的既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