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如壁石頭城
石頭城是南京一處六朝時期的著名古城,位于清涼山一帶。南京的別稱“石頭城”、“石城”就源自這座古城。
南京石頭城全長約 3000米,始筑于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設(shè)置金陵邑,并在山上筑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改金陵邑為秣陵縣;東漢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吳國孫權(quán)遷至秣陵(今南京),并改稱秣陵為建業(yè),第二年在清涼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頭城。
石頭城以清涼山西坡天然峭壁為城基,環(huán)山筑造;北緣大江,南抵秦淮河口,南面開二門,東面開一門,西北因緊靠長江,故不設(shè)城門,在城墻高處筑有報警的烽火臺。當(dāng)時長江就從清涼山下流過,石頭城扼守長江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更有石城虎踞之稱。此后數(shù)百年間,這里成為戰(zhàn)守的軍事重鎮(zhèn)。至南朝時,石頭城作為保衛(wèi)都城的軍事要塞地位依舊未變。
古代長江繞清涼山麓東去,巨浪時時拍擊山壁,將山崖沖刷成峭壁。唐代以后江水日漸西移,自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后,石頭城便開始荒蕪。五代時期(公元924年),石頭城上興建了第一座寺廟——興教寺,以后這里就成為寺廟、書院集中的風(fēng)景名勝區(qū)。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二年(1369年)興建城墻,此處石頭城便成了南京城墻的一部分。直到今天,它仍以“石城虎踞”的雄姿享譽中外。
依山而筑的石頭城,城基就自然山巖鑿成,城墻逶迤雄峙;如今,不僅赭紅色卵石墻基清晰可見,而且還能看到歷代在巖墻上增砌的城磚。漫步在石頭城下,但見石崖聳立,城墻垂柳,綠樹清幽,亦是一方絕佳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