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女性生育年齡逐漸推遲,從來沒有生育過的女性患子宮腺肌癥的風險逐年攀升。該病的特征是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從而造成月經量增多、月經期延長和痛經等。日常應積極識別子宮腺肌癥,明確診斷后科學規(guī)范治療,以免影響生育能力。
哪些疾病易跟子宮腺肌癥混淆?
1、子宮內膜異位癥
該病的多個癥狀跟子宮腺肌病差不多,包括月經異常和痛經。通過婦科檢查能觸及跟子宮相連的腫塊,三合診檢查時能捫及結節(jié)且有觸痛感,單側或兩側附件處能觸摸到囊實性包塊,活動性比較差。通過B超和核磁共振檢查能幫助鑒別,不過部分子宮腺肌癥往往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
2、子宮內膜病變
如果出現異常子宮出血,需跟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癌區(qū)分,通過做宮腔鏡來獲取子宮內膜且做病理檢查。
3、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表現為月經量增多、月經期延長等,表現跟子宮腺肌癥差不多。做婦科檢查時可觸摸到子宮增大,特別是黏膜下肌瘤,較大的肌壁間肌瘤,往往被誤認為是子宮腺肌病。不過,子宮腺肌病所造成的繼發(fā)性痛經最為顯著,子宮呈現均勻性增大,通過超聲和外周血CA125檢測能診斷。
哪些方法能明確診斷子宮腺肌癥?
1、查體
婦科體檢時子宮均勻性增大,又或是不規(guī)則且局限性隆起,質地比較硬且有明顯的壓痛感。
2、實驗室檢查
子宮腺肌癥患者CA125指標升高,該指標異常升高時應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癥和上皮性卵巢癌。
3、影像學檢查
陰超是診斷該疾病的首選方法,能了解子宮大小和形態(tài),判斷子宮內膜以及子宮肌壁回聲。通過磁共振成像檢查能鑒別是子宮腺肌癥還是子宮肌瘤,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4、病理檢查
病理檢查是確診子宮腺肌癥的依據,檢查結果顯示:子宮肌層中有子宮內膜異位腺體和間質,呈現島狀分布。
溫馨提示
只要患者無癥狀、沒有生育需求,可以先繼續(xù)觀察;癥狀比較輕,有生育需求,快要接近絕經期時可以嘗試著用藥治療,但停止用藥后癥狀有可能會復發(fā)。有生育需求或年輕、病灶局限且癥狀嚴重者應采取病灶切除術,術后用科學避孕,懷孕后應勤做檢查,以免造成子宮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