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與舅父及崔氏文人的交往
755年,乙未玄宗天寶一四年,安祿山反。杜甫四十四歲。在長安。歲中往白水縣,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歸長安,授河西尉(河西縣故城在今云南河西縣境),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冑曹參軍。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歲暮,喪幼子。
758年,戊戌肅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復以載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歲。任左拾遺。春,賈至﹑王維﹑岑參皆在諫省,時共酬唱。時畢曜亦在京師,居公之鄰舍。四月,玄宗親享九廟,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賀蘭進明譖,貶為邠州刺史。公坐管黨,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是秋,嘗至藍田縣訪崔興宗﹑王維。冬末,以事歸東都陸渾莊。
崔興宗,生卒年不詳,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唐詩人。為王孟詩派作者之一。早年隱居終南山,與王維、盧象、裴迪等游覽賦詩,琴酒自娛。曾任右補闕,官終饒州長史。《全唐詩》錄存他的《酬王維盧象見過林亭》、《留別王維》、《青雀歌》等詩5首?!读魟e王維》中寫道:“駐馬欲分襟,清寒御溝上。前山景氣佳,獨往還惆悵。”事跡略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下》、《唐詩紀事》卷十六、《唐才子傳》卷二。
770年,庚戌代宗大歷五,杜甫卒(712-770)。杜甫五十九歲。春,在潭州。正月二十
一日,檢故帙,得高適上元二年人日見寄詩,因追酬一首,寄示漢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龜年。四月,避亂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時屬江漲,泊方田繹,半旬不得食。聶令馳書為致牛炙白酒。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別親友,泝湘而下,將出沔鄂,由襄陽轉洛陽迻邐歸長安。冬,竟以寓卒于潭岳間,旅殯岳陽。
夏日楊長寧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
杜甫
醉酒揚雄宅,升堂子賤琴。不堪垂老鬢,還對欲分襟。
天地西江遠,星辰北斗深。烏臺俯麟閣,長夏白頭吟。
江閣臥病走筆寄呈崔、盧兩侍御
杜甫
客子庖廚薄,江樓枕席清。衰年病只瘦,長夏想為情。
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溜匙兼暖腹,誰欲致杯罌。
宇文晁尚書之甥、崔彧司業(yè)之孫、尚書之子重泛鄭
杜甫
郊扉俗遠長幽寂,野水春來更接連。錦席淹留還出浦,葛巾欹側未回船。
尊當霞綺輕初散,棹拂荷珠碎卻圓。不但習池歸酩酊,君看鄭谷去夤緣。
別崔潩因寄薛據(jù)、孟云卿(內(nèi)弟潩赴湖南幕職)
杜甫
志士惜妄動,知深難固辭。如何久磨礪,但取不磷緇。
夙夜聽憂主,飛騰急濟時。荊州過薛孟,為報欲論詩。知
崔十三,杜甫的舅父。官至殿中侍御史、監(jiān)察御史,亦稱侍御。崔十一、崔二十三、崔二十四,均系杜甫的舅舅。他們與外甥杜甫多有交游唱和。
王閬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別之作
杜甫
萬壑樹聲滿,千崖秋氣高。浮舟出郡郭,別酒寄江濤。
良會不復久,此生何太勞。窮愁但有骨,群盜尚如毛。
吾舅惜分手,使君寒贈袍。沙頭暮黃鵠,失侶自哀號。
贈舅父崔十三評事公甫 |
杜甫 |
奉送二十三舅錄事之攝郴州杜甫 賢良歸盛族,吾舅盡知名。 《全唐詩》(卷233_41)
