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俄勒岡的旅行》
寫在前面:
最近,很多爸媽在忙著孩子小學入學報名。
在這個幼升小的關鍵期,做父母的又成為最敏感的一群人。
魚爸也一樣,最近也非常關心這個問題,因為小小魚也要上小學啦。
我會陸續(xù)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感受。
因為需要做的準備很多,問題也很多,一篇文章無法講清。
所以會分開寫。
如果魚粉們有幼升小方面的疑惑,可以留言討論。
最近有很多媽媽問我:“孩子馬上要讀小學了,在學習上我們能做點什么?”
“要不要給孩子報一個幼小銜接班?”
“需要給孩子認識多少字?數(shù)學只會10以內(nèi)的加減法行不行?”
“小學的面試需要注意什么?”
……
我一直覺得孩子幼年時期,知識的獲得不是目的,而學習的態(tài)度和好的學習習慣才是根本。
而如何讓孩子擁有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好習慣?
肯定離不開父母的引導。
因為孩子怎么理解學習這件事,該怎么去做,從幼兒時就開始形成觀念。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
因為最初的時候,父母怎么教,孩子就怎么做。
一旦讓孩子早點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內(nèi)在的動力,再加上好的習慣和好的學習方法。
那將來孩子的學習會越來越輕松,父母自己也會越輕松,甚至不需要父母去管了。
相比于將來唉聲嘆氣想吃后悔藥,為何不早花點時間來好好栽培孩子呢!
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打罵是管教孩子最差的方法,那什么辦法能幫我們管好孩子呢?
我覺得就要靠規(guī)矩。
因為規(guī)矩不會傷人,它可以具有人情味,又可以兼顧科學性,而且在雙方約定的情形下,還具有平等性,具有一定的契約精神。
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幫忙管住父母那隨時失控的情緒。
所以,孩子們往往愿意遵守合理的規(guī)矩,而對父母的打罵方式卻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抗意識。
所以,在小小魚上小學前,我給他在學習上立了三個規(guī)矩,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個規(guī)矩:獨立學習,自我管理。
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每周末都會有一些作業(yè)。
比如一首古詩詞的學習,在學校學到的歌曲、手工等,在周末的時候由爸媽陪孩子一起做。
從那時開始,我們就開始培養(yǎng)他獨立學習的意識。
說到獨立學習,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有點難。
但我們常跟孩子說“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那就在學習上也可以保持一致。
比如孩子不識字,那我們可以教他。
孩子喜歡寫寫畫畫,那就鼓勵他自己寫寫畫畫。
我們可以在旁邊陪伴他們,積極地互動。
但是不要試著去取代孩子。
有很多爸媽為了節(jié)省時間,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或者自己幫孩子寫。
就會錯過孩子獨立思考的過程,也會讓孩子養(yǎng)成依賴的習慣。
一旦變成了這種情況,那就會愈演愈劣。
只要一遇到難題就會眼巴巴地等著父母告訴答案。
所以現(xiàn)在除了讀題時遇到一些比較難的字。
小小魚都是自己一個人獨立完成,最后給我們檢查一遍。
遇到錯誤的地方,我會告訴他有錯誤呢,你先去自查,而不會馬上給他指出錯誤的地方。
在幼兒園孩子和小學生的身份切換過程中。
父母應該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tài)。
孩子肯定需要繼續(xù)陪伴,但是我們要有意識的讓孩子去獨立學習,自我管理。
因為到了小學,整個環(huán)境會跟幼兒園截然不同。
班級的人數(shù)增加一倍不止,但是管事的老師卻減少了。
沒有老師會有以前那么多的精力和時間來關注某一個孩子。
孩子們需要有獨立的意識,才能更好地應對這種變化。
在家庭學習時間的安排上,可以跟孩子商量,做好計劃,然后按照計劃執(zhí)行。
本來好好的執(zhí)行著,但是有一天,到了該學習的時候,孩子也會說先玩會再學。
這時該怎么辦呢?
那就要樹立一個新的規(guī)矩。
立下第二個規(guī)矩:先學習再玩。
這個規(guī)矩我覺得很重要,因為它能幫孩子養(yǎng)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一旦準備樹立這個規(guī)矩時,就需要全家人都執(zhí)行,做到以身作則。
比如爸爸回家不要拿著手機看電視或者玩游戲,媽媽不要回家啥也不做,就去追劇。
因為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也一直在玩??!沒做什么?!?/span>
雖然你跟孩子解釋說“爸爸跟媽媽在公司工作,回家要休息?!?/span>
那孩子會回答:“我也去上學了,為什么回家還要寫作業(yè),為什么還要學習?”
哪怕你想方設法讓孩子去做作業(yè)看書,他們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這樣的情形對于自己親自養(yǎng)育的家庭來說,會好一些。
因為不可能回家就追劇玩游戲。
一家人的晚飯總需要有人張羅。
我就曾跟小小魚討論過這個問題。
周末的時候,他說要看動畫片之后再去練習鋼琴。
我說先把學習的任務完成,然后再看動畫片。
他說為什么?
我說,假如爸爸今天先看電視,然后再去廚房做飯,可以嗎?
可以??!他肯定地說。
“但是你想下,爸爸把做飯的時間推遲,那我們的吃飯時間就會受影響,我們的身體也會受影響,我作為一個爸爸,這樣的事我肯定不能讓他發(fā)生。你想想看,假如你將來做了爸爸,會不會先給你的寶寶做好飯呢?”
所以他會理解我的這個規(guī)矩:先把事做好,然后再娛樂。
慢慢的,在我們的熏陶下,他也明白了這個道理,并且一直遵循這個規(guī)矩,同意先學習再玩。
我們跟孩子說自己工作多忙多忙沒有效果,那就讓孩子看到我們在家庭中的分工,以及自己是如何安排這些時間的。
有了父母的示范,孩子自己會去感受、思考。
而孩子們在學習的時候,很多父母說很頭疼。
因為一下子就分神去玩其他的東西,有時是拿著自己的玩具,有時一塊橡皮也要玩很久。
怎么辦?
我的辦法是,“你現(xiàn)在就放下手里的筆,先不要學,不要坐在那,你難受,我看著也難受?!?/span>
干脆過來談談,別急著完成作業(yè),先弄清楚到底是什么情況。
是題目太難了嗎?
還是自己不想學,想玩一會?
弄清了這些問題后,還要記得給孩子立下第三個學習規(guī)矩:認真學,好好玩。
相比于學習成績而言,父母要從小就幫孩子養(yǎng)成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這樣的態(tài)度會受益一生。
在家庭中,父母讓孩子養(yǎng)成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他們?nèi)チ藢W校也會保持這樣的態(tài)度。
在課堂上會遵守課堂紀律。
當然,我們要顧及孩子的特點:他們的注意力時間有限。
建議每次的作業(yè)時間或者家庭學習時間,一般控制在30分鐘以內(nèi),最多不要超過一個小時。
這樣能讓孩子保持一個高效率的學習習慣。
學完后怎么辦?
那就玩,好好玩。
請不要拿新的任務來壓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很反感。
有時小小魚完成了一個學習任務,我覺得他的狀態(tài)很不錯,就會偶爾提出再繼續(xù)學一樣。
比如他背誦了古詩詞,我說不錯啊,要不再讀一篇詩經(jīng)?
他就會很反感,因為我們之前只計劃背誦古詩詞的。
那是我們大人太貪心,不能怪孩子,而是我們自己要反省。
因為信守承諾才能取得孩子的持續(xù)信任。
而且好好玩也是一門重要的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