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資產?什么是負債?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好問題,大部分教科書上講的和現實世界我們自己所感受到的往往是有矛盾和沖突的,比如房子,是資產還是負債?汽車,是資產還是負債?現金,是資產還是負債?在通貨膨脹爆表的中國今天,我們應該持有資產還是持有負債?在這些問題的背后,其實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概念——所有者權益。(會計等式普及:資產=負債 所有者權益),資產和負債都有可能不是你的,比你借錢買房,借錢炒股,借錢創(chuàng)業(yè),最終能夠留下來的是你所擁有的資產和負債的差額,就是還清債務剩下的。
宗毅舉了一個買房還是租房的案例,最后得出的結論是應該在市中心買房,住在郊區(qū),5年之后可以擁有最大的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并且最重要的是可以擁有對機會的把握權。其核心邏輯很簡單,同樣的投入,市中心比郊區(qū)的資產價格增速更快,只要房價增速度須超過你的貸款利率 通貨膨脹率,你就可以獲得正向的所有者權益,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在你能夠承受月供的范圍內,買盡可能大的面積,采用盡可能高的貸款方案,都會提升你的投資回報率。
宗毅提到窮人思維的一大特點是追求穩(wěn)定,穩(wěn)定性意味著對風險的厭惡,而對于大部分的商業(yè)投資行為來看,其本質就是對風險的定價,愿意承受最大風險的人,獲得最大收益,這就是老板和打工的區(qū)別,對風險的承受往往意味著對最終責任的承受,所有的老板都是自己企業(yè)的最終負責人,也就是風險的最大承受者。
當然,并不意味著風險大一定收益大,我們這里談到的風險是指系統性風險,就是已經經過理性判斷,排除了無知、信息不對稱這些最低級的因素的風險。
對風險的承受除了心理素質之外,還有對未來和趨勢的判斷力以及一旦形勢轉變之后的應對能力和應變能力。
中國的幾次財富轉移的浪潮,其實都是對思維方式的挑戰(zhàn),從80年的下海,90年國企改革,00年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08年金融危機,14年移動互聯網浪潮,每一次變革都會涌現一批新的財富新貴,這些人就是早期的風險承受者。
宗毅提到一個觀點,說買車是消費還是投資?比如特斯拉,一個闊少可能買特斯拉就是兜風泡妞,或許從車輪下地開始,就是一種消費,或者變成了在貶值的資產(就是當你賣掉的時候價格低于買價),然而你也可以用特斯拉來創(chuàng)造一種社會效應,成為一種營銷工具,提升企業(yè)和產品的知名度,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那就是將消費品變成了投資工具。
喜歡喝酒的人,都知道茅臺是好酒,然而卻少有人想過如果將買酒的錢用來買這個酒的股票會如何?假設從2002年到2011年,你是一個茅臺酒的消費者,這十年你在喝酒上花掉5萬元(一個月1瓶),如果將這個錢投資在茅臺股票上,你可以獲得超過20倍的回報,就是100萬-5萬=95萬元。
所以,消費和投資并不矛盾,唯一的區(qū)別在于你用何種心態(tài)去看待? 會花錢和會賺錢從本質上是一件事,在你花錢消費的時候,如果你是想著獲得信息,獲得資訊,學習別人的模式,建立一種新的關系的話,你的消費就變成了一種投資。
宗毅提到自己的轉變是從學習開始的,特別重視學習對自己的影響和重要性,同時也分享了他的學習方式,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自由現金流和自由時間的價值,學習不光是上課或者和老師學習,最重要的價值是認識了一幫有能量的朋友,這些朋友或許才是最大的財富。
如果說股權投資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的話,學習投資的價值就是能夠用最少的代價意識到這一點,并且有能力來參與和操作股權投資,無論是創(chuàng)業(yè)還是選擇項目,還是選擇團隊,都是需要技能的,這個技能在學校里并沒有人可以教,只能自學,從實踐中學,從挫折中學,從失敗中學。
中國30年改革開放的核心是以經濟為中心的國家戰(zhàn)略轉型,很遺憾的整個教育體系并沒有匹配這個需求,巨大的財富效應滋生了人們的欲望和野心,卻沒有給到駕馭欲望和野心的技術和心態(tài)訓練,財商教育在中國是嚴重缺位,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業(yè)教育基本是零,卻要求萬眾創(chuàng)業(yè),大眾創(chuàng)新,這個目標的背后有很多需要補的課。
這些課學校里沒有,只能從走過這段路的人身上去學,比如宗毅這樣的企業(yè)家,自己做過,敗過,成功過,而且?guī)椭渌顺晒^,他的分享就有力量,因為他做到了。
我對財務自由的理解不是有很多錢,而是有很多自由,你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可以在保證生活品質不變的前提下不用被迫去工作。
擁有自由是比擁有財富更加艱難的一種選擇。很多人擁有巨大財富的人其實并沒有真正的自由,反而是被各種應酬和關系的維護以及瑣碎的管理事宜牽絆,最重要的是停不下來,無法抽身,反過來變成老板給員工打工了。
在中國創(chuàng)業(yè)有一個潛臺詞就是需要看背景和關系,或者至少要看資源和資本,這些都是外在的東西,放眼望去,有錢有勢的富二代不少,真正能夠轉成創(chuàng)二代的卻不多,反而真正最后成功的都是在初始狀態(tài)一窮二白靠舉債賣房不留后路起家的,往往容易成事。
財富如水,需要流動,花錢如流水的本意不是紈绔浮夸浪費,而是讓你的資金如水一樣流動起來,形成正向健康的現金流,將你的每一天每一刻的每一件事都當作一種投資而不是消費,你對待工作和對待時間的角度會截然不同。
最后,附上一張腦圖,來幫助大家解讀一下宗毅的財務自由觀。感謝宗毅大哥的真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