杜甫 聞道王喬舄,名因太史傳。 如何碧雞使,把詔紫微天。 秦嶺愁回馬,涪江醉泛船。 青城漫污雜,吾舅意凄然。 注:赴任青城:顧宸注:此舅氏使蜀還京,隨即有青城之命。王喬舄:《搜神記》:“漢明帝時,尚書郎河東王喬為鄴令[后漢書作葉令,喬有神術,每月朔嘗自縣詣臺。帝怪其來數(shù)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候望之,言其臨至時,輒有雙鳧自東南飛來。因伏伺,見鳧,舉羅張之,但得一雙舄,使尚書識視,四年中賜尚書官屬履也?!蓖跛脢]《杜臆》云:“青城乃神仙之窟宅,知王喬亦非泛引也?!北屉u使:《漢書·王褒傳》: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宣帝使褒往祀焉。成都有碧雞坊。紫微天:《杜臆》:“青城,縣名,在今灌縣,屬成都??h有青城山,道書謂為第五大洞寶仙九室之天,故去紫微天”。一說,紫微殿名,開元四年,召縣令策于廷,二十四年宴新縣令于朝堂,因知除授縣令,得把詔紫微也”。漫污雜:《杜臆》:“時成都尚亂,故云漫污雜”。 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嶺南掌選崔郎中 杜甫 陪章留后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 杜甫 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 杜甫 崔氏東山草堂 杜甫 有時自發(fā)鐘磬響,落日更見漁樵人。 盤剝白鴉谷口栗,飯煮青泥坊底芹。 崔駙馬山亭宴集 杜甫 洑流何處入,亂石閉門高。 清秋多宴會,終日困香醪。 奉使崔都水翁下峽 杜甫 別離終不久,宗族忍相遺。 所過頻問訊,到日自題詩。 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杜甫 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 晚酣留客舞,鳧舄共差池。 |
客至
喜崔明府相過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巿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原注:“喜崔明府相過”。明府,唐人稱縣令之詞?!芭铋T”簡陋的門?!扳浮蓖盹?。此處代指肴饌?!磅本莆唇?jīng)過濾者,即濁酒。
【賞析】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紀事詩。表現(xiàn)詩人樸厚純真的性格及喜客好客的心情。生活氣息濃郁,很是感人。
根據(jù)作者自注可知,來的這位客人是縣令,乃是主掌一縣大權的父母官。這一身分可以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杜甫當時雖然是客居他鄉(xiāng)又無官職,但在當?shù)厣杏幸欢ǖ闹?。二是說明杜甫平易近人,與鄰居們關係密切,不分彼此,與人民息息相通。
首聯(lián)寫自己生活環(huán)境的清幽,點明時間、地點和環(huán)境?!溉胡t」在古人筆下常常是與世無爭,沒有心機的隱者的伴侶。牠們「日日」到來,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幽雅僻靜。更暗示出詩人心境的寧靜和諧,毫無塵想俗念。正因如此,他才能抹去社會地位、權利給各階層的人們所造成的鴻溝和界限而完全平等相處。什麼縣令、莊稼老漢,在詩人心里,都是平等的人,這一點在封建等級制分明的社會中又是多麼難能可貴。
頷聯(lián)由外向內(nèi)轉,寫院中的情景,寫接待來客的隨便,不用特意準備,也不事先打掃一下衛(wèi)生,而是任其自然,越這樣越能表現(xiàn)主客間的默契相親。
後四句寫待客。前兩句是實實在在的家常話,聽來十分親切,我們從中很容易感受到主人盛情待客而又力不從心的歉疚之情,也暗示出主客間的深情厚誼。
尾聯(lián)筆意轉折,別開生面。前人唯指出這兩句「峰回路轉,別開境界」(喻守真語)這一點,未進一步挖掘其思想意義。實質上,這聯(lián)詩更深層次的意蘊是表現(xiàn)杜甫與普通百姓的親密關係,也說明他在這一時期裏其有平等思想的光輝。雖是商量語氣,也可看出詩人是真心邀請東院的莊稼老兒來陪這位縣大老爺喝酒的。若在平時,在其他場合,這是絕對不可想像的。而縣令與百姓的同席平等正是由於杜甫這一中間環(huán)節(jié)。這不恰恰表現(xiàn)作者的平等觀念及與人民的息息相通嗎?杜甫的這一感情又是一貫的,《又呈吳郎》詩表現(xiàn)的是更深摯的同情貧弱百姓的感情,讀來令人心靈震顫。這正是杜甫的感人之處,也是杜詩彪炳千古,一直深受後人喜愛的緣故。
本詩之結構也值得借鑒。作者兼顧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來寫,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從空間上看,從外到內(nèi),由大到?。粡臅r間上看,則寫了迎客、待客的全過程。銜接自然,渾然一體。
杜甫:毒熱寄簡崔評事十六弟
大暑運金氣,荊揚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無行舟。
千室但掃地,閉關人事休。
老夫轉不樂,旅次兼百憂。
蝮蛇暮偃蹇,空床難暗投。
炎宵惡明燭,況乃懷舊丘。
開襟仰內(nèi)弟,執(zhí)熱露白頭。
束帶負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當清霜飛,會子臨江樓。
