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以下,恥骨以上范圍發(fā)生疼痛。腹內臟腑及通過腹部的經脈很多,因此本并臨床極為常見。
病因主要為外邪、飲食、情志或陽虛臟寒等因素,使腹部臟腑經脈受病,導致氣機郁滯,絡脈痹阻,或絡脈失于溫養(yǎng),氣血運行無力,遂成各種類型的腹痛。
辨證須注意辨緩急,明痛性,察脈象,分部位以辨清寒、熱、虛、實以及在氣、在血六各方面。六者之中又以虛實為綱。
治療總以“通”立法。但通之含義甚廣,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氣滯者行之、血瘀者化之,皆謂之通。
腹痛辨證論治表(p344)
癥狀病機治法主方
主癥兼癥
寒邪內阻證腹痛急暴,遇冷則甚,得溫則緩,怕冷,卷臥,苔薄白,脈沉緊口不渴,大便溏薄,或秘結,小便清利寒邪傷中,氣機郁滯溫中散寒天香正氣散
中虛臟寒證腹痛綿綿,時作時止,喜溫喜按,饑餓及勞累后痛甚,得食或休息后痛減,苔淡苔白,脈沉細大便溏薄,怕冷,神疲,氣短脾陽不振,寒從內生,脈絡失養(yǎng)甘溫益氣,溫中散寒小建中湯
氣滯血瘀證氣滯證脘腹或脅下脹痛,攻竄不定,舌苔薄,脈弦或弦細痛引少腹,胸悶噯氣,惱怒憂慮,疼痛易作肝氣郁結,逆而乘脾疏肝調氣柴胡疏肝散
血瘀證腹痛如針刺,痛處固定不移而拒按,舌質紫暗,脈細澀腹部疼痛,經久不愈血絡瘀阻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湯
濕熱積滯證腹痛突然,持續(xù)加重,或陣發(fā)劇痛,腹痛脹滿,拒按,口干苦,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弦數(shù)身熱,大便秘結,或溏而不爽,胸脘痞悶噯腐吞酸,或嘔惡濕熱內結,腑氣不通清化濕熱,通腑導滯大承氣湯
重點思考:
張景岳對腹痛有哪些重要論述?
腹痛發(fā)病的原因雖多,最常見的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腹痛的病機?
試述腹痛的辨證要點及類證鑒別。
尋寶請點擊
天宇嬌子的首頁嬌子歡迎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