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篇終接混?!勌扑卧娫~的以景收結(jié)[文學論壇]

篇終接混?!勌扑卧娫~的以景收結(jié)

2012-04-08

 
        開 頭 的 話       T''<yS  
        那天海峽彼岸的小mm在“唐詩接龍”時,用了李白詩句“屢讀青苔篇”,尾字“篇”續(xù)接難度很大。俺找了好半天,找到了杜甫詩句“篇終接混?!?,方才接上去。 7!\zo mx  
        “篇終接混?!弊x來不大好懂,又在網(wǎng)上搜了搜相關(guān)的詮釋文章與大家分享。 W+5. lf=2>  
7R# }AQ   
        要談詩歌的以景收結(jié),自然要從詩歌“結(jié)尾”和描寫的“景物”兩方面進行論述。 =%c\<<]aV  
    詩的結(jié)尾也叫收束、結(jié)句、落句、尾句。歷來的詩論對于詩歌的結(jié)尾都非常注重:“對句好可得,結(jié)句好難得”(1);“七言律不難中二聯(lián),難在發(fā)端及結(jié)句耳”(2); “詞起結(jié)最難,而結(jié)尤難于起”(3)。可見詩歌的開頭和結(jié)尾至為重要,而詩意的完整、詩的韻味含蓄與否,則更取決于詩歌結(jié)尾的好壞。 D3%2O`9  
    那么好的結(jié)尾應(yīng)是怎樣呢? PTqia!  
    古代文論也有闡述:“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無回”(4);“當如撞鐘,清音有余”(5);“須結(jié)得有'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之妙乃得”(6)。這都是用形象化的語言,強調(diào)詩詞的結(jié)尾要有韻味,要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 D2=zrU3Y64  
    詩歌結(jié)尾的具體手法多種多樣,以景收結(jié)是其中較好的一種。 ga(k2Q;y  
    以景收結(jié)歷來有不同稱謂,在《文鏡秘府論》中被稱為“含思落句勢”,沈義父把它叫作“以景結(jié)情”(7),李嘉言先生則從與“卒章顯其志”(8)這種手法相對的角度,截杜甫詩句“篇終接混?!保瑪嗾氯×x,作為這種表現(xiàn)手法的名稱,但如果獨立使用,似乎不夠通俗和明確。至于林東海先生把它稱作“興法”,本人實在不敢茍同,這留在下面談。為了表達得通俗、簡潔和明確,本人以為還是把它叫作“以景收結(jié)”為好。 (.VS&Kv#U  
    以景收結(jié),顧名思義就是詩歌用景物來收尾。具體說,它是詩歌作者在詩歌結(jié)尾用帶有一定情調(diào)、色彩或音響的自然景物畫面,來表達豐富而難以言傳的思想感情內(nèi)涵,構(gòu)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從而使讀者感到余韻無窮、玩味不盡的一種表現(xiàn)手段。 `uH7~ r^  
    以景收結(jié)作為詩歌構(gòu)思的有機組成部分,景也同樣是為情服務(wù)的。并且在這樣的詩歌中,它常常是詩歌意境達到情景交融的關(guān)鍵,這是它在詩歌中所處的結(jié)構(gòu)位置決定的。由于它的外在表現(xiàn)為景語,故而在情與景的結(jié)合方式上一般表現(xiàn)為融情入景。 {8oGWQgrj  
9%1J..c  
    以景收結(jié)的作用并不是單一的,往往以一種作用為主而兼有其他作用,題材不同,作用的側(cè)重也不相同。大致有四種情況。
b4WH37,lA  