載聞大易義,諷興詩家流。
蘊藉異時輩,檢身非茍求。
皇皇使臣體,信是德業(yè)優(yōu)。
楚材擇杞梓,漢苑歸驊騮。
短章達我心,理為識者籌。
九日藍田崔氏莊
杜甫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羞將短發(fā)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賞析】“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人已老去,對秋景更生悲,只有勉強寬慰自己。今日重九興致來了,一定要和你們盡歡而散。這里“老去”一層,“悲秋”一層,“強自寬”又一層;“興來”一層,“今日”一層,“盡君歡”又一層,真是層層變化,轉折翻騰。首聯(lián)即用對仗,讀來宛轉自如。
“羞將短發(fā)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人老了,怕帽一落,顯露出自己的蕭蕭短發(fā),作者以此為“羞”,所以風吹帽子時,笑著請旁人幫他正一正。這里用“孟嘉落帽”的典故。王隱《晉書》:“孟嘉為桓溫參軍,九日游龍山,風至,吹嘉帽落,溫命孫盛為文嘲之?!倍鸥υ诼矢畢④?,此處以孟嘉自比,合乎身份。然而孟嘉落帽顯出名士風流蘊藉之態(tài),而杜甫此時心境不同,他怕落帽,反倩人正冠,顯出別是一番滋味。說是“笑”倩,實是強顏歡笑,骨子里透出一縷傷感、悲涼的意緒。這一聯(lián)用典入化,傳神地寫出杜甫那幾分醉態(tài)。宋代楊萬里說:“孟嘉以落帽為風流,此以不落帽為風流,翻盡古人公案,最為妙法。”(《誠齋詩話》)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按照一般寫法,頸聯(lián)多半是順承前二聯(lián)而下,那此詩就仍應寫嘆老悲秋。詩人卻不同凡響,猛然推開一層,筆勢陡起,以壯語喚起一篇精神。這兩句描山繪水,氣象崢嶸。藍水遠來,千澗奔瀉,玉山高聳,兩峰并峙。山高水險,令人只能仰視,不由人不振奮。用“藍水”、“玉山”相對,色澤淡雅。用“遠”、“高”拉出開闊的空間;用“落”、“寒”稍事點染,既標出深秋的時令,又令人有高危蕭瑟之感。詩句豪壯中帶幾分悲涼,雄杰挺峻,筆力拔山,真可嘆服。
“明年此會知誰???醉把茱萸仔細看”。當他抬頭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壯觀,低頭再一想,山水無恙,人事難料,自己已這樣衰老,又何能久長?所以他趁著幾分醉意,手把著茱萸仔細端詳:茱萸呀茱萸,明年此際,還有幾人健在,佩帶著你再來聚會呢?上句一個問句,表現(xiàn)出詩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廣的憂傷,含有無限悲天憫人之意。下句用一“醉”字,妙絕。若用“手把”,則嫌笨拙,而“醉”字卻將全篇精神收攏,鮮明地刻畫出詩人此時的情態(tài):雖已醉眼矇眬,卻仍盯住手中茱萸細看,不置一言,卻勝過萬語千言。
這首詩跌宕騰挪,酣暢淋漓,前人評謂:“字字亮,筆筆高?!保ā蹲x杜心解》)詩人滿腹憂情,卻以壯語寫出,讀之更覺慷慨曠放,凄楚悲涼。
崔駙馬山亭宴集
杜 甫
蕭史幽棲地,林間踏鳳毛。
流何處入口,亂石閉門高。
客醉揮金碗,詩成得繡袍。
清秋多宴會,終日困香醪。
杜甫《崔駙馬山亭宴集》舊注辨正與系年考
陶瑞芝
杜甫集中有一首五律《崔駙馬山亭宴集》,其系年,前人所說難愜人意。全詩不長,為便于說明問題,先移錄于下:“蕭史幽棲地,林間踏鳳毛。流何處入?亂石閉門高??妥頁]金碗,詩成得繡袍。清秋多宴會,終日困香醪?!鼻宄鹫做椩凇抖旁娫斪ⅰ发僦幸稳它S鶴注說:“梁氏(權道)編在天寶十四載。是年祿山反狀已萌,七月,遣蕃將獻馬,此時上下皆憂,公豈容‘終日困香醪’?或是十三年秋作。”仇氏又云,首聯(lián)“蕭史,比崔駙馬,鳳毛謂林間遺跡。時公主蓋已逝世矣。”他解釋頸聯(lián),引述《孔氏志怪》:漢盧充家西有崔少府墓,充與崔女為幽婚,生子.臨別贈以金碗并詩,云:‘何以贈余親,金碗可頤兒?!薄⒄f:“此切崔而用之,并見公主已故。”清浦起龍《讀杜心解》附錄的《少陵編年詩目譜》,將此詩列為“天寶五載至十三載”作。在該詩注解中,對仇氏之說表示贊同:“仇云:“時公主蓋已逝世,此想當然語,卻有會。山亭當是公主墓田別館,故見‘流’門閉,有‘林間鳳毛’之感焉。否則三四之景與主家不稱也。當日楊氏專寵,于從前貴主遺蹤,罕復垂盼。而駙馬之宴集賓朋,豪興不改,亦當有新故之……
寄邛州崔錄事
杜甫
邛州崔錄事,聞在果園坊。久待無消息,終朝有底忙。
應愁江樹遠,怯見野亭荒。浩蕩風塵外,誰知酒熟香。
崔評事弟許相迎不到應慮老夫見泥雨…必愆佳
杜甫
江閣要賓許馬迎,午時起坐自天明。浮云不負青春色,細雨何孤白帝城。
身過花間沾濕好,醉于馬上往來輕。虛疑皓首沖泥怯,實少銀鞍傍險行。
晦日尋崔戢李封 |
杜甫 |
朝光入甕牖,尸寢驚敝裘。 |
