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政治家。《新唐書》卷二○二記載:“孫逖,博州武水人。”唐時博州治聊城,領(lǐng)聊城、武水等縣。武水縣,即今東昌府區(qū)沙鎮(zhèn)及周邊地區(qū),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屬武陽郡;唐貞觀初,改隸博州;五代周顯德二年(955年)并入聊城縣。
《新唐書》記載孫逖家族為“世推顯家”,也就是世人共同推崇孫逖家族為顯赫望族。為什么他的家族能得到這種稱譽(yù)?讓我們借助史料進(jìn)行一番探討。
三擅甲科 朝廷重臣
孫逖所處的年代,主要為開元、天寶年間。他出身于四世官宦世家,雖然官職都不是很高,但對孫逖的影響卻是不言而喻的。孫逖的曾祖父孫仲將,曾做過壽張縣丞;祖父孫希莊,為韓王府典簽;父親孫嘉之官至宋州司馬。由于家族人丁并不興旺,所以孫嘉之“少孤”,只能依外祖父家,客居涉縣、鞏縣間。武則天天冊萬歲元年(695年),孫嘉之考中了進(jìn)士,“又以書判拔萃,授蜀州新津主簿。歷曲周、襄邑二縣令”。孫嘉之有四個兒子,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長子孫逖,更是文才出眾,是唐玄宗年間的重臣。
孫逖自幼英俊有才,文思敏速。十五歲那年,去拜見雍州刺史崔日用。崔日用看不起年輕的孫逖,令作《土火爐賦》。孫逖援筆成篇,文詞事理典雅富瞻,崔日用看后大為驚嘆,遂為忘年之交。從此,孫逖身價(jià)名譽(yù)益重。
據(jù)《登科記考》考據(jù),開元二年(714年),孫逖參加了手筆俊拔科和哲人奇士、隱淪屠釣及文藻宏麗科的兩科考試??贾兄螅瑢O逖被任命為山陰尉,不久后遷秘書正字。開元十年(722年)應(yīng)制登文藻宏麗科。孫逖一共參加了三科考試,均為第一名,因此史書上說他是“三擅甲科”,即世人所說的“狀元”。在考中文藻宏麗科之后,唐玄宗御洛陽城門時,孫逖被引見,“帝命戶部郎中蘇晉考其文才”,孫逖文筆超群,得到玄宗器重,拜左拾遺,即“掌供奉諷諫,大事廷議,小則上封事”的官員。后來又轉(zhuǎn)任左補(bǔ)闕。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孫逖入朝為起居舍人,即“掌修記言之史錄,制誥德音如記事之制”的官,并任集賢院修撰?!皶r海內(nèi)少事,帝賜群臣十日一宴。宰相蕭嵩會百官,賦《天城》《玄澤》《維南有山》等八篇,繼《雅》《頌》體,使逖序所以然?!碑?dāng)時文臣聚會做詩賦,由孫逖作序,而且孫逖能很快成篇,驚震四座。
后來,孫逖改任考功員外郎,即“掌文武百官功過善惡之考法及其行狀”之官。在職期間“選貢士二年,多得俊才,皆海內(nèi)名士”。比如,孫逖知貢舉的第一年,拔取了杜鴻漸、顏真卿等人,皆是唐朝重臣;第二年,拔取李華、蕭穎士、趙驊第人,都是聞名海內(nèi)的才士。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拜中書舍人,即在中書省“掌待進(jìn)奏參議表章,凡詔旨、制敕、璽書、冊命皆起草進(jìn)畫”之職。這時他的父親孫嘉之年已八十,仍為縣令,孫逖于是向玄宗陳情說:“臣父嘉之,雖當(dāng)暮齒,幸遇明時,綿歷馳驅(qū),才及縣令。臣夙荷嚴(yán)訓(xùn),累登清秩,頻遷省洇,又拜掖垣。地近班榮,臣則過量;途遙日暮,父乃后時。在公府有偷榮之責(zé),于私庭無報(bào)德之效。反慚烏鳥,徒廁鴛鴻。伏望降臣一外官,特乞微恩,稍占臣父?!毙凇皟?yōu)詔獎之”,升授孫嘉之為宋州司馬,并以此官職致仕。不久,孫嘉之病逝。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孫逖為父親服喪滿后,復(fù)為中書舍人,又充河?xùn)|黜陟使,也稱十道按察采訪處置使,往諸道黜陟官吏。