    1,就情取景,渲染氣氛。 ?~!9\dek,  
    “凡詩寫事境宜近,寫意境宜遠。近則親切不泛,遠則想味不盡”(14)。這就是說,詩人要盡量利用眼前的景物,創(chuàng)造深遠的意境。這樣,讀者就容易發(fā)生感情上的共鳴,覺得詩味無窮,即所謂“真境逼而神境生”(15)。唐宋詩詞結(jié)尾的景,大都是詩中主人公或詩人眼前的自然景物,詩人往往借助與所要表達的情緒相應(yīng)的景物來渲染氣氛,使讀者受到感染,發(fā)生感情上的共鳴。如柳永《夜半樂·凍云黯淡天氣》結(jié)句就是如此?!皵帏櫬曔h長天暮”這樣帶有黯淡、凄涼特征的景物,有力地烘托了他的羈旅思歸之情。再如李白用“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送孟浩然之廣陵》)表現(xiàn)自己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江水動蕩的畫面烘托了起伏不定的離別情緒,真是“情融于內(nèi)而深且長,景耀于外而遠且大”(16)。 6U.|0mG[  
    用來渲染氣氛的景具有很強的特征性,唐宋詩詞中,常常出現(xiàn)在表現(xiàn)哀怨、悲憤、惆悵一類感情作品的結(jié)尾,用讓人感到凄涼、蕭瑟、灰黯的景物來渲染氣氛(如暮日、寒鴉、風雨、夜月等),以烘托此類情緒。這種例子最多。如: C,GZ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獓勒摹兜り査晚f參軍》 ]5Dh<QY&.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許渾《謝亭送別》 i];P!Gm  
    破驛夢回燈欲死,打窗風雨正三更?!懹巍度率呷找棺碇凶鳌?/font> (<8}un  
    詩人為了加重氣氛,還往往配上音響: y@I t#!u0  
    望君松杉夜,山月清猿吟。——常建《潭州留別》 4e#$ -V   
    惟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畎住秳e房太尉墓》 P^48]Kj7  
    落花寂寂啼山鳥,楊柳青青渡水人?!蹙S《寒食汜上作》 E)ZL+(  
    聲與景合,動人之情往往倍增。 3?@6QcHl{  
    宋詞的題材,大都是描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詞人往往局限于表達個人的情感,所以宋詞中這種用法也就比比皆是,諸如“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樓上欄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yīng)”(周邦彥《蝶戀花·早行》)等等。 U+@U/s%8  
    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描寫音樂和懷古兩類題材作品結(jié)尾的景。 l`i97P?/W  
    描寫音樂的詩歌尾句的景,除渲染氣氛的作用外,如李白的“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聽琴》),錢起的“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湘靈鼓瑟》),又是用視覺的形象來總結(jié)聽覺的感受,它們是詩人經(jīng)過美妙音樂的感染后,得到凈化的心靈的投影。詩人出神入化,說明了音樂的巨大感染力。 Y[dq"  
    大自然的景物時刻在變化,它和詩人的心情偶然湊泊就能構(gòu)成一種意境,把握一剎那間的感覺,快速捕捉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所謂“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17)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李白和錢起正是抓住了由陶醉的藝術(shù)世界回到現(xiàn)實中那一剎那的感覺,使我們“沿波討源”,具體地感受那字里行間縈繞著的悠揚的音韻,得到音樂與詩的雙重美感! 2J8:_Ql3I  
    在懷古的作品中,結(jié)尾的景既用于渲染氣氛,又暗含對比以抒發(fā)古今興亡之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用今日的頹敗和昔日的興盛對比:“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一是用古今長存的景物來對比人生的短暫或過去的盛況難久:“閣內(nèi)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閣詩》)。 ?Ve I lD  

