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和在外進餐也是使脂肪含量升高的原因之一。
自古以來有將酒稱作“百藥之首”的說法,酒具有很好的藥效。適量飲酒對身體也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例如,適量飲酒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同醇為什么會增加,目前我們還不知道其詳細的原因,但是由此我們還是對它預防動脈硬化的效果抱有期待。
另外,適量飲酒可以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減輕精神壓力為心臟帶來的負擔。
當我們感到壓力時,一種叫做應激激素兒茶酚胺的物質就會由血液分泌出來。兒茶酚胺一方面為應對應激反應而增加心臟的輸出血液量,另一方面還會收縮全身的血管,使血液變得很難流動,使血壓上升。
如果慢慢地飲酒,會使身體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應激激素兒茶酚胺的分泌就會減弱。因此,血管被擴張后血壓就降下來了,會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
但前提是要飲酒適量。如果酒精攝取過多,血管會過于擴張,反而會使血液中的兒茶酚胺增多,心臟的跳動加快,又會使人陷入與壓力狀態(tài)下相同的狀況。
那么,多少是適量呢?
雖然存在個體的差異,但是根據在世界60個地區(qū)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不會使血壓上升的1周酒精攝取量是300m1以內。平均起來1天約40m1。
如果將這個數(shù)值折換成啤酒則是750m1(1大瓶)、威士忌為60m1(單份2杯)。如果飲酒量超過這些,那么1周要設1~2天為肝休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