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芬蘭學生從4歲到19歲有1300小時的建筑教育課,卻不是為了培養(yǎng)建筑師



芬蘭有這么一所著名的兒童與青少年建筑學校Arkki,專門提供建筑課程給4歲到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


所謂的“學建筑”,并不是老師做模型示范,教孩子怎么做。事實上,我看到的情況正好相反。這是我觀察芬蘭兒童教育這么多年,給我啟發(fā)最大的學校之一。




所謂的“學習”,就是讓孩子自由發(fā)揮


有一回,我與孩子阿雷參加由建筑學校辦的免費兒童樂高和保麗龍(一種泡沫塑料材料)工作坊?,F(xiàn)場的孩子,從三歲兒到小學生,各自發(fā)揮想象力,拿著切割成不同形狀的保麗龍“蓋房子”,或是圍坐成一桌,從一桶又一桶的樂高中找材料,聚精會神地動手創(chuàng)造。


我原想想看看芬蘭老師怎么教小孩建筑,結果我根本不知道老師在哪里,因為我看不出來誰是老師,誰是家長,現(xiàn)場的成人們,大都只是站在孩子后面看著孩子做,偶爾孩子找不到特定材料,成人才幫忙找一下。同時也完全沒有人“教”孩子怎么做,他們只是提供材料,讓孩子自己發(fā)揮創(chuàng)意。




雖然這不是正式的課程,只是開放的工作坊,卻讓我對芬蘭孩童建筑教育現(xiàn)場有了第一印象:成人似乎常后退一步,放手讓孩子自由發(fā)揮。



兒童與青少年,竟然可以參與都市建筑規(guī)劃


對于芬蘭兒童建筑教育的第二印象更有趣,那就是兒童居然也可以參加都市建筑規(guī)劃。


2007年,當赫爾辛基市要將一塊名為“豌豆島”(Hernesaari)的舊港口開發(fā)為新區(qū)時,不僅邀請三個專業(yè)的建筑事務所提出設計圖參考,也邀請兩組“非專業(yè)”的提議,共同發(fā)想城市的未來?!胺菍I(yè)組”的其中之一是住在豌豆島附近的民眾,另外一組就是兒童與青少年建筑學校Arkki的學生。





最后,這群年紀從4到19歲孩子的共同提案,就與專業(yè)的建筑師提案并列,甚至被民眾票選為最受歡迎的提案之一。


又過了幾年,當赫爾辛基市政府考慮將一塊港灣邊的土地做為“古根漢博物館”的預定地時,建筑學校的學生同樣參與點子發(fā)想,小學生也提出自己的“建筑設計”,并在展場中展出未來的博物館模型。


看見建筑學校的孩童們參與城市建筑規(guī)劃,讓我覺得很驚艷,驚艷的并不是作品本身“多好看”,而是看到小小年紀的孩童,就開始學著觀察了解生活四周的環(huán)境和地景,同時有機會實際參與規(guī)劃,這一點讓我很感動,也讓我對芬蘭兒童建筑教育的理念更加好奇。



“培養(yǎng)興趣愛好,與訓練才藝有根本的不同”


2015年夏天,我正好有機會與一些來自臺灣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拜訪建筑學校Arkki,校長碧荷拉梅斯卡能女士(Pihla Meskanen)本身是一位建筑師,從23年前設立建筑學校后,就一路投身于兒童建筑教育,她告訴我們,這些給孩童和青少年的建筑課,并非學校必修課,而是下課后的愛好,一周一次,課程一個半小時,就跟其它的愛好課程一樣,要自己付費。4歲到6歲的孩童由爸媽之一陪同參與,7歲以上就正式獨立上課。





說到“課余愛好”,或許會讓人想到坊間各種才藝班,然而,校長很明確地告訴我們,培養(yǎng)興趣愛好以及訓練才藝之間,心態(tài)上其實很不同。


“雖然從4歲到19歲,基礎建筑教育可以上滿1300小時,但是這個時數(shù)其實很少,我們不可能教會孩子關于建筑的一切,所以課程中最重要的事,從來不是一定要孩子學會什么,而是培養(yǎng)孩子們對建筑的興趣?!?/p>


那興趣又該怎么培養(yǎng)呢?


