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將肥胖分成胃火偏旺,脾虛不適感,痰濁內(nèi)盛,氣滯血瘀等型。中醫(yī)治療肥胖以健脾益氣,化痰利濕為主。
中醫(yī)治療肥胖驗(yàn)方:
1.決明子,山楂各12g,綠茶9g。水煎代飲。有清瀉胃火作用,比較適用于胃火偏旺型病人。
2.烏龍茶,蓮葉,芎藭,決明子,人參葉各9g。水煎代飲。有清瀉胃火作用,比較適用于胃火偏旺型病人。
3.云苓15g,冬術(shù),山藥各12g,人參9g,澤瀉30g。用水煎服。有健脾利濕作用,比較適用于脾虛不適感型病人。
4.山蒼術(shù)12g,黃芪,制首烏,生山楂各15g。用水煎服。有健脾利濕作用,比較適用于脾虛不適感型病人。
5.云苓皮,檳榔皮,桑根皮各15g,橘皮10g。用水煎服。有健脾利濕作用,比較適用于脾虛不適感型病人。
6.半夏60g,云苓30g,商殼15g,風(fēng)化硝7.5g。皆是末,用生姜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回30丸,并用生姜湯送服。有化痰瀉濁作用,比較適用于痰濁內(nèi)盛型病人。
7.何首烏,夏枯花,山楂,澤瀉,鮑魚(yú)殼,蘿白子,茶葉各10g。用水煎服。有化痰瀉濁作用,比較適用于痰濁內(nèi)盛型病人。
8.當(dāng)歸12g,紅花,四花青皮各6g,生山楂15g。用水煎服。有理氣活血作用,比較適用于氣滯血瘀型病人。
9.生地黃12g,赤芍15g,砂仁10g。用水煎服。有理氣活血作用,比較適用于氣滯血瘀型病人。
中醫(yī)治療肥胖食療方:
1.猴頭菇,香菇,蘑菇各150g,龍井綠茶5g,澤瀉,生山楂各10g,橘皮5g。先將后四味裝于布袋中,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再將猴頭菇,香菇,蘑菇入油鍋炒熱,倒進(jìn)藥汁,煮后出鍋食用。
2.烏龍茶3g,槐角18g,首烏30g,白瓜皮18g,山楂肉15g。先將后四味共煎,去渣,以其湯沖泡烏龍茶代為茶飲用。
3.赤小豆100g,生山楂15g,大棗5枚,粳米50g。把前三味放進(jìn)鍋里同粳米煮粥,頓服,每天一回,4星期為一個(gè)療程。
4.炒山楂片15g,雞內(nèi)金一個(gè),粳米50g。把山楂片穩(wěn)火燒黃,同粳米同煮到爛,雞內(nèi)金研成細(xì)末,倒人粥中,稍等片刻就可以食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