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的靈性及文化
泰山的歷史由石頭萌發(fā),泰山的文化從石頭寫起。<<詩經(jīng).魯頌>>中歌道:“泰山巖巖,魯邦所瞻”。
巖巖,是山石疊磊、突兀的意思。凡是攀登過泰山的人無不對泰山石留下深刻的印象。 泰山石是神奇的。在古人心目中,泰山石是有靈性的. “夏 將亡,泰山石泣”,“泰山巨石自燃,漢亡之兆”等記載,不絕于史書。秦皇漢武封禪泰山,對“狀博平,圓九尺”的立石頂禮 膜拜,以為泰山和泰山石能福佑社稷平安。
唐宋以后,泰山制石開始流行于民間。“多于村落街口立石,曰“泰山石敢當”,百姓們認為泰山石可鎮(zhèn)災(zāi)厭殃,保佑村宅安全。這一泰山石崇拜現(xiàn)象逐漸演變?yōu)槊耖g風俗,至今在華北地區(qū)的農(nóng)村,仍可看到泰山石敢當?shù)挠白印L┥绞耶旓L俗還波及至東南亞華人中間,日本京都民族博物館就收藏有沖繩出土的泰山石敢當制石。
今天,在泰山上常??煽吹侥切W發(fā)斑白的海外游子,神態(tài)莊重地揀起一枚泰山石收藏起來
泰山石文化
中國向有“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之說,奇石的形體、紋理、色澤再現(xiàn)了自然萬物,人們可以從奇石領(lǐng)略大自然的神韻,人與石頭相溝通,達到賞石的最高境界---回歸自然,心曠神怡,起到陶冶情操、凈化靈魂的作用,培養(yǎng)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思想品格。
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就論述過“君子比德于玉焉”的“天人合一”的賞石美學(xué)。人們玩賞奇石最注重的是天然美,哪怕一絲一毫的人工雕琢也是對天然美的破壞。泰山奇石正是這種“雖由天作,宛如人為”、具有天然美的頑石。受到中國(包括海外華僑華人)賞石界的特別青睞。
我國古代有一種“五方說”,把季節(jié)、顏色、方位等結(jié)合起來以辨吉兇。泰山在東方,屬春,為青帝神的化身,是五岳之宗,降吉賜福之地。《史記》云:“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古者封泰山者七十二家”。秦、漢、唐、宋歷代皇帝封泰山求國泰民安的聲勢均非常之大。老百姓登泰山朝圣求平安者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人們篤信泰山是神山,泰山石是神石。
世界上古老文明的民族,大都有本民族的神山,如古希臘的奧林匹斯山,古印度的須彌山,日本的富士山。神山是人類史前文化的載體,是民族精神的象征。神山之石則是神山的象征。泰山主峰東北八里磨山有幾十噸的巨石塊壘成的石圈,古籍《泰山道里記》稱“五女圈石”,《泰山述記》亦云此為“仙人牧地,巨石環(huán)列,秀麗異他處”,“為五仙女為之”。
人類學(xué)家考證,此為遠古人祈求與上天溝通---祭天的場所,是世界巨石文化遺址之一。至于如此巨大的頑石,古人是怎樣搬運至高山之巔的,至今仍是個謎?!渡袝碡暋菲d,夏時“泰山怪石”即是進獻大禹的貢品?!短┥街尽吩疲呵厥蓟?、漢武帝等封禪泰山時,均對頂峰“狀博平、圓九尺”的立石頂禮膜拜。立一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頭,是我國民間流傳至今的鎮(zhèn)災(zāi)壓殃的習(xí)俗。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毛澤東主席紀念堂也特意選用泰山石做基石。所以我國歷代賞石家無不以在室內(nèi)或案頭置一塊泰山奇石為得意之舉。
泰山奇石不僅在石文化中因內(nèi)涵豐富而珍貴,亦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泰山奇石多出泰山谷底。泰山峰高谷深,水流落差大,沖刷力猛,每到雨季山洪卷頑石滾滾而下,千萬年來沖刷出無數(shù)卵石。泰山為火成巖,石質(zhì)堅硬,卵石特別光潔滑潤,晶瑩明亮,石色鐵青,紋理雪白,造型千姿百態(tài),圖案千變?nèi)f化,有玩賞收藏價值的奇石所崇尚的形、紋、色、質(zhì)、音,無不具備。尤其紋理圖案與石體本身在色澤上反差大,特別醒目,直觀性強,有奇美、壯美、精美、粗獷美的不同特色,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泰山石上各種各樣的人物、動物、植物、景物、文字,或像得逼真,有純真之美;或似像非像,有朦朧之美;或像國畫藝術(shù)大寫意,速寫,簡筆勾勒,余味無窮;或像運用西方印象主義、象征主義藝術(shù)手法創(chuàng)作的油畫,蘊涵豐富。而且能夠勾起人們的聯(lián)想,有意境美和禪定美。欣賞泰山石,可以使人領(lǐng)略大自然造化的神韻,出神入化,有回歸自然之感,使人切實體會到“天人合一”的真締,達到佛家禪定的境界。
我國古代有一種“五方說”,把季節(jié)、顏色、方位等結(jié)合起來以辨吉兇。泰山在東方,屬春,為青帝神的化身,是五岳之宗,降吉賜福之地?!妒酚洝吩疲骸白怨攀苊弁蹶聡L不封禪”,“古者封泰山者七十二家”。秦、漢、唐、宋歷代皇帝封泰山求國泰民安的聲勢均非常之大。老百姓登泰山朝圣求平安者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人們篤信泰山是神山,泰山石是神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