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小巷是隱藏于鬧市的旁觀者,巷外是熱鬧喧囂的繁華都市,巷內(nèi)是靜悄悄、慢悠悠的閑情意趣,進退得當(dāng)、悠然自得。為挖掘蘇州巷子文化,帶市民玩轉(zhuǎn)蘇州巷子,本微信號推出《百巷蘇州》欄目。如果你也愛那一條條窄巷,可投稿到郵箱798520038@qq.com,分享你的走巷經(jīng)歷。
百巷蘇州第四十篇章
—— 大、小柳枝巷:這里的水鄉(xiāng)姑娘——
蘇州自古就是鐘靈毓秀之地
在這方水土中孕育出的姑娘
也都脾氣秉性出挑、個性鮮明
無論是溫婉的、憂郁的,還是剛烈的
都在蘇州的深街老巷中留下了
一段段纏綿悱惻的傳奇故事
今天小i帶大家逛的就是
這么兩條有故事的巷子
大柳枝巷小柳枝巷
大柳枝巷位于姑蘇區(qū)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大新橋巷北面,丁香巷南面。舊名“流真巷”,同治《蘇州府志》作柳貞巷,并注:“新橋巷北,有柳氏貞女,故名”?!秴情T表隱》中記載:“明太祖破蘇城時死節(jié),有貞女墓?!?/p>
原來民間傳說,巷子內(nèi)有個柳姓姑娘,在遭到凌辱時,至死不從,因而被殺害,里人為紀(jì)念她,將巷名改為了“柳貞巷”,漸漸地便訛傳成了“柳枝巷”。
后來巷子一分為二,就又有了大、小之分。而在小柳枝巷,也有一段傳說故事。
小柳枝巷與大柳枝巷隔了一條倉街,在其5號和6號之間的墻縫里有一貞節(jié)牌坊,建于乾隆年間。
“貞節(jié)坊”三字依稀可辨,坊柱上還刻有對聯(lián):“高堂侍疾身俱瘁,閨閣完貞血欲枯”。大意是曾經(jīng)這里有位柳姓少女,至誠至孝,為了伺候病重的母親而終身未嫁。
如今的“柳枝”二字雖是訛傳,卻甚是巧妙。女子為柳,身姿綽約,溫柔秀麗,但此二女均性格剛烈,就如柳條般看似柔軟,卻極為堅韌。
二橋一弄
柳枝巷是典型的江南水巷人家格局,南依柳枝河,西接平江河,東連內(nèi)城河。有水便有橋,兩條巷子短短幾百米,就有兩座古樸雅致的小橋。
朱馬交橋
朱馬交橋在大柳枝巷和平江路交叉口,橫跨柳枝河,舊名為朱馬茭橋。清朝康熙年間重修時,曾更名為朱馬高橋。
“茭”就是“干草”的意思,宋朝重馬政,為之設(shè)立茭草局,美其名曰“朱馬茭橋”,宋朝時,便是在這里喂食馬匹。
在大柳枝巷對面,朱馬交橋下塘,曾是原外交部長、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吳學(xué)謙的故居。
南開明橋
南開明橋位于大柳枝巷與倉街交叉口,始建于明朝早期,年代也很是久遠了。民國《吳縣志》中有記載:“南開明橋,在寶成倉南。明萬歷十六年里人龔勛重建。清乾隆四十四年重修?!?/p>
傍晚時分,吃過晚飯的居民出來溜達消食,站在橋上望望遠處風(fēng)景,看看來往行人,吹吹微涼輕風(fēng),也很是悠閑自在呢。
石人弄
在大柳枝巷中段,有一弄堂,名“石人弄”,名字有些奇怪,但其實有些來頭。
舊時這里有一座小廟,廟中供奉著一尊石像。傳說,這石像刻的是抗金名將岳飛的護衛(wèi)王璜,因為保護岳飛而受害于此,后人為了紀(jì)念他,便立廟祭祀。如今這石像藏于蘇州博物館保存。
古宅林立
大柳枝巷位于平江歷史街區(qū),古跡自然少不了。巷中的“清慎堂王宅”、“留瓠堂徐宅”、“敦仁堂鄧氏宗祠”、“文保單位楊宅”皆是建于清朝。
敦仁堂鄧氏宗祠
“敦仁堂鄧界”界碑
留瓠堂徐宅
文保單位楊宅
乾隆官井
其中清慎堂王宅內(nèi)有一門樓,字牌為“三槐門蔭”。這“三槐”是什么意思呢?
據(jù)說,北宋初年的王祜,因直言進諫而被貶襄州,他去襄州赴任前,在宅院里種下三棵槐樹代表三公,并說:“我的子孫當(dāng)中一定能有位列三公的人?!焙髞?,王祜之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因此也衍生出了“三槐王氏”之說。
雨后小巷
剛下過雨的小巷,全部都是濕漉漉的,一掃之前的悶熱感,周邊的綠樹小花像是剛洗了把臉,瞬間清爽起來。還未平靜下來的河面,暈開一圈圈漣漪,白墻黑瓦在水中時而清晰,時而模糊。
巷中的店鋪漸漸都亮起了燈,門前并未有人攬客,帶著一絲來去自如的隨意和安寧。
燥熱了一整個夏日,難得的雨后微涼天氣,居民們或是坐在河沿上,或是搬出小板凳、躺椅,在一片青草香氣中,看書的看書,聊天的聊天,靜靜地享受這一刻的安然時光。
小柳枝巷的河對面就是“愛情之園”耦園,盡頭便是內(nèi)城河,幾只游船整齊地停在河面上,這樣的景象,頗有幾分蘇州特有的水鄉(xiāng)情調(diào)。
如今天氣漸漸涼下來了,正適合來蘇州的小巷摸一摸古宅舊磚,聽一聽水鄉(xiāng)故事呢。
大、小柳枝巷:
●蘇州市姑蘇區(qū)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大新橋巷北面,丁香巷南面
第三十五期 | 可以吃的“瓦片”和“柴火”,可能就這條巷子有了!
注:文章內(nèi)容、圖片版權(quán)均為本微信號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