這期間,起草典詔誥敕的,以蘇颋、齊浣、蘇晉、賈曾、韓休、許景先及孫逖為最多,而孫逖尤善思,文理精煉,加之謙退不自夸功勞才能,人多稱贊。時任宰相、中書令兼修國史的張九齡曾看孫逖所草擬詔誥,“欲掎摭疵瑕,沉吟久之,不能易一字?!?/p>
天寶三年(744年),孫逖權(quán)判刑部侍郎;五年(746年),以風(fēng)痺求閑散官職,改任太子少詹事,即詹事府總東宮掌內(nèi)外實(shí)務(wù)的官員。上元二年(761年)卒,贈尚書、右仆射,謚曰“文”。
詩詞文章 名滿天下
孫逖的詩詞文章成就非常高,在當(dāng)時就已經(jīng)名滿天下。孫逖曾是顏真卿的主考官,又曾為顏真卿做媒,因此顏真卿一直以學(xué)生自居。孫逖去世后,顏真卿為孫逖的文集作序,即《尚書刑部侍郎贈尚書右仆射孫逖文公集序》,《東昌府志·藝文志》中簡稱為《武水孫逖集序》。這篇文章中,記錄了很多關(guān)于孫逖詩文的小故事。
吏部侍郎王樂令孫逖作《竹簾賦》,以試其才。孫逖揮筆而就,文理精妙,王樂閱后驚嘆不已,“降階約拜,以殊禮待之。”
當(dāng)時身為燕國公、兼中書令、修書使、知麗正書院事的張說,善文辭,朝廷文件多出其手,時稱“燕許大手筆”(“許”指許國公蘇颋),他見孫逖策論文章,“覽其策而心醉”,“命子均、垍‘施仲伯之禮’,逖每日游其門?!?/p>
還有攻文善書、尤其擅以行楷寫碑文的北海太守李邕,從陳州回京,將自己的詩文繕寫成集送給孫逖賞閱,以托知己。
黃門侍郎李皓出鎮(zhèn)太原,上表請孫逖為幕府。李皓在鎮(zhèn),與蒲州刺史李尚隱游于伯樂川,孫逖為他們寫游記,文士盛贊之。稱“《伯樂川記》及諸碑,皆卓立千古”,傳遍城中。
可以看出,孫逖在當(dāng)時文壇的地位是很高的,正如顏真卿稱贊的那樣,“人文之宗師,國風(fēng)之哲臣”。
孫逖的作品很多,《舊唐書·藝文志》著錄其有文集三十卷;《全唐文》輯錄其文六卷,多為制誥、碑銘;《全唐詩》錄其詩一卷,五十九首;《唐五十家詩集》一百五十九卷中有《孫逖集》一卷,今有上海古籍影印本行世。其詩“古調(diào)今格,悉其所長”。有不少為歷代傳誦的名篇?,F(xiàn)錄其《宿云門寺閣》,以展示其詩的豐采:
香閣東山下,煙花象外幽。懸燈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畫壁余鴻雁,紗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夢與白云游。
云門寺在今浙江紹興境內(nèi)的云門山上,是當(dāng)時有名的隱居之地。這首詩藝術(shù)性很高,后人評論說:“全詩八句,緊扣詩題,絲絲入扣,密合無間。詩人以時間為線索,依次敘述赴寺、入閣、睡下、入夢,寫足‘宿’字。又以空間為序,先從遠(yuǎn)處寫全景,再從閣內(nèi)寫外景,最后寫閣內(nèi)所見;由遠(yuǎn)而近,由外而內(nèi),環(huán)環(huán)相銜,首尾圓合,寫盡云門寺的‘高’與‘古’。藝術(shù)結(jié)構(gòu)高超,處處都見匠心?!?/p>
孫逖的詩,對后世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如《奉和李右相中書壁畫山水》一詩,直接影響了唐代的山水詩。
子孫綿綿 家族顯赫
孫逖家族連續(xù)幾世為官,尤其是出現(xiàn)了宰相、尚書、侍郎等高官,十分顯赫,對唐代的政治也產(chǎn)生過影響,因此,《新唐書》中稱孫氏家族為“世推顯家”。
孫逖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孫宿、孫絳、孫成。