【盧注】此詩諸家編入乾元元年春,公方在諫垣,此時兩京復,祿山亡,詩中不得作長鯨吞、地軸翻等語,范氏編至德二載春,此時身陷賊中,豈能為令節(jié)之飲?且朝官降賊,豈得以公侯目之?斷是天寶十五載,與《蘇端薛復筵》為一時作。是年正月,祿山遣其將寇潼關。【鶴注】唐以正月晦日為令節(jié),至德宗貞元五年正月,敕自今以后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jié),代晦日。
朝光入甕牖①,尸寢驚敝裘②。起行視天宇③,春氣漸和柔④。興來不暇懶,今晨梳我頭⑤。出門無所待⑥,徒步覺自由⑦。(首敘晦日出游。)
①何遜詩:“窗戶映朝光?!薄队洝と逍小罚骸吧滈T圭竇,蓬戶甕牖。”②尸寢,反用《論語》“寢不尸”。驚敝裘,朝光入而驚起也。③陶潛詩:“昭昭天宇闊?!雹苋罴姡骸按簹飧形倚摹!蓖豸酥短m亭集詩》:“欣茲莫春,和氣載柔?!雹菝乜禃骸靶詮褪钁?,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薄具h注】興來二句反用此語。庾信詩:“梳頭百遍撩?!雹揸憴C詩:“出門無通路?!眽翦鲈唬簾o所待,謂不待車從也。”⑦《淮南子》:“布衣徒步之人?!薄督怪偾湓姟罚骸叭曦M得自由?!?/span>
杖藜復恣意①,免值公與侯。晚定崔李交②,會心真罕儔③。每過得酒傾,二宅可淹留。喜結仁里歡④,況因令節(jié)求⑤。此往尋崔李二家。公侯皆非知己,故有免值之嘆。
①《莊子》:“原憲華冠而縰履,杖藜而應門。”魏文帝樂府:“何不恣意遨游,從君所喜?!雹凇兑讉鳌罚骸岸ㄆ浣欢笄??!雹邸妒勒f》:簡文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雹堋端夹x》:“匪仁里其焉宅?!雹萘罟?jié)求,因晦日而邀留也。
李生園欲荒,舊竹頗修修①。引客看掃除②。隨時成獻酬③。崔侯初筵色④,已畏空樽愁⑤。未知天下士⑥,至性有此不⑦?(此見兩人好客之誼。)
①庾信詩:“舊竹侵行徑?!睗h古詩:“樹木何修修?!雹凇逗鬂h·陳蕃傳》:同郡薛勤曰:“何不灑掃以待賓客?”③《詩》:“獻酬交錯?!雹苡郑骸百e之初筵?!雹輳埈[《漢記》:孔融拜大中大夫,每嘆曰:“坐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雹蕖妒酚洝罚盒略苤^魯仲連曰:“今日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雹唢禃骸叭钏米谥列赃^人。”崔本為客,卻畏酒空,略形跡而見真性矣。
草芽既青出①,蜂聲亦暖游②。思見農(nóng)器陳③,何當甲兵休④?上古葛天民⑤,不貽黃屋憂⑥。至今阮籍等,熟醉為身謀⑦。
此對春而慨時事。【朱注】上古之世,黃屋無憂。今何時乎?而阮籍之流,止沉飲以謀身。嘆己與崔李輩,無能為天子分憂也。①沈約詩:“塞草發(fā)青芽。”②《杜臆》:蜂以暖游,帶聲字更趣。③《家語》:鑄劍戟以為農(nóng)器。④《國策》:張儀說楚曰:“秦下甲兵據(jù)宜陽。”⑤《帝王世紀》:大庭氏至葛天氏,皆號炎帝。陶潛《五柳先生傳》:“葛天氏之民與?”⑥《漢書》李斐音義:“黃屋,車上蓋,天子之儀,以黃繒為里?!秉S希曰:漢制,副車黃屋作左纛,亦如金根之制,行則從后。⑦《阮籍傳》:“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鐘會數(shù)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罪,以酣醉獲免?!庇菔滥显姡骸胺鞘菫樯碇\?!?/span>
威風高其翔①,長鯨吞九州②。地軸為之翻③,百川皆亂流④。當歌欲一放⑤,淚下恐莫收。濁醪有妙理⑥,庶用慰沉浮⑦。
此傷亂而借酒遣憂也。威鳳高翔,以致長鯨吞噬,蓋賢人去而盜賊熾,如張九齡之罷相是也。地翻川亂,應上甲兵。濁醪用慰,應上熟醉。《杜臆》:末段紆回吞吐,有無窮之悲。此章五段,段各八句。①《漢·孝景紀》:“南郡獲白虎威風為寶?!睍x灼曰:“鳳之有威儀者也?!雹诹合鏂|王書:“淮海長鯨,雖云授首;襄陽短狐,未全革面?!雹邸逗Yx》:“又似地軸挺拔而爭回?!雹堋对姟罚骸鞍俅ǚ序v?!雹莶懿僭姡骸皩飘敻琛!雹揎禃骸皾狨惨槐?。”江淹詩:“精靈歸妙理。”⑦《游俠傳》:“放意自恣,浮沉俗間?!?nbsp;
【鏈接】 《新唐書·杜甫傳》
歐陽修 宋祁: 《新唐書·藝文傳》
甫,字子美,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李邕奇其材,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數(shù)上賦頌,因高自稱道,且言:“先臣恕、預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審言,以文章顯中宗時。臣賴緒業(yè),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若令執(zhí)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jīng)》,至沈郁頓挫,隨時敏給,揚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
