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剪紙
潮州剪紙明代開始流行,到清代中期在寺廟中得到迅速發(fā)展,至光緒年間達到鼎盛。剪紙題材涉及花果、走獸、人物、風景和文字圖案等,具有濃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從形式區(qū)分,潮州剪紙有純色、多色、陽刻、陰刻等類型。還有一種叫做“鏨紙”的品種,是將圖案放在色紙或金箔上,用刻刀鏨刻而成。民間剪紙藝人善于將三五張色紙疊在一起,以嫻熟的技巧剪出各種花紋圖案。如純色剪紙充分發(fā)揮出“剪”的特點,以纖細秀麗的線條配合塊面,借助夸張、變形手法創(chuàng)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剪刀味十分濃郁;多色剪紙則用多種色紙分別剪出物象的各個部分,然后再合并為一件完整的剪紙作品,生動細致,別有特色。
潮汕剪紙《孔明收姜維》
潮汕剪紙《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