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大亂之始——《春秋》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就是按年代記載歷史事件的,也是由孔子修訂的魯國的編年史,被列為五經(jīng)之一,后世稱史書《春秋》中記錄的時期為春秋時期。

三字經(jīng)有云:《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什么叫“詩既亡”?

就是《詩經(jīng)》的精神淪喪了,真善美的東西,和諧的東西消亡了,因為天下大亂已經(jīng)開始,標(biāo)志性的事件就是烽火戲諸侯。西周的君主周幽王為了博得寵妃褒姒一笑,點燃烽火召集諸侯,幾次救駕之后諸侯不再相信烽火臺的謊言,外族犬戎入侵都城鎬京,西周宣告滅亡。之后太子姬宜臼即位,就是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東周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兩個階段,接下來就是春秋爭霸、戰(zhàn)國爭雄,周天子的威望逐漸衰落以至于名存實亡。詩經(jīng)中有風(fēng)雅頌三種形式,風(fēng)是民歌,之前有專門負(fù)責(zé)采風(fēng)的官員,到了東周,沒有人再關(guān)注精神追求,國風(fēng)消失了;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是諸侯拜見周天子時的朝會樂歌,而這時都不去拜見周天子了,大雅消失了;小雅是貴族宴飲時的樂歌,在戰(zhàn)亂的時期不再歌舞升平,小雅也隨之消失;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無人再去祭祀祖宗神靈,頌也消失了。所以詩歌的精神已經(jīng)消亡,所以叫“詩既亡”。

孔子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臣、父、子都要名實相符,各盡其責(zé)??赡莻€時候,君主不像君主,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孟子形容這個亂世:“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看到世道亂成這個樣子,人幾乎要變?yōu)榍莴F了,他非常無奈,希望在編訂《春秋》的過程中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

古人特別重視春秋兩季,因為春天播種、秋天收割,所以就用春秋來形容時間的流逝。另外,古代在春夏實行獎賞,在秋冬實行懲罰,那么,各取一個季節(jié),表示賞罰,引申而言就是褒貶。而寓褒貶,別善惡說的就是春秋筆法,寓是寄托、隱含,褒貶就評論好壞。春秋筆法是孔子首創(chuàng)的描述手法,也叫“微言大義”, 一字置褒貶,簡練而含蓄地點評人和事。如果甲弒乙,那甲一定是錯的,因為弒表達(dá)的是殺不該殺的人,比如弒君。如果用甲討乙,以有道伐無道,一定是乙有錯在先。

《春秋》里記載了一個故事,叫鄭伯克段于鄢,只有這么幾個字,為《春秋》做注釋的《左傳》具體講了來龍去脈,后被列為《古文觀止》的第一篇,流傳甚廣。鄭伯是鄭國的國君鄭莊公,叫寤生,就是難產(chǎn)的意思,母親武姜因生他時難產(chǎn)不喜歡他,偏愛小兒子共叔段,想幫助他謀取王位。共叔段暗中積蓄力量,陰謀發(fā)動叛亂。他恃寵肆虐,貪婪愚蠢,在母親溺愛下,任意妄為。鄭莊公欲擒故縱,以退為進,等待時機,最后一舉打敗了共叔段。“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話就出自這篇文章。

鄭伯克段于鄢,簡單幾個字,卻能看出明顯的春秋筆法。為什么叫鄭伯而不叫莊公?因為是伯爵,所以稱鄭伯,以爵位代替君主之位,顯然是降級了,說明鄭伯做得不夠好,不好好教導(dǎo)弟弟,而是縱容他胡作非為;為什么叫段,而不叫弟?因為他不遵守弟弟的本分,想奪君位,所以只能稱名;為什么叫克?克是攻克的意思,強調(diào)了鄭莊公和他弟弟像兩個國君相爭一樣,力量對等;鄢是地名,按那時的史書規(guī)范,一國之君在自己的國境之內(nèi)誅殺臣子,是不寫地名的,如果加上地名,說明對方有不臣之心。

所謂“一字之褒,榮于華袞;一字之貶,嚴(yán)于斧鉞”, 得到一個字的表揚比得到華服還要光榮,一個字的貶損也比受斧鉞之刑還要痛苦。一個字可以把人捧上天,一個字也可以把人打下地獄,所以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孔子《春秋》一個字的評語,既可以表彰忠臣名士,也可以將亂臣賊子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春秋》還有一個名字,叫《麟經(jīng)》。相關(guān)的故事就是西狩獲麟。傳說公元前481年,魯哀公領(lǐng)著他的大臣們在山東嘉祥南部山區(qū)圍獵,轟趕野獸的過程中突然驚擾了一只神獸,神獸倉皇逃竄。哀公和他的大臣們非常好奇,在后面拼命追趕。魯國權(quán)臣叔孫氏管車的仆從對神獸射了一箭,神獸負(fù)傷后繼續(xù)向西奔跑,最終在今臥龍山西部被捕獲。因為無人認(rèn)識神獸,就請來孔子做鑒定,孔子看后說:“這是麟??!為什么來?。槭裁磥?!”并掩面大哭,涕淚沾襟。