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右拾遺。與房琯為布衣交,琯時敗陳濤斜,又以客董廷蘭,罷宰相。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钡叟t三司親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帝乃解。甫謝,且稱:“琯宰相子,少自樹立為醇儒,有大臣體,時論許琯才堪公輔,陛下果委而相之。觀其深念主憂,義形于色,然性失于簡??崾裙那?,廷蘭托琯門下,貧疾昏老,依倚為非,琯愛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嘆其功名未就,志氣挫衄,覬陛下棄細錄大,所以冒死稱述,涉近訐激,違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賜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獨蒙?!比坏圩允遣簧跏′洝?br> 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關輔饑,輒棄官去,客秦州,負薪采橡栗自給。流落劍南,結廬成都西郭。召補京兆功曹參軍,不至。會嚴武節(jié)度劍南東、西川,往依焉。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至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一日欲殺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門。武將出,冠鉤于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獨殺彝。武卒,崔旰等亂,甫往來梓、夔間。
大歷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曠放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嘗從白及高適過汴州,酒酣登吹臺,慷慨懷古,人莫測也。數(shù)嘗寇亂,挺節(jié)無所污,為歌詩,傷時橈弱,情不忘君,人憐其忠云。
贊曰: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至宋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競相襲沿。逮開元間,稍裁以雅正,然恃華者質反,好麗者壯違,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長。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賸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謂:“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备τ稚脐悤r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昌黎韓愈于文章慎許可,至歌詩,獨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闭\可信云。
《舊唐書·杜甫傳》
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曾祖依藝,位終鞏令。祖審言,終膳部員外郎,自有傳。父閑,終奉天令。
甫天寶初(注:應為開元末)應進士不第。天寶末,獻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注:應為右衛(wèi)率府參軍)。十五載,祿山餡京師,肅宗征兵靈武。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注:時未嘗到河西),謁肅宗于彭原(注:應為鳳翔),拜右拾遺(注:應為左拾遺)。房〔王官〕為布衣時,與甫善。時〔王官〕為宰相,請自帥師討賊,帝許之。是年十月,〔王官〕兵敗于陳濤斜。明年春,〔王官〕罷相。甫上疏言〔王官〕有才,不宜罷免。肅宗怒,貶〔王官〕為刺史,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時關輔亂離,谷食踴貴,甫寓居成州同谷縣(注:成州之上漏去秦州),自負薪采〔木呂〕,兒女餓殍者數(shù)人。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注:公不赴功曹之命,系代宗廣德元年居梓、閬間事)。
