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文藝青年”在食堂里熟識起來。他們是北大詩人海子、華東政法詩人吳霖、愛畫畫的孫理波,還有住海子樓上的常遠,他的本領是“人體特異功能”。海子年紀最小,個頭不高,被當成靦腆好玩的小兄弟。起初在??l(fā)表詩歌時,海子用了個筆名“扎卡”,沒過多久,便自稱“海子”,取意青海的高原湖泊。
小武第一次出現(xiàn)在海子宿舍,大伙揶揄他:“行啊,有女孩兒了?!蹦悄旰W?0歲,小武是外語系大一新生,身材玲瓏、活潑伶俐、通得人情世故。關于他們的相識,有個甜美的傳說:海子上課問學生喜歡哪些詩人,小武站起來答:海子,引來哄笑和一段戀情。沒有人確認這個說法。在他們相戀的1983-1985年,海子創(chuàng)作了數(shù)量驚人的愉快的愛情詩———“一匹跛了多年的/紅色小馬/躺在我的小籃里”,“我們合著眼睛共同啜飲/像萬里潔白的羊群共同啜飲”,“兩片抖動的小紅帆/含在我的唇間”……煩擾也許像甜蜜一樣不為人所道,有個同事記起政法大學發(fā)生過一起跳樓事件,小武得知后萬分緊張,誤以為是海子。臨近畢業(yè),他們分開,她去了南方。
之后出現(xiàn)了小劉,一位昌平文化館的樸實女子,她到西環(huán)里參加了幾次聚會,便經(jīng)常留在這里洗衣做飯,時間不長,又不見再來,孫理波問起,海子敷衍說:“她總想成家?!?/p>
海子的最后一位戀人,直到海子去世前夕才為人所知。她是政法大學的一位女教師,已經(jīng)成家,她在不被知曉中陪伴海子走完人生,有張流傳廣泛的海子照片,印在〈海子詩全集〉的書脊上:他眼睛半彎盯住鏡頭,手舉在半空,愉快地笑著。照片正是那位戀人所拍。
海子的死因
根據(jù)海子死后一些詩人和作家發(fā)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認為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認為他是江郎才盡,有人說海子的死是殉詩,有人說海子的死緣于城市和鄉(xiāng)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說海子的死是練氣功走火入魔,這些說法反映了人們當時對海子之死的關注。海子死后,關于海子詩歌的水平問題,也有過一些大大小小的爭論,有人說他的詩是偉大的詩,有人說他的詩思維混亂,語言蒼白,不值一讀。最在某期書城雜志上就發(fā)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運》的文章,稱自己是海子的大學同學,然后斷章取義地找出若干句子,對海子的詩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質疑。
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獨的海子,死后引起了世人極大的注意。在這樣一個缺乏精神和價值尺度的時代,一個詩人自殺了,他迫使大家重新審視、認識詩歌與生命。對詩人自殺的原因。人們有許多解釋。四川詩人鐘鳴在其文章《中間地帶》里。把海子說成是一個奔走于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間的人,認為海子在兩個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因此便只好讓自己在精神上處于一種中間地帶。上海評論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詩人:海子與駱一禾》一文中,賦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儀典意義;于是海子成了一個英雄,成了20世紀末中國詩壇為精神而獻身的象征。有人將海子與屈原、王國維、朱湘、甚至希爾維亞·普拉斯并論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