     2,“景為我設(shè)”,意象象征。 "Y=`w,~~  
    劉熙載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故詩無氣象,則精神亦無所寓矣?!保?8)同樣,“人”的情感精神,也往往借助于具體事物。唐宋詩詞結(jié)尾的景,有的就以象征作用為主,而兼有其他作用。詩中所謂的象征,就是詩人用具體的形象表現(xiàn)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通常利用象征性的景物或借助修辭格比喻(隱喻)來完成。如李商隱的《憶住一師》: l $"hhI8  
    無事經(jīng)年別遠公,帝城鐘曉憶西峰。 G{E`5KIvm  
    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hhL",  
    詩中寫的是詩人回憶一位相識名僧的事。全詩沒有一句明寫自己對僧人的感情態(tài)度,但最后一句“大雪壓青松”的描繪,無疑象征了僧人高潔的風采,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僧人的敬慕懷念之情。 \ "$$c  
     “松、竹、梅”為歲寒三友,我國人民傳統(tǒng)的審美習慣,通常把它作為人的美好情操和品格的象征。古典詩歌中,它們的出現(xiàn)常常是和詩人要贊頌的人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具有象征意義。再如杜甫的《佳人》描寫了一個幽居在山谷中,遭人遺棄的良家清白女子的形象。詩以佳人“日暮倚修竹”這一形象作結(jié),使其內(nèi)含的象征意義不經(jīng)意地顯示了出來:“修竹”是頎長的,使人想到那女子的苗條身姿;竹是有節(jié)的,使人想到那女子的貞潔的德操。同時詩人把佳人倚修竹這一形象又安排在秋高氣爽的傍晚,晚霞給大地披上金色的彩衣的環(huán)境氣氛中,就使得佳人的形象更加秀美動人了。沈德潛說:“結(jié)句不著議論,而清潔貞正意,隱然言外。”(19) ;%B9mM#p~  
IhYR4?e  
    借助修辭格比喻來表現(xiàn)抽象的思想感情的例子也不少見,最典型的是賀鑄的《青玉案》結(jié)句: cp`J ep<T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 v"k ? e  
     這三種景物既寫出了南方“梅子黃時”的物候特征,眼前凄迷的景物烘托了“愁”情;同時又借助隱喻象征:“一川煙草”象征“愁”之無頭無緒;“滿城飛絮”象征“愁”之多;“梅子黃時雨”象征“愁”之無休無止。 32ki ?\P  
     唐宋詩詞結(jié)尾景的象征意義,也有的是靠對于景物的白描而顯示出來的,不利用象征性景物,也不借助比喻。如柳宗元的《漁翁》: //7YtK6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 prG  
     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cGlN*GJ*H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B;}jI]d[  
     自蘇軾而后的胡應(yīng)麟、王士禎,都忽視了此詩末兩句作者要表達的意趣,而對此詩予以譏評,認為:“以'欸乃一聲山水綠’結(jié)之,便成高作,下二句真蛇足耳。”(20) a=MN:s?Fc0  
     其實,《漁翁》的結(jié)句,是全詩意境的進一步開拓,是詩人所要表達的意趣的集聚點。瑞士思想家阿米爾說“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21)《漁翁》結(jié)句正是如此。詩人之所以要寫第一、二句一般漁人極普通的生活,主要是為下面四句所造成的境界創(chuàng)造條件。當“煙消日出”時,漁翁早已唱著《欸乃曲》,消失在青山綠水之間了。再回首向上游一看:湘水象從天上傾瀉而下,白云象在山巖嬉戲追逐。這是一幅令人忘情絕念的仙境圖。如果以“欸乃一聲山水綠”收結(jié),雖然也有聲有色,但作者所要表達的那無榮華之念、無名利之心、無塵世之欲的思想就被拒之門外了。 ;Nn(  
     王維的“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酬張少府》)表現(xiàn)的也是同樣的情趣,但在表達方式上卻稍有不同:王維詩結(jié)句可以說是借助了修辭格比喻(即隱喻),用漁人逍遙自在的形象,象征了要表達的情趣;而《漁翁》結(jié)句則是對漁翁生活直接描繪的延續(xù),只是從漁翁眼中的“巖上無心云相逐”的景象里,才隱約透露出詩人的心微。 o/{`\4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景收結(jié)中的比,和其他用比的方法不盡相同。具體說,它不是以“物”相比,而是以“景”相比,是以物與物構(gòu)成關(guān)系所形成的境界、意象,來寄托詩人的某種思想或情趣,因而具有不定性的特點。欣賞者的個性、審美經(jīng)驗的差別,對于它的理解也會有差異。康德對此有過解釋:“我們所說的審美意象是指想像力所形成的一種形象顯現(xiàn),它能引人想到很多東西,卻又不可能由任何明確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達出來,因此也沒有語言能完全適合它,把它變成可以理解的。……”(22) @[r[l#4yUi  
     正由于此,詩人在詩尾運用象征意義的景就會使“觀念在形象里總是永無止境地發(fā)揮作用而又不可捉摸”(23),使讀者的想像在形象提供的藝術(shù)空間中自由飛翔,不斷發(fā)現(xiàn)它所顯示的更深邃、更幽微的意義。 #*iUZo  

