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書法百人工程
——100名優(yōu)秀書法人才培養(yǎng)計劃
劉子安 中國書協(xié)會員,湖北省青年書協(xié)副主席,湖北省書協(xié)草書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書法院研究員,湖北書畫研究院院士,安陸市政協(xié)委員。
書法作品20多次入展國家級展覽,并多次獲獎。
初月山房書論
■劉子安
○研習章草,不習篆隸,必失其厚,不兼通行草,滯于其形。今人習草,皆不逮古,乃習古不深未追其源也!
○世人學蘭亭,皆以定武神龍為首選,其余以為當悟其精神耳,斷不可東施效顰,況右軍真跡難尋,得其三昧,必悟其用筆之道,方為蘭亭之魂矣。
○一杯清茶,一首古箏,一炷檀香,于窗前坐見江山,其境乃五合也!五合之時,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其書乃佳耳!
○時人多以唐楷為初學,竊以為不盡然,從懷仁圣教、漢隸魏碑等入手,亦可上下貫通。學書未必以先習唐楷為正道,蓋秦漢魏晉先賢未見習唐楷,其書皆善矣。
○學書貴在持之以恒,先學一體,再觸類旁通。一體未精而五體雜陳,窮其一生,不得其奧。歷代名世書家,少有五體皆善者,故術有專攻,各有所長也。
○右軍《十七帖》,乃小草典范。唐人懷素、孫過庭得其風神而各有其貌,可謂高山仰止。唐以下,再無小草矣!
○章草者,樸茂高古,今草之始祖也。索靖、宋克之書,無出陸機左右。學索、宋僅得其形耳,而《平復》技進乎道矣。
○觀晉唐小草,懷素《千字文》,用筆簡約含蓄而具禪意,不見筆法處而筆法精絕;孫過庭《書譜》得右軍中和之道,又有陽剛之氣,中鋒、側(cè)鋒并用,如千軍萬馬,縱橫灑脫,物我兩忘。
○二王書法,為書學典范。當今書壇棄20世紀90年代流行書風回歸傳統(tǒng),多取法二王經(jīng)典,數(shù)年成風,時人謂之展覽體。二王書法本為大道,習者眾多,晉唐以下,學王集大成者,不乏其人,竊以為先以二王為根基,后觸類旁通兼習諸家,不失為有效之法。如舍二王帖學而皆習碑學,又豈為正道,當代書法還可觀乎?
○書者,由技進道而風規(guī)自遠。時下有人動輒寫禪意書法,經(jīng)典碑帖不臨,而直奔意象,美其名曰“禪意書法”,何故?實質(zhì)以佛面遮羞也!其形未得,任督二脈未通,焉得九陰真經(jīng)?孫過庭《書譜》曰:“何必易雕宮于穴處,反玉輅于椎輪者乎!”學書必走正道,歷代書法經(jīng)典皆以正大氣象者為上,粗頭亂服者皆小技耳!
○元朝大至三年九月,趙松雪乘舟北上赴京,偶得定武蘭亭。愛不釋手,每日研讀,有感而跋之十三則。此十三跋不僅是書中神品,也是書論箴言之作,其“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乃論書千古名句也。窺其大令遺風,松雪十三跋可見一斑。
作品選刊
草書中堂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行草對聯(lián) 靜坐不虛蘭室趣 清游自帶竹林風
草書條幅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眴韬?!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草書對聯(lián) 金石帛書載奇文逸史 雪霜月夜成大象靈光
隸書崇德效山條幅
草書對聯(lián) 雨過琴書潤 風來翰墨香
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