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方言概況
現(xiàn)代漢語有七大主要方言:
1、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的使用人數(shù)約占漢族總?cè)丝诘?/span>75%,以北京話為代表。北方方言是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chǔ)方言。北方方言地域分布最廣,內(nèi)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語音差異,可以分為四個次方言區(qū):
?。?/span>1)華北方言,通行于京津兩市及東北三省,河北山東及河南六省。其中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話。
?。?/span>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寧夏、青海及新疆等六省一區(qū)。
?。?/span>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貴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湖南、廣西北部邊緣地區(qū);
(4)江淮方言,俗稱下江官話,通行于長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蘇、江西部分沿江地區(qū)。
2、吳方言
吳方言的使用人數(shù)占漢族總?cè)丝诘?/span>7.5%左右,以上海話為代表。吳方言主要通行于江蘇省長江以南、鎮(zhèn)江以東,南通小部分、上海及浙江大部分地區(qū),可分五個次方言:
?。?/span>1)太湖次方言,通行于常州、杭州、寧波等地區(qū);
?。?/span>2)以臨海話為代表的臺州方言;
?。?/span>3)以溫州話為代表的東歐方言;
?。?/span>4)以金華話為代表的婺州方言和以麗水話為代表的麗衢方言。
3、湘方言
湘方言的使用人數(shù)占漢族總?cè)丝诘?/span>3%左右,以長沙話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區(qū),又稱湖南話。從內(nèi)部語音差異上看,又有“新”“老”湘語的分別。老湘語廣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寧鄉(xiāng)、衡陽等地,新湘語流行于長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4、贛方言
贛方言的使用人數(shù)約占漢語總?cè)丝诘?/span>3.3%,以南昌話為代表,又稱贛語或江西話,通行于江西省大部分地區(qū)。因歷史上多次北方漢人南遷多從江西為中轉(zhuǎn),加之地理上與江淮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區(qū)接壤,就使江西省邊緣地區(qū)深受其它方言影響,也導致贛方言自身特點的淡化。
5、粵方言
粵方言的使用人數(shù)約占漢族總?cè)丝诘?/span>4.3%,以廣州話為代表,通行于珠江三角洲廣東中部、西南部和廣西東部、南部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習慣上又稱“粵語”或“廣東話”,當?shù)厝朔Q之為“廣府話”或“白話”。東南亞、南北美洲等海外華僑和華裔中近90%的人都來自粵方言區(qū),所以國外“唐人街”中老年華人流行的漢語,多為粵方言。
6、閩方言
閩方言的使用人數(shù)約占漢語總?cè)丝诘?/span>5%。以福州話為代表,分布于福建省大部分地區(qū)、以及廣東、海南部分地區(qū)及臺灣省漢人居住區(qū),是內(nèi)部分歧最大、最復雜的一大方言。閩南閩北之間不能通話。因此,也有人主張將閩南、閩北劃分為兩個大方言區(qū)。閩方言分為5個次方言區(qū):
?。?/span>1)以福州話為代表的閩東方言;
?。?/span>2)以廈門話為代表的閩南方言;
?。?/span>3)以建甌話為代表的閩北方言;
?。?/span>4)以永安話為代表的閩中方言;
?。?/span>5)以莆田話為代表的莆仙方言。
南洋群島中的華僑和華裔中多數(shù)來自閩方言區(qū)。
7、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的使用人數(shù)約占漢語總?cè)丝诘?/span>4%。以廣東梅縣話為代表,通行于廣東,福建、廣西、臺灣、江西、湖南、四川等客家人居住區(qū)。歷史上自東晉開始為避戰(zhàn)亂。中原漢人經(jīng)過5次大規(guī)模的南遷?!翱途赢愢l(xiāng)”,雖然在其他方言的包圍之中。仍保留內(nèi)部語言的一致性。在東南亞、新馬泰、越南、菲律賓等客家華僑華裔中,仍使用客家方言作交際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