      3,旁入他意,宕出遠神。   
     收句非繞回,即宕開,其妙在言雖止而竟無盡”。(24)唐宋詩詞尾句的景,有的對于全詩要表達的思想看上去似乎并沒有什么聯(lián)系,在創(chuàng)作上它是詩人把表達的思想進而外延、擴散,擴大詩的藝術(shù)空間的一種手段;對欣賞者來說,它則是使讀者的思想升華,使審美聯(lián)想飛騰起來的跳板。如杜甫的《縛雞行》: ~@'wqGTp  
     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 OJe!K:  
     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 IW\^-LI.  
     蟲雞于人何厚???吾叱奴人解其縛。 EE"8s7ZF  
     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c,1  G+.  
     這首詩的結(jié)句是從雞蟲不能兩全這件生活瑣事中,引起了深沉的感觸,那就是人的得失,但又不直接點破,而是宕開一筆地描繪出詩人倚閣望遠深思的形象,真是“多少欲說事,盡在不言中”,它使人想到封建社會中人的宦海沉浮、命途窮通等等,也是象雞蟲得失那樣沒有竟時的?!敖Y(jié)句之妙,非他人所能跂及”(25);“旁入他意,最為警策”(26)。——這種用法在古代詩論中就被充分肯定。在前面關(guān)于雞蟲的描寫提供了令人聯(lián)想的依據(jù)的情況下,最后一句就成為引發(fā)人想像的導火線了。 HyzSHI  
     李德遠很喜歡這首詩,也仿作了一首《東西船行》,但結(jié)以“我但行藏任天理”,則純屬概念性的話,同杜詩的含蓄深遠、悠然不盡比起來,顯得直白淺露,了無余味。 H'WYnhU&  
     再如蘇軾的《和劉道原詠史》。作者挑燈夜讀,從仲尼、接輿、臧榖等人各種不同的處世態(tài)度上,得出了“名高不朽終安用,日飲無何計亦良”的結(jié)論。當他掩上史書,才注意到窗外傳來的浪浪滔滔的山雨聲。最后“獨掩陳編吊廢興,窗前山雨夜浪浪”一句,既寫出了由讀史回到現(xiàn)實的感受,又是讀者聯(lián)想、深思的中介,同時還表現(xiàn)了他超然物外的心境。 38w^=" -T  
     另外“退食歸來北窗夢,一江風月趁漁船”(黃庭堅《書酺池寺書堂》);“眷然撫耒耜,回首煙云橫”(柳宗元《首春逢耕者》)也是這種用法。 EXSJ@k6=8s  
     可以看出,這種用于宕出遠神的景,有一共同特點,那就是,它多出現(xiàn)在詩人由于受某件事啟發(fā),獲得了哲理性的思想,或者由這件事想到了與此相關(guān)或相類似的事物的作品中,讓欣賞者自己去開掘那沒有說出的思想。古希臘赫拉克利特說:“不同的音調(diào)造成最美的和諧。”(27)由于這種景語和前面詩要表達的本旨在內(nèi)容上有著一定的距離,所以常常收到美學上“離遠合奇”的藝術(shù)效果。 m"!SyN}&9?  

 
     4,因人寫景,篇末傳神。 Y!45Kio  
     別林斯基說:“抒情類的詩則使用形象或圖畫來表現(xiàn)沒有具形的構(gòu)成人性內(nèi)質(zhì)的情感?!币匀藶槊鑼憣ο蟮脑姼?,有時詩人利用外界某些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以及這些景物在傳統(tǒng)積淀中人們對它所形成的特定觀念,在詩尾賦予抒情主人公神情風貌,通過畫龍點睛一筆,使整個意境升華。大體有三種情形: 2FaCrc/  
     一是以壯美的景物烘托人物的英雄氣概。如王維的“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觀獵》)?!|闊、遠大的境界作為將軍回首望遠造型的背景,使整個畫面氣勢雄偉,使將軍的形象顯得威武矯健,給人留下了完整的印象。所以沈德潛稱贊說:“結(jié)亦有回身射雕手段。
L4B/ g)K  
     二是以優(yōu)美的形象表現(xiàn)人物美好的心靈。如李正己的《拜新月》:
. q -: 3b  
     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  &lU\9  
     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 p*5_+u  
     這或許是一個少婦在為她出門丈夫的平安而祝禱,也許是一個少女在向月老祈求讓她嫁給一個如意郎君。鮮明、生動的形象通過“北風吹裙帶”一句而定型。我們仿佛看到了在皎潔的月光下,一個女子虔誠地跪在地上輕聲祝禱,微微北風象安慰她似的輕輕吹拂著她的裙帶的情景;我們也仿佛從這個形象中,感受到了這個女子純潔、善良的內(nèi)心。 FRR05%K  
     三是用人物居住的環(huán)境來表現(xiàn)人物的情趣和精神風貌。如韋應(yīng)物《休日訪人不遇》: s<"|'~<n  
     九日馳驅(qū)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 \"$P :Uv  
     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o.d FKUe  
     詩人在奔忙了九天以后,好容易盼到了假期,于是就去尋訪他的詩友,雖然沒有見到人,但朋友居住的環(huán)境卻啟發(fā)了他:怪不得你詩的構(gòu)思,使人看了連骨頭都覺得清爽,原來你的門前是澄清的流水,而又面對白瑩瑩的滿山積雪?。‰m然他的詩友并沒有在詩中出現(xiàn),但通過結(jié)句對友人居住環(huán)境的描繪,就把友人那清爽淡雅、超然物外的精神風貌暗示給了我們。 ;v\s7y  
     另外李洞《山居喜友人見訪》結(jié)句“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和上首詩比較,從口氣上雖然有主客的不同,但其作用都在于用環(huán)境的特性來表現(xiàn)人的特性,有異曲同工之妙。 ?7V~>i8[  
 