“我們會設計不同的課程內容,讓孩子去玩!比方,我們從來不會在課堂上跟孩子說,今天要學建筑的結構,身為建筑教育者,我們會將教育理念、和想讓孩子學習的東西,‘藏’在游戲中。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學習觀察建筑結構,卻不知不覺地從游戲中學會。只有當孩子覺得好玩時,他們才會有動機繼續(xù)學下去。”


只是,如果家長看到孩子的作品不夠“美觀”,家長們可以接受嗎?


“其實,有些芬蘭家長也會期待孩子做出“美美的藝術品”,當成果不如預期時,就難免失望。這種時候,我們都必須耐心和家長溝通,重點不在于孩子最后成品的模樣,而是在過程中,孩子學到了什么。”


我想,這一點不只是建筑,也延伸到其它的學科上。如果把焦點放在過程,而不是對成果有預設的要求,想必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能從中擁有更多愉快又沒有壓力的時光。



讓孩子學建筑的目的?讓他們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當孩子在這里學了多年的建筑后,會被授予一張結業(yè)證書,證明曾學過的時數(shù)等信息。當我們問校長,這張證書,會對孩子們上大學是否有幫助時,她說:“沒有特別的幫助。想上大學,靠的不是你有什么證書,而是你的能力。“

看到芬蘭的孩子這么小就可以學建筑,還可以參與城市建筑規(guī)劃,難免讓人好奇猜想,這些上過多年建筑課的學生,最后有成為建筑師嗎?


碧荷拉校長說,“我們沒有實際統(tǒng)計過,據(jù)我所知,到目前為止幾千個學生中,大約有一百多位成為建筑師?!币簿褪沁@個比例只有2%到3%之間。


看起來不是非常多,沒有統(tǒng)計也隱約顯示這并非教育的目的,那么到底孩子為什么要學建筑呢?


“除了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之外,學建筑,就跟學習其它的愛好一樣,都是要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校長說,“就像我,我小時候學芭蕾、學畫畫、我從來沒想到我會成為建筑師,結果我現(xiàn)在竟然從事建筑教育。生命中接觸的所有事物,都會累積成我們想象不到的樣子,每一步,都讓孩子成為獨特的自己,所以讓孩子學建筑,只是多打開一扇窗,多提供孩子生命創(chuàng)造的養(yǎng)分?!?/p>

一場與校長的對談,讓我們對芬蘭兒童建筑教育多了一些認識,同時也點出芬蘭教育“以人為本”的全人教育精神。




無論是什么學科,是建筑、設計、音樂?,當孩子還小時,芬蘭人出發(fā)點從來不是為了“訓練”未來的音樂家或建筑師,而是提供孩子們創(chuàng)造的養(yǎng)分,讓他們感受人生的寬廣與豐富,并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從中找出自己的路。


這也是觀察、參訪芬蘭兒童建筑教育,帶給我的啟發(fā):也許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放下功利心,放下一定要“為了成為什么而學什么”的預設前提,用更開放的心,來看待孩子所接觸的各種愛好或活動。未來永遠不在我們的預設之中,無論學什么,也許都只是要幫助孩子更認識自己,無論那個媒介是建筑、音樂、繪畫、還是其它,只要孩子能從中吸收各種養(yǎng)份,快樂地享受過程,終將有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成為一個完整的自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看過了芬蘭父母的教養(yǎng)目標,才知道全球熱捧的教育到底牛在哪兒
兒童才藝培養(yǎng)
全球教育水平最高的芬蘭,他們的家長最在意孩子哪五件事?
【教育問題談】在玩耍中產(chǎn)生創(chuàng)意
不看不知道,培養(yǎng)孩子興趣有最佳適齡期
【兒童學畫】一百多幅簡筆畫技法示范,想學不好都難!讓你孩子才藝出眾!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