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樂天而后居易

樂天而后居易

——白居易詩歌中的修行世界

李洪衛(wèi)

一般人將哲學理解得很神秘或者很神圣,將哲學當作了知識或學問。其實,最深的哲學在宗教里面,而最最深邃的哲學思考與實踐應該在禪宗里面。中國現代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有兩段話說得很透徹,他說:每一種宗教的核心都是一種哲學,宗教就是哲學加上其他的各種儀式儀軌等等。那么,哲學是什么呢?他說,哲學是思想世界、思想人生、思想思想。前面那個“思想”就是反思的意思。哲學是對人生、世界和人自己的思想做整個反思,它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學問”。這種“反思”不能僅僅靠學與問,還得修行、實踐才能達到。既然是對世界和人生做整個的反思,就得如蘇東坡所言,既在廬山里面又得跳出廬山。但是,人是不能跳出人生或站在月球上看人生或者世界的,也就是說,對人生的反思你得生活在人生和生活中,又得超越人生、高出人生。這好像做不到。你怎么既在生活里又不在生活里,既要每天生活又要每天對生活反省,甚至最終得出一些與眾不同、乃至相反的結論?這樣的想法和實踐通常是違反常規(guī)常理、不容易得到理解的。通常只有哲學家們敢去做、能夠做,而做得最徹底的是修禪的出家人,其次是那些在家修行的居士。這些人是真正的哲學家,也可以說他們是真正的詩人,是在云游修行中的“行吟詩人”。佛家尤其是禪宗吸引了很多中國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不僅因為他們是詩人,更是思想者,經常思考人生和世界。他們是不寫哲學著作而做哲學思考和實踐的哲學家。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位。白居易不僅思考而且實踐,他在思想和求證的過程中轉益多師,得到很多法師的教導,并被作為佛光如滿禪師的法嗣錄于各種傳燈錄中。

在宋代人尤袤《全唐詩話》中,記載了白居易的一段軼事:白居易十六歲時從南方來到長安,拜見當時的名人顧況。顧況看到他的名字就戲謔:“長安米貴,居大不易”。等到翻閱白居易帶來的詩作《賦得古原草送別》,開始驚嘆,尤其是其中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更令其折服,謂:“有才如此,居亦何難!”不管這件事如實與否,在白居易一生當中,身體的安居其實不是一件大事,他時時為之經營的是心靈的安頓。顧況是白居易詩文的知音,但不是他生命的知音。白居易為自己的身心安頓、尤其是“安心”窮盡了畢生的求索,這些努力和經營都記載在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

“安心”是禪宗早期的傳宗法門,其實也是禪宗乃至整個佛法的精髓。心為形役或心為物役,不能擺脫外部世界對它的誘惑而時時動蕩,這就是它的病灶。安頓時時躁動不安的心靈始終是人的一大困惑,這個問題在今天不僅沒有減弱,甚至日趨嚴重。我們常說安居才能樂業(yè),真正心靈的安居最為難能。這是一個哲學問題也是一個生命問題,人人都會在日常中遇到,而唯有大哲人才會將它時時提撕,并透過它尋找自己的本來面目。

修習情感的安頓 

白居易作為詩人,多情,深情,心多牽制,尤其是人情友情親情的擾動,禪定坐忘就是他回復心靈寧和的唯一途徑。他曾有一首詩寫的是海浪與沙灘,但用來描述人們整天奔逸放蕩的心境卻極為合適:“一泊沙來一泊去,一重浪滅一重生。相攪相淘無歇日,會教東海一時平?!保ā稑犯だ颂陨场罚┤绾文軌蚪號|海一時平息?白居易時時在坐禪中尋求這種攪擾的平復:學習頭陀禪法,打坐修習,靜默觀心。他在《五古·夜雨》中寫道:“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xiāng)。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鄉(xiāng)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一個人在風雨飄搖的秋夜,愁腸百結思鄉(xiāng)思友,此心何以安定?只有修習禪定,牽心才能有所系縛。

修習禪定不僅能夠安定心神,還能得到愉悅?!叭栈拊茪恻S,東北風切切。時從村南還,新與兄弟別。離襟淚猶濕,回馬嘶未歇。欲歸一室坐,天陰多無月。夜長火消盡,歲暮雨凝結。寂寞滿爐灰,飄零上階雪。對雪畫寒灰,殘燈明復滅。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發(fā)。所遇皆如此,頃刻堪愁絕?;啬钊胱?,轉憂作禪悅。平生洗心法,正為今宵設?!保ā段骞拧に托值芑匮┮埂罚┒U定不僅頃刻將離愁別緒傷感惆悵脫去,還能轉憂而得禪悅。但是,人的感情不是能夠完全脫離的,如何能夠使其馬上恢復自然寧靜,不執(zhí)著、不著相才是通達之路,但這也是一個過程。“以道治心氣,終歲得晏然。何乃戚戚意,忽來風雨天?既非慕榮顯,又不恤饑寒。胡為悄不樂,抱膝殘燈前?形影暗相問,心默對以言。骨肉能幾人?各在天一端。吾兄寄宿州,吾弟客東川。南北五千里,吾身在中間。欲去病未能,欲住心不安。有如波上舟,此縛而彼牽。自我向道來,于今六七年。煉成不二性,銷盡千萬緣。唯有恩愛火,往往猶熬煎。豈是藥無效,病多難盡蠲?!保ā段骞拧ひ褂暧心睢罚W道已久,萬緣盡蛻,但親情或恩愛仍然熾熱,風雨交加之夜更容易使人心緒動蕩不已,出現這里系縛那里又有所困擾的情勢,這種人之常情不能盡去,唯有定心修養(yǎng)使之平和。

