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那對形似“腰子”的器官,民間甚至有吃“腰子”補腎的說法。其實,中醫(yī)的“腎”并不等同于西醫(yī)上的“腎臟”。
腎在中醫(yī)里的概念,主要從功能角度出發(fā),涵蓋了人體的生殖、泌尿、神經、骨骼等多個系統(tǒng),比起特指某個部位,它更像是身體狀態(tài)的一種表述。
所以,“腎虛”的意思并不是指腎臟出現(xiàn)了疾病,而是身體這個整體都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哪哪兒都不行,就像“身體被掏空”一樣。
腎虛和“不行”有關嗎?
當然有關,剛剛已經說了,中醫(yī)的“腎”涵蓋了生殖系統(tǒng)。
而對于男性朋友而言,最關鍵一點就是——腎還是生殖能力的主宰者。
所以男人一旦腎虛,床上的表現(xiàn)一般都會不如人意。
腎虛沒有實證,只有虛證,嚴格劃分分為陰、陽兩類:
腎陰虛
癥見面色憔悴,骨痿消瘦,腰脊酸痛,低熱顴紅,五心煩熱,咽干盜汗,耳鳴耳聾,齒搖發(fā)脫,夢遺尿多,頭暈目眩等。
造成腎陰虛的原因主要是:稟賦不足(就是先天的),虛勞久病,年老體弱,現(xiàn)代年輕人就是熬夜(熬夜最傷陰)或縱欲過度,或麻辣燒烤火鍋這些辛辣溫燥的食物吃太多。
腎陽虛
癥見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腰脊冷痛,尿頻或尿少浮腫,性欲減退,慢性腹瀉等。
造成腎陽虛的原因:先天的,年老體衰,久病不愈,縱欲過度,其他臟腑病變累及于腎而導致的。
近代著名的中醫(yī)男科學家徐福松教授也認為:以陽痿為例,當今太平盛世,陰虛者十有八九,陽虛者僅一二耳。
雖然腎中的陰精與氣陽雖然都和陽痿的發(fā)生密切相關,但究其本質,腎中陰精的盛衰,才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
腎虛怎么補回來?
《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等醫(yī)學著作,都對腎虛的病機、補腎的方法和方劑藥物有所記載。
腎陰虛者首選六味地黃丸。
方中六味藥合用,以熟地黃,山萸肉,山藥分別滋養(yǎng)肝,脾,腎三臟,以澤瀉,茯苓,丹皮三瀉為佐,是一款滋陰補腎、養(yǎng)生保健的千年良藥。
除此之外,知柏地黃丸、左歸丸、大造丸也是治療腎陰虛的常用藥。
陰精補足后,火氣得以清瀉后,讓男性變得更持久。
而腎陽虛者則可服用金匱腎氣丸。
方中八味藥合用,比六味地黃丸多了附子和桂枝這兩味補陽藥物,便有了溫腎助陽,化氣行水,補益氣血等功效,是陰中求陽的極品藥方。
不過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用食補的方法,來為機體補充足夠的營養(yǎng)。腎陰虛者可用枸杞、銀耳、海參、甲魚來滋補;腎陽虛則可通過鹿茸、肉桂、羊肉、益智仁、補骨脂來進行補充。
總之,治療腎虛一定要咨詢專業(yè)中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慢慢調理,切不可急于求成,盲目補腎,否則只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