上元二年冬,黃門侍郎鄭國公嚴武鎮(zhèn)成都(注:武凡兩鎮(zhèn)成都,其在上元二年,則以綿州刺史遷東川節(jié)度,兼除西川。至以黃門侍郎再帥劍南,乃代宗廣德二年事),奏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注:此在嚴再鎮(zhèn)后,非上元也)。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甫性褊躁,無器度,恃恩放恣,嘗憑醉登武之床,瞪視武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雖急暴,不以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結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夫野老相狎蕩,無拘檢。嚴武過之。有時不冠。其傲誕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無所依(公之去蜀東行,以公詩證之,當在嚴武未卒之前)。
及郭英乂代武鎮(zhèn)成都,英乂武人,粗暴,無能刺謁,耐游東蜀,依高適(注:時適已官京朝,不在東蜀,公亦未依適)。既至而適卒。是歲,崔寧殺英乂,楊子琳功西川,蜀中大亂,甫以其家避亂荊楚(注:去蜀后居夔且二年,史漏),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亂(注:其時江陵無警),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陽(注:自衡往郴,舟泊耒陽耳,未嘗寓居也)。甫嘗游岳廟,為暴水所阻(注:阻水不在岳廟),旬日不得食。耒陽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永泰二年(注:當作大歷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陽(注:此說出于唐小說家,不可信,當以公詩正之),時年五十有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業(yè)自耒陽遷甫之柩(注:元氏撰墓系,無自耒陽之文),歸葬于偃師西北首陽山之前。
天寶末詩人,甫與李白齊名,而白自負文格放達,譏甫齷齪,有飯顆山頭之嘲誚(注:唐《本事詩》云:太白戲杜曰:“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鄙w譏其拘束也。此詩太白集不載,不可信)。元和中,詞人元稹論李、杜之優(yōu)劣,自后屬文者,以稹論為是。
國學寶典——杜甫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陽人,曾祖依藝為鞏令,因居鞏。甫天寶初應進士,不第。后獻《三大禮賦》,明皇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安祿山陷京師,肅宗即位靈武,甫自賊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遺。以論救房琯,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關輔饑亂,寓居同州同谷縣,身自負薪采梠,哺糒不給。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嚴武鎮(zhèn)成都,奏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武與甫世舊,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枕江結廬,縱酒嘯歌其中。武卒,甫無所依,乃之東蜀就高適。既至而適卒。是歲,蜀帥相攻殺,蜀大擾。甫攜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亦亂。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陽。卒年五十九。元和中,歸葬偃師首陽山,元稹志其墓。天寶間,甫與李白齊名,時稱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壯浪縱恣,擺去拘束,誠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shù)百,詞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卑拙右滓嘣疲骸岸旁娯灤┕沤?,盡工盡善,殆過于李?!痹字撊绱?。蓋其出處勞佚,喜樂悲憤,好賢惡惡,一見之于詩。而又以忠君憂國、傷時念亂為本旨。讀其詩可以知其世,故當時謂之“詩史”。舊集詩文共六十卷,今編詩十九卷。
