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喜愛紫砂壺的藏友肯定想對紫砂壺的每一個方面都有徹底的認識,紫砂壺底款就是其中一個很值得研究的方面。紫砂壺底款一般是用鈐印蓋或用刀鐫刻在紫砂壺的底部、蓋內(nèi)、把下等地方的制作者、定制者、監(jiān)制者或者出處的印記,下面藝宴小編就紫砂壺底款的相關(guān)知識向藏友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紫砂壺底款的由來
紫砂壺底款與古印陶款識是一脈相承的,它是古印陶的延續(xù),明代正德年間,紫砂工藝大師供春所作的“樹癭壺”是現(xiàn)存僅有的供春傳器,刻有“供春”二字作鐵線篆鐫于把內(nèi)壺身,這就是目前所見最早的紫砂壺底款。我們今天能見到的紫砂壺底款與古印陶有不少相似之處,與古封泥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紫砂壺底款先是鐫刻,再發(fā)展到用鈐印鈐蓋,這個過程的形成有以下三個因素:
1、鐫刻麻煩,璽印方便,一鈐即可,尤其適用少批量的生產(chǎn),鐫刻者須善書。2、鐫刻字樣不能一致,璽印鈐蓋不易仿冒。3、璽印鈐蓋留下的印記也是一種商標。
紫砂壺底款特點
紫砂壺底款與其它陶瓷制品的款識不盡相同,別具特色,已成為紫砂藝術(shù)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歷來制壺高手、名家,對用印鈐款都是十分講究的。
1、紫砂壺底款刻款多為楷書,具晉唐遺意。用璽印鈐壓的款識,風貌。漢印、明清流派印很多是近似的。有的款識直接借用名家印作,如顧景舟用一印“足吾所好玩而老焉“為清代篆 刻家吳熙載作品的仿制。紫砂壺底款所用文字多為楷書,小篆和繆篆。從書法的角度欣賞紫砂壺底款,遠不及古印陶的豐富、清新。紫砂壺底款所用印章的章法大多顯得規(guī) 正、嚴飾,有一定的藝術(shù)價值和欣賞價值。有一些印也許是工匠自制的,比較粗劣,用字往往有誤。
2、紫砂壺底款所表達的內(nèi)容,除制作者、定制者、監(jiān)制者、紀 年等以外,還有齋、館、室名,多主寓意的閑章。商標款也出現(xiàn)了,古印陶的內(nèi)容就單調(diào)得多,這與印章的發(fā)展(唐代以后才用齋、館、室印)和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是 分不開的。古印陶中有肖形印,這在紫砂壺底款中尚未見到。
3、紫砂有了底款,這是由實用品轉(zhuǎn)為藝術(shù)品的標志之一。這樣就有了名人名作,便于鑒賞識別。紫砂壺底款與作品連成一體,一壺千金,不足為奇。紫砂陶的愛好者、收藏者、鑒賞者、研究者日益增多,促進了紫砂藝術(shù)的發(fā)展。同時也出現(xiàn)了偽作,真?zhèn)沃b別,另當別論。
怎樣識別好的紫砂壺底款
一把沒有款識的壺,使人感到不完整,價值平平。一把款識不好的壺也使人感到藝術(shù)內(nèi)涵不夠。用印鈐款也涉及到制作者的藝術(shù)素養(yǎng),壺外工夫于 此也可見一斑。用印不當會弄巧成拙,“佛頭著糞“,反之卻能”錦上添花。
1、印章大小要適宜:用印鈐款,理由視作品的大小而相應配置。
2、鈐壓位置要得當:一般用印在底部,蓋內(nèi),把下。如用在壺的明處,尤其要審查位置。
3、印章形式要善擇:印式變化有姿可與整體作品的藝術(shù)美相得益彰。
4、風格要協(xié)調(diào):一般來說工細精致的作品,宜用娟巧秀麗的印章;樸實奔放的作品,宜用粗獷老辣的印章;端莊穩(wěn)重的作品,宜用方正平穩(wěn)的印章。
5、鈐印輕重要適宜:鈐印時應注意平整,用力均勻,不可深淺不一。
6、印章制作要考究:紫砂壺底款所用印章的制作者有印人,也有不少民間陶工,優(yōu)劣懸殊。
綜上可以看出紫砂壺底款是古印陶款識的延續(xù),屬于篆刻藝術(shù)的范疇。造型、泥料、制作和款識是一把壺的軀體和靈魂,研究好紫砂壺底款能讓您更深刻的認識紫砂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