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治療當(dāng)以清熱利濕止癢為主,宜采取內(nèi)外合治的方法。
一、辨證選方
濕熱蘊(yùn)結(jié)
治法:清熱化濕止癢。
方藥:瀉黃散加味。藿香、茯苓皮、炒黃柏、炒黃芩各6g,生石膏10g,山藥、防風(fēng)、焦山梔各4.5g,甘草3g。
二、專方驗方
1.地丁10g,黃柏、苦參、地膚子、白鮮皮各5g。每日1劑,水煎服。
2.苦參、黃柏各10g,荊芥、防風(fēng)各5g。每日1劑,水煎服。
三、其他療法
(一)熏洗法
1.黃柏20g,苦參、白鮮皮、蛇香草各15g,金銀花、土茯苓各10g。煎湯外洗,每日1次。
2.虎杖30g,土槿皮、苦參各20g。每日1次,煎湯外洗。
(二)外搽法
1.黃柏、黃連各15g,冰片0.5g。共研細(xì)末,制成膏劑,高壓消毒后外用,每日1次,外搽適量。
2.黃連、青黛、芒硝各15g,冰片1.5g,上藥共研細(xì)末,每日1次,涂搽外陰患部。
四、中成藥
1.紫草油:具有清熱涼血、消腫止痛之作用。主治癰疽潰瘍等,可用于細(xì)菌感染所致的嬰幼兒外陰炎。每1~2日涂藥1次,適量攤于紗布上貼敷患處。
2.婦炎平膠囊: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帶、殺蟲止癢之功效。主治各種外陰炎、陰道炎,可用于治療嬰幼兒外陰炎。每次藥粉適量外涂,每日l~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