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孩子是“不知好歹”的青春期孩子呢?我是這樣認為的,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對不請自來的關注和建議感到憤怒。可是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樣的:我是為你好!父母的這種心理讓孩子不領情,感到反感。我們就把這些孩子叫作“不知好歹”的青春期孩子。
“準備考試了,你還整天玩手機,不好好復習,讀書不得,以后就只能做苦力活,……”
“皮膚那么黑,還穿純白的衣服,顯得更黑了,難看……”
“你看你,我什么活也不讓你干,就學習,還考得這么差勁……”
“小紅那孩子,從小爹媽不管,學習又差。以后不要跟她玩了……”
有些家長經(jīng)常把類似的話掛在嘴邊,看似沒有錯,出發(fā)點是好的,都是“我是為你好”,其實這些貶低孩子的話讓孩子反感和嫌棄,心受傷,變得更沉默了,不愿意跟父母溝通。
到底該如何跟“不知好歹”的青春期孩子溝通才有效呢?我認為要做到三點:
1.不要當孩子的面直接說孩子的缺點。孩子一旦做某些事父母看不順眼的,父母千萬別當面直接貶低孩子,這樣會刺痛孩子脆弱的心靈,他們會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跟父母對抗到底,不如換種委婉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
2.父母要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做出真誠地回應,要認同孩子的某些感受。但是認同感受并不是說認同孩子的行為。我覺得認同感受一定可以改變孩子的行為。這種改變有利于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
3.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多說一些關心孩子的話。父母要多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點,要理解他們的某些怪行為,尊重孩子,用心去關心孩子。多跟孩子聊聊興趣愛好,并給予支持與鼓勵。
我相信,如果父母能做到以上三點,孩子應該不至于跟父母背道而馳。他們應該會越來越放開自己,更愿意跟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夠開心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