杜甫年譜
?。罚保踩勺宇W谔珮O一(玄宗先天一),杜甫生于河南鞏縣。
?。罚保范∷刃陂_元五,杜甫六歲。嘗至郾城,觀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
718戊午玄宗開元六,杜甫七歲。始作詩文。
?。罚玻案晷陂_元八,杜甫九歲。始習大字。
725乙丑玄宗開元一三,杜甫十四歲。壯游詩曰:「習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場,斯文崔魏從,以我似班揚?!乖ⅲ捍捺嵵萆?,魏豫州啟心。
726丙寅玄宗開元一四,杜甫十五歲。百憂集行曰:「憶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br>
730庚午玄宗開元一八,杜甫十九歲。游晉,至郇瑕(今山西猗氏縣),從韋之晉﹑寇錫游。
?。罚常毙廖葱陂_元一九,杜甫二十歲。游吳越。
?。罚常踩缮晷陂_元二〇,杜甫二十一歲。游吳越。
?。罚常彻镉闲陂_元二一閏三月,杜甫二十二歲。游吳越。
734甲戌玄宗開元二二,杜甫二十三歲。游吳越。
?。罚常狄液バ陂_元二三閏十一月,杜甫二十四歲。自吳越歸東都,舉進士,不第。
?。罚常侗有陂_元二四,杜甫二十五歲。游齊趙。交蘇源明。
737丁丑玄宗開元二五,杜甫二十六歲。游齊趙。
?。罚常肝煲陂_元二六,杜甫二十七歲。游齊趙。
?。罚常辜好陂_元二七,杜甫二十八歲。游齊趙。
740庚辰玄宗開元二八,杜甫二十九歲。游齊趙。
?。罚矗毙了刃陂_元二九,杜甫三十歲。歸東都。筑陸渾莊,于寒食日祭遠祖當陽君。
?。罚矗踩晌缧谔鞂氁?,杜甫三十一歲。在東都。姑萬年縣君卒于東京仁風里。六月,還殯于河南縣,公作墓志。
?。罚矗彻镂葱谔鞂毝?,杜甫三十二歲。在東都。
?。罚矗醇咨晷谔鞂毴?,杜甫三十三歲。在東都。五日,祖母范陽太君卒于陳留之私第。八月,歸葬偃師,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東都。秋,游梁﹑宋,與李白﹑高適登吹臺﹑琴臺。嘗渡河游王屋山,謁道士華蓋君,而其人已亡。
745乙酉玄宗天寶四,杜甫三十四歲。再游齊﹑魯。是時李之芳為齊州司馬。夏日,李邕自北??睚R州,公嘗從游,陪宴歷下亭及鶴山湖亭。旋暫如臨邑(屬齊州)。秋后至兗州,時李白避歸東魯。公與同游,情好益密。公贈白詩所云「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將西去,白亦有江東之游,城東石門一別遂無復相見之日矣。
?。罚矗侗缧谔鞂毼彘c十月,杜甫三十五歲。自齊﹑魯歸長安。從汝陽王琎﹑駙馬鄭潛耀游。
747丁亥玄宗天寶六,杜甫三十六歲。在長安。
?。罚矗肝熳有谔鞂毱?,杜甫三十七歲。在長安。屢上詩韋濟,求汲引。與書家顧誡奢訂交,約當此時。
?。罚矗辜撼笮谔鞂毎?,杜甫三十八歲。在長安。冬日,歸東都,因謁玄元皇帝廟,觀吳道子所畫壁。
?。罚担案谔鞂毦牛鸥θ艢q。來長安。初遇鄭虔。
?。罚担毙撩谔鞂氁哗?,杜甫四十歲。在長安。進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賢院。秋,病瘧。友人魏君冒雨見訪,因作秋述貽之。病后過王倚,王餉以酒饌,感激作歌贈之。是年,在杜位宅守歲。
?。罚担踩沙叫谔鞂氁灰?,杜甫四十一歲。在長安。召試文章,送隸有司參列選序。暮春,暫歸東都。冬,高適隨歌舒翰入朝,與公暫集,俄復別去,公有詩送之。
753癸巳玄宗天寶一二,杜甫四十二歲。在長安。首夏,同鄭虔游何將軍山林。次子宗武約生于此年秋。
?。罚担醇孜缧谔鞂氁蝗c十一月,杜甫四十三歲。在長安。進封西岳賦。自東都移家至長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詩河西節(jié)度使歌舒翰。歲中,張自盧溪召還,再遷為太常卿,公復上詩求助。又進雕賦,表中詞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價暴貴,公生計益艱,遂攜家往奉先,館于廨舍。
?。罚担狄椅葱谔鞂氁凰模驳撋椒?。杜甫四十四歲。在長安。歲中往白水縣,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歸長安,授河西尉(河西縣故城在今云南河西縣境),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歲暮,喪幼子。
?。罚担侗昝C宗至德一(玄宗天寶一五)七月改元,安祿山稱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殺楊國忠、楊貴妃。杜甫四十五歲。歲初,在長安。五月,至奉先壁難,攜眷來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華原,赴鄜州(今陜西鄜縣)。至三川縣同家洼,寓故人孫宰家。聞肅宗及位靈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從蘆子關奔行在所。途中為賊所得,遂至長安。九月,于長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為奴,感慟作哀王孫。
