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文
海因證券(Heine Securities)在投資史上地位肯定被很多人低估了,這家美國的公司在上世紀70年代就曾培育了三位投資大師。創(chuàng)始人馬克斯?海因暫且不說,另外兩位大拿是邁克爾?普萊斯(Michael Price)和賽思?卡拉曼。
卡拉曼在本欄目已經出現過,這期我們著重談談普萊斯。
普萊斯被華爾街視為價值型基金經理的代表人物。1951年出生于紐約的他,真正的職業(yè)生涯始于海因證券,1975年便追隨投資界的傳奇人物馬克斯?海因學習基金管理。
當時,普萊斯去海因公司求職,海因問他喜歡什么股票,他脫口而出一家處在并購重組謠言中的小公司。“我想馬克斯非常喜歡我的言論”,普萊斯回憶說,“他立刻站起來在面試中購買了2萬股該公司的股票?!比缓髮ξ艺f:“你什么時候可以開始工作?”
接下來,海因教會了普萊斯在廢墟中淘寶,“海因不喜歡大公司,也不喜歡那些被人分析來分析去的公司?!逼杖R斯認為不起眼的公司更有可能被低估?!叭A爾街,”他強調說,“是一個為華爾街期刊賺錢的地方,它不會產生好的投資結果。在做投資前你得和華爾街分開來。”
有著和華爾街分開來思想的普萊斯,戰(zhàn)績是在20年時間讓旗下基金的規(guī)模成長了2600倍,資產達到百億美元級別。而旗艦基金——共同股份基金(Mutual Shares Fund)在20年間平均年報酬率達20%,比同時期的標普500指數表現高出5個百分點,并超越美國成長型基金及收益型基金表現的平均值達7個百分點。
在接受海因的價值投資教誨后,普萊斯1988年掌管海因公司,也發(fā)展出了自己的投資體系?!叭绻也坏奖阋斯善保憔偷戎??!边@是邁克爾?普萊斯2006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給那些商學院的學生演講時說的話。但是,普萊斯其實并非以耐心出名(雖然他投資時也極為耐心),他最著名的標簽是并購重組股。
雖然普萊斯以價值投資為基礎,但是他偏好并購、合并、破產、清算等交易,因為他可以在其中利用超低價買進被市場嚴重低估的資產。他的基金投資生涯中,參與的并購案例不計其數,像是投資西爾斯(后來改名施樂百)、柯達、梅西百貨 (Macy's)及大通銀行(Chase)和華友銀行(Chemical)的合并,后來都成為了投資史上的大事。
普萊斯認為,發(fā)掘并購重組股機會的過程中,你就能形成股票估值方法。投資前,他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一個信息完備的買家會愿意花多少錢購買整個公司?通過研究并購交易,普萊斯可以找出答案。因為每筆重組并購交易都產生大量文件,這些文件詳細記錄了交易雙方的出價:被收購公司的每項業(yè)務到底值多少錢?那些投行盡職調查提供的交易倍數往往就是很好的定價基礎。然后,普萊斯會將這些信息積累起來,建立一個信息庫,每當他要行動的時候,這個信息庫就能夠告知他現行并購市場的價格是多少。
實際上,普萊斯并不排除傳統(tǒng)的定價方式,例如資產重置法、現金流折現法,甚至是格雷厄姆的凈清算法(net-nets)。只不過,普萊斯把這些定價方法作為并購交易定價法的佐證。他更偏愛并購交易定價法,因為它能夠提供即時的價格,而這些價格能夠反映信息完備的買家對公司的評估和股權溢價。
普萊斯回想自己在70年代中期那些動蕩的歲月里的優(yōu)異表現后認為,他的基金成功主要歸因于投資組合結構,他會把大約2/3的資金投入低估值的價值型股票,而另外1/3則被分配到重組股和現金中,其中現金的比例從未低于5%。
資產中現金比例的要求是普萊斯對投資安全性的理解。他說,每筆投資都是交易對手之間的籌碼,你們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勝利總是屬于那個更加懂得安全性并且更早認識到它的人。對投資者而言最好的戰(zhàn)略是拓寬并加深相關知識的儲備。普萊斯專注的并購重組領域使他在審視公司時,能以一個控股買家的眼光看待它們。這些知識儲備會隨著每次交易和每次股票購買機會的出現而擴展,擁有一個巨大的知識庫后,價值投資者就可以迅速地利用一閃而過的機會。
1996年普萊斯將海因證券及旗下基金以6.7億美元的價格賣給富蘭克林基金集團,賣出時的資產規(guī)模達到170億美元。2001年,普萊斯創(chuàng)建了他自己的基金MFP Investors?,F在他管理的資金,大部分是他自己的錢,按照最新的福布斯富豪榜統(tǒng)計,普萊斯的個人資產超過1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