     述事,宜實而不泥乎實。有實用而害于詩者,有虛用而無害于詩者。此詩之權(quán)衡也”(28)。唐宋詩詞結(jié)尾的景不盡是眼前之景,也有“虛”景。 LDEc}XXb  

     一是把將來會出現(xiàn)的景象放在詩尾,來為現(xiàn)時的情感服務(wù)。如李白《夜泊牛渚懷古》結(jié)句“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就是借將來會出現(xiàn)的景象來烘托自己現(xiàn)在“將軍已去、大樹飄零”的無人賞識之感,可謂意在言外,“虛用”而有益于詩。楊凝的“明朝騎馬搖鞭去,秋雨槐花子午關(guān)”(《送客入蜀》),也是這種用法。 .xwskzJ3  
     再就是用過去曾出現(xiàn)過的景象寫在尾句,來抒發(fā)自己現(xiàn)時的感情。如晏幾道的《臨江仙》尾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就是寫的過去詞人和小萍初見,小萍彈完琵琶后踏月歸去的情景,它充分說明了詞人對這一印象的久久不能忘懷,傳達了他現(xiàn)時的相思之情。李商隱“卻憶短亭回首處,夜來煙雨滿池塘”(《寄懷韋蟾》)也是此種用法。 *<S>PbqLw  

     綜上所述,唐宋詩詞結(jié)尾的景,就選景角度講,有眼前指點和借形賦情兩種情況;在情、景的結(jié)合方式上一般表現(xiàn)為融情入景的特點;它的作用常常是多方面的,在不同題材的作品中,所起作用的側(cè)重不同,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使用規(guī)律。正象李澤厚評價中國的山水畫那樣,古典詩歌結(jié)尾的自然景物也是“重視具有一定穩(wěn)定性的整體境界給予的情緒感染效果”(29),這體現(xiàn)了我們民族藝術(shù)的共同風格。 , d $"`W2  
        注: (_4DZMf  
       (1) 嚴羽《滄浪詩話》 <A=1]'1\r  
       (2)王世貞《藝苑卮言》 e`b#,=  
       (3) 徐釚《詞苑叢談》引《詞繹》 n"RV!{&  
       (4)托名白樂天《金針詩格》 ;AJQ2  
       (5) 榭榛《四溟詩話》 m-azd ~r[  
       (6)徐釚《詞苑叢談》引《詞繹》 v[|W\y@H/3  
       (7) 《樂府指迷》 ws9IO ?|&G  
       (8)白居易《新樂府序》 Ur]$@N  
       (9) 陸機《文賦》 @ :Zk,   
       (10)王夫之《姜齋詩話》 2`riI*fQ  
       (11) 王國維《人間詞話》 _rB,N#{2R=  
       (12)同上 ,.0bE 9\o  
       (13) 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篇》 8 5ET$YV  
       (14) 方東樹《昭昧詹言》 131(0nl)=I  
       (15)笪重光《畫筌》 ?110} [jw  
       (16) 榭榛《四溟詩話》 cg3}33Z;6  
       (17)蘇軾《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N(o2j3  
       (18)《世概·詩概》 ~5&4s  
       (19) 《唐詩別裁集》 :sg}e  
       (20)王士禎《漁洋詩話》 o5a=>|?p>  
       (21) 轉(zhuǎn)引自宗白華《美學散步》 ecs 0iW-,  
       (22)轉(zhuǎn)引自朱光潛《西方美學史》 wxvi)|)  
       (23)歌德《關(guān)于藝術(shù)的格言和感想》 mF\!~ag|  
       (24)引自蔡蒿云《樂府指迷箋釋》 z4SJxL  
       (25)洪邁《容齋隨筆》 7C7.}U  
       (26)陳長方《步里客談》 Su,:f_If,  
       (27)見《古希臘羅馬哲學》 4Wiy2  
       (28)榭榛《四溟詩話》 \PE;R.v_:  
       (29)《美的歷程·宋元山水意境》 I2*rtVAP'j  
       (30) 朱熹《詩集傳》 l{Df{1b.  
       (31)何晏《論語集解》 CfU|]<  
       (32) 《說詩晬語》 "wOfs$w%s  
       (33)《詩品序》 nFn!6,>E  
       (34) 見孫昌武《文學史研究中的微觀與宏觀》
 
        讀者點評:
        精品文章!不可不讀,誰讀誰受益!技術(shù),藝術(shù),哲學,理論,即深即透。標題“篇終接混?!焙苡幸馑?,說不盡的想像空間吧。 rpT.n-H>%A  
X06Lr!-%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