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白斑多見于30~60歲的女性,偶見于年青女性及未成年患者,發(fā)病的原因不明確。外陰變白并非單一病癥。外陰白斑變系指一組女陰皮膚、黏膜營養(yǎng)障礙而致的外陰組織及色素改變的疾病。外陰白斑的發(fā)病可能與長期濕潤的刺激瘙癢、某些營養(yǎng)缺乏、代謝紊亂等因素有關。外陰白斑多發(fā)生于中年以上的婦女,外陰白斑主要表現(xiàn)為外陰瘙癢和外陰皮膚色素及彈性改變。
據(jù)婦科專家介紹:外陰白色病變與肝脾腎等功能失調有關,濕熱之邪傷及腎、肝、脾三經(jīng)經(jīng)脈,致使外陰發(fā)生瘙癢、腫痛甚或潰瘍。中醫(yī)在治療時按體質來進行辨證治療。
下面具體介紹中醫(yī)辨證外陰白斑的全面知識。
一、外陰白斑的發(fā)病的原因病理
沖任督三脈一源而三歧,同出于胞中,循經(jīng)外陰和陰戶,著精血兩虧,則影響沖、任、督三脈的正常調劑功能,以致陰部皮膚失去滋養(yǎng),引起局部病變。引起上述病理改變的原因有:
1.濕熱下注,外陰濕熱久留不去,浸漬外陰而致。
2.肝郁化火,久郁化火,移于外陰,熱灼脈絡而致。
3.氣血衰弱,氣血素虛,外陰脈絡失養(yǎng)而致。
4.肝腎陰虛,素體肝腎陰虛,沖任不足,外陰失養(yǎng)而致。
5.腎虛精衰,素體腎虛或久病及腎,腎虛精衰,督脈衰弱,外陰失養(yǎng)而致。
二、外陰白斑的診斷要點
根據(jù)外陰瘙癢,外陰皮膚色素減退,但必需做活組織切片檢察,才華診斷本病。
三、外陰白斑的辯證分型
1.濕熱下注,外陰白色病變,皮膚濕潤浸漬,帶多色黃,外陰瘙癢。苔黃膩,脈細滑。
2.肝郁化火,外陰白色病變部位皮膚干燥皸裂,瘙癢,帶多色黃,心煩易怒,溲赤便秘。苔黃,脈弦。
3.氣血衰弱,外陰萎縮型營養(yǎng)不良為主,外陰有硬化性苔癬,萎縮性改變,頭暈眼花,面色萎黃,心悸乏力。苔薄,舌淡,脈細弱。
4.肝腎陰虛,外陰萎縮性改變,干燥萎枯,瘙癢帶少,陰道干澀。頭暈眼花,腰膝酸軟,口干,舌紅,脈細沉。
5.腎虛精衰,外陰萎縮性改變,干枯皸裂,腰酸膝軟,四肢畏冷。舌淡胖,脈沉細弱。
四、外陰白斑的分型治療
1.濕熱下注治法:清熱利濕除斑。
方藥:地膚子湯(驗方)加減。
地膚子15克苦參12克黃柏10克薏苡仁12克萆粟12克六一散12克(包煎)防風9克茵陳9克玄參10克敗醬草12克加減:帶多色黃,浸潤外陰者,加知母10克、黃柏9克、五倍子10克、白術12克;陰癢難忍者,加白毛藤15克、赤芍12克、土茯苓15克。
2.肝郁化火治法:清肝瀉火除斑。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龍膽草9克茵陳10克生山梔9克生大黃3克(后下)黃柏9克白鮮皮15克馬鞭草15克蘇木12克澤瀉10克加減:外陰皮膚干燥皸裂者,加麥冬15克、知母12克、阿膠9克(烊沖)、赤芍10克;大便秘結者,加麥冬12克、瓜簍仁9克(打)。
3.氣血衰弱治法質氣養(yǎng)血除斑。
方藥:八珍湯加減。
黨參12克黃芪10克白術9克茯苓10克當歸9克大白芍10克熟地10克阿膠9克(烊沖)仙靈脾9克蛇床子10克炙甘草3克加減:外陰萎縮者,加山茱萸9克、知母10克、巴戟9克、**羊藿12克、制首烏12克。
4.肝腎陰虛治法:滋腎養(yǎng)肝除斑。
方藥:左歸丸加減。
大生地15克淮山藥10克山茱萸9克菟絲子12克枸杞子10克懷牛膝9克龜版膠12克(烊沖)蛇床子10克女貞子12克巴戟肉9克柏子仁9克加減:陰道干枯而癢者,加黃精12克、制首烏10克、當歸9克。
5.腎虛精衰治法:益腎填精除斑。
方藥:右歸九加減。
熟地12克淮山藥10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10克杜仲10克菟絲子10克制附子9克(先煎)鹿角膠12克(烊沖)黃精10克黃芪12克。
五、中成藥治療外陰白斑
1.龍膽瀉肝丸逐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肝郁化火者。
2.左歸丸逐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肝腎陰虛者。
3.右歸丸逐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腎虛陽衰者。
4.十全大補丸逐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氣血衰弱者。
5.大補陰丸逐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陰虛者。
六、外陰白斑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注意哪些事項?
1.本病長期不愈有惡變可能,在治療過程中應緊密隨訪,必要時反復作病理檢察。
2.維持外陰清潔,徹底治療陰道炎、外陰炎,幸免用手抓外陰部,幸免用燙水擦洗外陰。
3.增加營養(yǎng),包括維生素攝入,維持情緒明星。
相關閱讀:外陰白斑是否具有遺傳性?如有健康疑問,可到全球醫(yī)院網(wǎng)公眾號(webQQYY)咨詢。(責任編輯:柯秦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