排遣名利的纏繞 

人的情感牽制不光是親情的影響,還有世俗間的名聲利祿、壽夭窮通等現實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解決也是修習者的必經之路。中國士人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自春秋以下,受孔子教養(yǎng)常懷以天下為己任的襟懷,這是一種如曾子或者屈原類型的,這些人都能以一種大的家國胸襟超脫個人功名利祿的纏繞;還有一種人物,他們在骨子里不是以一種更大的目標或胸懷超脫世俗,而是一開始就淡薄于世俗的各種目標向往,而能找到自己之所樂,這就是孔子最稱道的弟子顏回一類。白居易在《因沐感發(fā),寄郎上人二首》中寫道:“原生衣百結,顏子食一簞。歡然樂其志,有以忘饑寒。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賢。衣食幸相屬,胡為不自安?!痹瓚椧路茽€、顏回食物粗礪,但是他們能夠歡然于自己的追求并忘掉饑餓寒冷,因為他們有一顆“大心臟”,有一個通達天地萬物一體的胸懷:“人生大塊間,如鴻毛在風?;蝻h青云上,或落泥涂中。袞服相天下,儻來非我通。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窮。外物不可必,中懷須自空。無令怏怏氣,留滯在心胸?!保ā堵勨灼咦蠼狄蛟佀鶓选罚?人生天地之間,如鴻毛飛絮,有時可能扶搖直上,有時也可能墜落塵埃。青云直上、位壓朝野不一定是我命運通暢;一身布衣、混同于普通百姓之間也不一定是我窮途末路。外物不需要過度執(zhí)著,心中卻需要達成虛空自在。不要讓那些不痛快的事情和心理滯留下來徘徊不去而導致病態(tài)。那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應該如何呢?“脫置腰下組,擺落心中塵。行歌望山去,意似歸鄉(xiāng)人。朝踏玉峰下,暮尋藍水濱。擬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本性便山寺,應須旁悟真?!保ā队嗡{田山卜居》)“早年以身代,直赴逍遙篇。近歲將心地,回向南宗禪。外順世間法,內脫區(qū)中緣。進不厭朝市,退不戀人寰。自吾得此心,投足無不安。體非道引適,意無江湖閑。有興或飲酒,無事多掩關。寂靜夜深坐,安穩(wěn)日高眠。秋不苦長夜,春不惜流年。委形老小外,忘懷生死間?!保ā顿涜贾薄罚?/p>

人生居之不容易,能夠隨遇而安方為大道。白居易的做法就是隨時隨地擺落心中的塵土,放歌山崖,意念還鄉(xiāng)。早年曾經學習莊子,后來又親近禪宗。進退不做過分的思量算計,舉手投足就沒有不舒適、不自在了。尤其是進入深夜或日照高房,獨自長坐,忘卻天地外物和生死眷戀,怡然自得:“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保ā敦摱铡罚┮慌蔀⑷粴庀罅钊松裢?/p>

心安之處得安心 

人們在世俗塵勞之中終日奔波沒有了期,心的放逸馳騁也沒有終點,終須尋一個歸處,如陶淵明說:“歸去來兮,田園將蕪兮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卑拙右自趨⒃L之中得到諸師指點,在自己的行禪坐忘之間尋到一個真正的出處及心靈的歸處:“朝從紫禁歸,暮出青門去。勿言城東陌,便是江南路。揚鞭簇車馬,揮手辭親故。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 (《初出城留別》) “日高睡足猶慵起,小閣重衾不怕寒。遺愛寺鐘欹枕聽,香爐峰雪撥簾看。匡廬便是逃生地,司馬仍為送老官。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xiāng)可獨在長安?!?(《重題》) “深閉竹間扉,靜掃松下地。獨嘯晚風前,何人知此意??瓷奖M日坐,枕帙移時睡。誰能從我游,使君心無事?!?(《閑居》)

人生何處是故鄉(xiāng)?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大哲學、大疑問。白居易終于在百轉千回之中得到答案。人生本來沒有故鄉(xiāng)、沒有歸處。哪里是故鄉(xiāng)?哪里是歸處?心安處即是。你曾經依戀的故鄉(xiāng)、你曾經眷戀的都市都是人生的驛站,只有心靈的隨時安定才是真實的故土、永恒的故土。白居易曾經向鳥窠道林禪師請教:“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叩禪翁。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道林答曰:“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笔乔f生化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化成了莊生?其實已經不要緊,拋卻浮云,回歸真實和自在。浮生是夢,心安是真。心中無事是真正的無事,心中安定是永久的安定。這是白居易告訴我們的。我們居之不易嗎?樂天然后居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不拘一格
喬布斯:死亡是生命最好的發(fā)明
策馬度藍溪,勝游從此始 暮年白居易的“樂天”人生 #白居易 #長恨歌 #龍門石窟
策馬度藍溪,勝游從此始。暮年白居易的“樂天”人生。#白居易 #長恨歌 #龍門石窟
策馬度藍溪,勝游從此始。暮年白居易的“樂天”人生。 #白居易 #長恨歌 #龍門石窟
向白居易學習做退休老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