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是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傳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至元代祖師創(chuàng)立道教龍門派,經十二代傳到牛金寶。道家養(yǎng)生功以收心求靜為基礎,這叫做修性;以養(yǎng)精固本為歸宿,這叫做養(yǎng)命。修性必須落實到養(yǎng)命之上,故此功稱為性命雙修養(yǎng)生功。道家養(yǎng)生主要在于以下11個方面。
1、“大德必得其壽”:養(yǎng)生名言。
孔子在《中庸》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壽?!币饧矗河懈呱械赖滦摒B(yǎng)的人,才可獲得高壽。其理在于,講道德,重仁義,不謀私利,不患得患失,有利于心志安定,氣血和調,使人體的生理活動按正常規(guī)律進行,從而精神飽滿,形體健壯?!端貑?上古天真論》:”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shù)。”
2、“省嗜欲”:道家養(yǎng)生名言。
即節(jié)制欲念。以為“省嗜欲”為老子“虛靜恬愉”的核心。《淮南子?精神訓》“氣血者,人之華也。而五臟者,人之精也。夫血氣所專于五臟而有外越,則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復充而嗜欲省,則耳清,聽視達矣?!薄笆苟烤餍_而無誘慕,意志虛靜恬愉而省嗜欲,五臟定寧充盛而不泄,精神內守形骸而不外越”,“則所以修得生也”,必獲高壽。
相反,耳目沉溺于五音六色,則神馳精耗損壽,“耳目淫于聲色之樂,則五臟搖動而不定矣。五臟搖動而不定,則氣血滔蕩而不休矣。氣血滔蕩而不休,則精神馳騁于外而不守矣。精神馳騁于外而不守,則禍福之至,雖如丘山,無由識之矣。嗜欲者,使人之氣越,而好悟者,使人之心勞?!?/p>
3、“百藥律”:道家戒律。
《玄都律文》載治“百病律”百病之百藥。如行寬心和是一藥,起居有度是一藥,近德遠色是一藥,心靜意定是一藥,尊奉老者是一藥,恬淡寬舒是一藥,恬淡無欲是一藥,仁順謙讓是一藥,好生惡殺是一藥,廉潔忠信是一藥,除情去愛是一藥。
“百病律”、“百藥律”皆以疾病醫(yī)藥為喻,舉百種有害于養(yǎng)性者為?。涣邪俜N有助于養(yǎng)生者為藥,并謂“人有一善,心定體安;人有十善,氣力強壯;人有二十善,身無疾?。恍薹e千善,則成仙人?!毕喾矗叭擞幸粣?,心勞體煩;人有十惡,血氣虛贏;人有二十惡,身多疾病。”《三元延壽參贊書》卷三亦謂“一德之修,又所以培三元之壽?!逼浣渎捎胁簧僮诮躺茞褐f,但某些有關道德修養(yǎng)的規(guī)定,與修身養(yǎng)生緊密聯(lián)系起來而成為道教養(yǎng)性之道。
4、“四少”:道家養(yǎng)生要論。
“四少”有益養(yǎng)生?!稊z生要語》:“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p>
5、“五難”:道家養(yǎng)生要論。
養(yǎng)生有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聲色不去,此三難也;滋味不絕,此四難也,神慮轉發(fā),此五難也?!币庠谶^分追求名利,狂歡暴怒,貪戀淫聲美色,濃酒肥肉膏梁厚味不斷,過于傷神思慮,人有此五者,則難以養(yǎng)生。
6、“五宜”:道家養(yǎng)生要訣。
《攝生要語》:“發(fā)宜多櫛,齒宜多叩,液宜常咽,氣宜清礫,手宜在面,此為修昆侖之法。”《孫真人衛(wèi)生歌》:“發(fā)宜常梳氣宜煉,齒宜頻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侖,雙手指摩常在面?!?/p>
7、“六物湯”:道家養(yǎng)生方法。
指防止目疾的六種方法,即少讀書,減思慮,專心內視,簡外觀,晨晚起,夜早眠,喻稱“六物揚”,戰(zhàn)國宋人陽里子傳世,后世世相傳。凡患目疾者,用此方修之,非但明目,乃亦延年。
8、“十魔軍”:道教養(yǎng)生要論。
十種傷身事。《攝生要語》:“十魔軍最要提防,一欲,二愁,三饑渴,四觸愛,五睡眠,六怖畏,七疑悔,八嗔恚,九利養(yǎng)虛利,十自高慢人也?!鄙起B(yǎng)生者,當須避此“十魔軍?!?/p>
9、“十二多”:道家養(yǎng)生要論。
十二種太過傷身事。與“十二少”相對,《小有經》:“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瘦,多語則氣爭,多笑則傷臟,多愁則傷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妄錯昏亂,多想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述不治,多惡則焦煎不歡?!?/p>
“十二少”:十二種少有益養(yǎng)生者,與“十二多”相對?!缎∮薪洝罚骸吧偎?,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士二少,養(yǎng)生之都契也。”
10、“十三傷”:道家養(yǎng)生要論。
十三種傷身者,《抱樸子內篇?極言》:“才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悲衰憔悴,傷也;喜樂過差,傷也;汲汲所欲傷也;久談言笑,傷也;寢息失時,傷也;挽弓引弩,傷也;沉醉嘔吐,傷也;飽食即臥,傷也;跳走喘乏,傷也;歡呼哭泣,傷也;陰陽不交,傷也?!别B(yǎng)生者當知傷身而避之。否則,積傷至盡則早亡,早亡非道也。
11、“二十八禁忌”:道家養(yǎng)生論、二十人種日常養(yǎng)生禁忌。
《神仙圖》:“禁無施精,壽命夭;禁無大食,百脈閉;禁無太息,精漏出;禁無久立,神倦極;禁無大溫,消骨髓;禁無大飲,膀胱急;禁無久臥,精氣斥;禁無大寒,傷肌肉;禁無久視,令目朦;禁無久語,舌枯渴;禁無久生,令氣逆;禁無想食,傷五氣;禁無喙唾,失肥汁;禁無喜怒,神不樂;禁無多眠,神放逸;禁無熱食,生病結;禁無出涕,令澀漬;禁無大喜,神越出;禁無遠想,勞神氣;禁無所聽,聰明閉;禁無食生,害腸胃;禁無激呼,驚魂魄;禁無酒醉,傷生氣;禁無哭泣。神悲戚;禁無五味,傷腸胃;禁無久騎,傷筋絡。二十八禁,天道忌。不避此忌,行道無益?!?/p>
房中補益:《仙經》曰:令人長生不老,先與女戲,飲玉漿。玉漿,口中津也。使男女感動,以左手握持,思存丹田,中有赤氣,內黃外白,變?yōu)槿赵?,徘徊丹田中,俱入泥垣(丸)。兩半合氣一團,閉氣深內勿出,但上下,徐徐咽氣,情動欲出,急退之,此非上士有志者不能行也。
其丹田在臍下三寸,泥垣(丸)者,在頭中,對兩目直入內,思咋日月,想合徑三寸許,兩半放形而一,謂日月相翕者也。雖出入,仍思念所作者勿廢,佳也。
男女俱仙之道,深內勿動,精思臍中赤色大如雞子形,乃徐徐出人,情動乃退……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歲二十四泄,皆得二百歲,有顏色,無疾病,若加以藥,則可長生也,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閉精勿泄,若體力強者,一月一泄。凡人自有氣力強盛過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癰疽。若年過六十而有數(shù)旬不得交會,意中平平者,自可閉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