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哥分享早癌知識
小晨平時工作日不和父母同住,每到周末回家爸媽都要給她煲上一鍋湯補一補,老一輩的人經(jīng)常說喝湯養(yǎng)人,事實上是湯雖好,但倘若喝湯的方式不對,也會帶來危害。
每次小晨周末在家最常聽到父母嘮叨的話就是別玩手機了趕快吃飯,趁熱把湯喝了,然而事實上過度追求“熱度”反而不好,因為經(jīng)常吃太燙的食物會增加口腔癌、食管癌的風險。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感受吃了火鍋或者太燙的食物后牙齦和上顎有紅腫麻木的感覺,其實這個時候口腔黏膜已經(jīng)被燙傷了。如果長期讓黏膜處于燙傷狀態(tài)很容易誘發(fā)黏膜相關(guān)的癌前病變。對人體來說,口腔和食管的表面有一層嬌嫩的黏膜,食物的溫度、硬度都可能會對其造成傷害。
食物經(jīng)過口腔到胃部的過程中,大約需要10秒中,也就是說你每吃一口剛燙好的毛肚、鴨腸口腔和食管就要承受10秒的痛苦。偶爾吃頓火鍋燙傷黏膜也還好,黏膜會自我修復(fù)。然而有的人的飲食習(xí)慣就是偏愛燙的食物,這樣就會導(dǎo)致食管長期處于損傷-修復(fù)-損傷-修復(fù)的過程中,如果食管口腔內(nèi)的細胞未被修復(fù)好就會導(dǎo)致異型性細胞越來越多,口腔癌變就會悄悄盯上你。
對口腔和食管來說,它們都更喜歡低于10-40 ℃的食物,50-60 ℃的食物勉強可以接受,超過65 ℃的食物就會對其造成傷害。不說不知道,其實生活中很多食物都超溫度了,剛煮好的粥放置20分鐘后居然還是80 ℃,更別說爸媽早上剛煮好的餛燉面條了。生活中很多65 ℃的食物,在無形中默默對你的口腔和食管黏膜造成傷害。所以以后在吃東西的時候最好等到溫度在60 ℃以下再食用,兒童的黏膜更嬌嫩一些,溫度控制到50 ℃以下更好。如果你的家人喜歡趁熱吃,下次記得提醒他們多晾十分鐘再吃。這里有最貼近生活的防癌小妙招以及早癌篩查方案,不給癌癥可乘之機,守護好大家的健康。
文章來源:ECS早癌篩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