長子孫宿,初任河?xùn)|掌記;代宗朝歷刑部郎中、中書舍人等職,后出為華州刺史。
第三子孫成,字退思,以父蔭累授云陽、長安尉,歷監(jiān)察御史、轉(zhuǎn)殿中。隴右副元帥、涼國公李抱玉奏請孫成“充掌書記”,輔佐李抱玉禁暴安民,為時人所稱贊。后入朝任屯田、司勛二員外郎。后來,孫成為母服喪期間,免官。服喪期滿,出為洛陽令,轉(zhuǎn)長安令。時兄孫宿為華州刺史,因失火驚懼成瘖啞。孫成素重孝悌,急請假前往探視,但未等批回,就急赴華州。代宗不但未責(zé)怪,反“嘉其孝悌,嘆曰‘急難之切,觀過知仁’?!鄙院?,遷倉部郎中,京兆少尹。孫成出為信州刺史。這年當(dāng)?shù)卮蠛?,孫成開倉以很低的價(jià)格將糧食出售給災(zāi)民,使當(dāng)?shù)亍半m重災(zāi)無一民餓死”。孫成在任期內(nèi),信州增加了五千戶,當(dāng)?shù)匕傩照埩⒈桧炂涔Φ?,皇帝頒詔褒獎他。后轉(zhuǎn)任蘇州刺史。貞元四年(788年),改桂州刺史、桂管觀察使。孫成通經(jīng)術(shù),奏議據(jù)正。他在服喪期間,吊喪客人至,他不易服,披喪服“缞而見”??腿松桑瑔柶涔?,答曰:“缞者,古居喪常服,去之則廢喪也,而今巾幞,失矣。”
孫成的兒子孫公器,官至信州刺史,邕管經(jīng)略使。
孫公器的兒子孫簡、孫范,并舉進(jìn)士。
孫簡,字樞中。元和初進(jìn)士及第后,辟鎮(zhèn)國荊南幕府。累遷左司、吏部二郎中,繇諫議大夫知制誥,進(jìn)中書舍人。最初,孫逖掌制誥;至代宗朝,孫逖長子孫宿又居此職;憲宗朝曾孫孫簡再居此職。一家之中,有三代人為中書舍人,掌制誥,在整個唐朝也是非常少見的。會昌初,孫簡遷尚書左丞。針對當(dāng)時官職、兼職等職位的品秩與在職官位的實(shí)際品秩存在混亂的問題,孫簡向皇帝上書建言:“班位以品秩為等差,今官兼臺省,位置遷誤不可為法……舊章正可改也”。唐武宗很重視這一建議,“詔兩省官詳議,皆從孫簡請”。其后,孫簡歷任河中興元宣武節(jié)度使,檢校尚書右仆射、東都留守,官至兵部尚書。
孫簡的弟弟孫范,官至淄青節(jié)度使。
孫簡的兒子孫紓、孫徽,又并登進(jìn)士第。
不僅是孫逖的直系子孫官居顯要,其家族成員的子孫也是唐朝重臣。
孫逖有三位弟弟,分別是孫遹、孫遘、孫造。
孫遘的曾孫,也就是孫逖的三世從孫孫偓,字龍光,以戶部侍郎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鳳翔四面行營都統(tǒng),后又兼禮部尚書等職。孫偓是晚唐時期唐昭宗時期的宰相,也是孫氏家族官職最高的一位。
孫遹的玄孫,也就是孫逖四世從孫孫揆,字圣圭,進(jìn)士及第,辟戶部巡官。歷中書舍人、刑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昭宗時,晉王、河?xùn)|節(jié)度使李克用叛唐,昭宗以揆為兵馬招討制置宣慰副使,后更授昭義軍節(jié)度使,以本道兵會戰(zhàn)克用,被李克用以伏兵所執(zhí)。李克用厚禮相待揆,欲為己所用。揆大罵不屈,克用怒,使以鋸解其體,鋸齒不行,揆謂曰:“死狗奴,解人當(dāng)束之以板,汝輩安知?”行刑者如其言,“揆詈聲不輟,至死。昭宗憐之,贈左仆射。”
值得一提的是,孫揆的弟弟孫拙,有個兒子叫孫誗。孫誗是孫中山先生的三十五代祖先,是孫中山家族的南遷始祖。孫中山先生其隋唐時期的祖先在聊城定居,并以聊城故鄉(xiāng)為榮。可以說,孫中山先生是聊城人的后裔。
孫氏十世為官,一門忠烈,不愧“世推顯家”的頌譽(y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