孔子為何有如此反應(yīng)?其實他們看到的神獸就是麒麟,源于中國古籍中的記載,麒麟與龍、鳳、龜合稱“四靈”,是神的坐騎,雄性稱麒,雌性稱麟,他們看見的是一只母獸,所以孔子稱其為“麟”。因為麒麟是祥瑞之獸,腳不踏蟲子,身不折青草,太平盛世才出現(xiàn),而現(xiàn)在是亂世,它出現(xiàn)得不是時候,所以孔子感慨他不該來,如今又被卑賤之人捕獲,更是仁獸的悲哀。

孔子看到麒麟負(fù)傷后驚魂未定的樣子心中萬分悲痛,就建議魯哀公將其帶回去療傷,不想麒麟因驚嚇過度不吃不喝很快就死了。當(dāng)時孔子正在寫《春秋》,他寫下“西狩獲麟”這句話后,就停筆了,這就是傳說中《春秋》“絕筆于獲麟”的故事。

當(dāng)然,麒麟是傳說中的神獸,不是真實存在的,它不該出現(xiàn)的時候出現(xiàn),不該被捕獲的時候卻被捕獲,襯托的是圣人最大的悲傷——“吾道窮矣”,就是要推行的“道”實現(xiàn)不了,文化即將沒落,這才是孔子悲傷的真正原因。兩年之后,孔子帶著沒有實現(xiàn)的理想離開了這個世界。

《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卻只有一萬八千多字,平均每年不到80個字,平均每個月不到7個字,平均每個星期不到一個半字。最短的記錄居然只有一個字,在隱公八年,記了一個字:“螟?!泵且环N蟲,一個字就算是把一個蟲災(zāi)給記下來了。《春秋》的經(jīng)文,就像一條條新聞標(biāo)題,簡明扼要,而事件的因果和過程、人物的行為都無從知道?!洞呵铩泛喡缘竭@樣的地步,后人讀來不易,需要注釋,于是出現(xiàn)了為《春秋》做傳的書,代表作品就是春秋三傳。

《三字經(jīng)》有云: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谷)梁》。《春秋公羊傳》的作者是公羊高,復(fù)姓公羊;《春秋谷梁傳》作者谷梁赤,復(fù)姓谷梁,他倆都是子夏的弟子,也就是孔子的徒孫。這兩部作品主要闡釋《春秋》道德的意義、評斷的意義、是非善惡的意義。《春秋左氏傳》也叫《左氏春秋》也叫《左傳》,作者左丘明,主要通過歷史的事實,來說明《春秋》的筆法,比如前面講到的《鄭伯克段于鄢》,而且補充了好多《春秋》里面沒有記載的內(nèi)容。所以《左傳》特別受到史學(xué)家的重視,成就極高。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因其先祖曾任魯國的左史官(左史官記言,右史官記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 左丘明的后裔中有左、山丘的丘和帶右耳刀的邱三個不同的姓氏。左丘明和孔子是同一時代的,比孔子大五歲,他品行高潔,為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

左丘明還編著了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他被稱為史家的開山鼻祖。司馬遷《報任安書》中寫道: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提到了今天講的兩位人物——孔子和左丘明,說孔子在困頓窘迫的狀況下編著的《春秋》,而左丘明編著《國語》的時候已經(jīng)雙目失明了。可見,不朽的作品永遠(yuǎn)伴隨著超乎想象的艱辛付出。

孔子的《春秋》記錄了一個時代的開始,卻并非是讓人欣喜的時代,因為春秋無義戰(zhàn),不過都是爭霸稱雄,攻伐掠奪,在這樣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孔子依然要做一個救世的圣人,在漆黑的長夜里仰望星空,在《春秋》里寄寓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什么是“春秋筆法”?何謂“微言大義”?
左丘明與春秋左氏傳
“春秋筆法”有木有?
傳記體裁的由來——讀《文心雕龍》
友歷史︱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功也孔丘,罪也孔丘
古書籍分享:「春秋左傳」春秋末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