?。罚担范∮厦C宗至德二閏八月,安慶緒殺祿山。張巡、許遠戰(zhàn)死。郭子儀復東京。史思明等降。杜甫四十六歲。春,陷賊中。在長安時從贊公蘇端游。四月,自金光門出,間道竄歸鳳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遺。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肅宗怒,詔三司推問,張鎬﹑韋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薦等四人薦岑參。閏八月,墨制放還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鳳翔,至邠州,始從李嗣業(yè)借得乘馬。歸家臥病數(shù)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師。
758戊戌肅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復以載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歲。任左拾遺。春,賈至﹑王維﹑岑參皆在諫省,時共酬唱。時畢曜亦在京師,居公之鄰舍。四月,玄宗親享九廟,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賀蘭進明譖,貶為邠州刺史。公坐管黨,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是秋,嘗至藍田縣訪崔興宗﹑王維。冬末,以事歸東都陸渾莊,嘗遇孟云卿于湖城縣城東。
?。罚担辜汉ッC宗乾元二,史思明稱燕王。杜甫四十八歲。春,自東都歸華州(陜西華縣),途中作三吏﹑三別六首。時屬關輔饑饉。遂以七月棄官西去。度隴,赴秦州(甘肅天水)。是時有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寄李白二十韻。又有寄高適﹑岑參﹑賈至﹑嚴武﹑鄭虔﹑畢曜﹑薛據(jù)及張彪詩。時贊公亦謫居秦州,嘗為公盛言西枝村之勝,因作計卜居。置草堂,未成,會同谷宰來書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經(jīng)赤谷﹑鐵堂峽﹑鹽井﹑寒峽﹑法鏡寺﹑青陽峽﹑龍門鎮(zhèn)﹑石龕﹑積草嶺﹑泥功山﹑鳳凰臺,皆有詩。至同谷,居栗亭。貧益甚,拾橡栗,掘黃獨以自給。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經(jīng)木皮嶺﹑白沙渡﹑飛仙閣﹑石柜閣﹑桔柏渡﹑劍門﹑鹿頭山。歲終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時高適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適即寄詩問訊。
?。罚叮案用C宗上元一(乾元三年)閏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歲。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馬遺貲營造,徐卿(疑即知道)﹑蕭實﹑何雍﹑韋班(應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開歲始事,季春落成。時韋偃寓居蜀中,嘗為公畫壁。初秋,暫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適。冬,復在成都。
761辛丑肅宗上元二,史朝義殺史思明。杜甫五十歲。居草堂。開歲,又往新津。二月,歸成都。秋,至青城。旋又歸成都。是時多病,生計艱窘。始有遷地吳楚之念。冬,高適至成都,嘗同王掄過草堂會飲。
?。罚叮踩梢C宗寶應一年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詩人李白死(701-762)。杜甫五十一歲。自春至夏,居草堂。與嚴武唱和甚密。武時有饋贈。七月,送嚴武還朝,以舟至綿州,抵奉濟驛,登陸,遂分手而還。會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頗有東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縣,到金華山玉京觀,尋陳子昂讀書堂遺跡。又訪縣北東武山子昂故宅。旋復南之通泉縣,訪郭元振故居,于慶善寺觀薛稷書畫壁。又于縣署壁后觀稷所畫鶴。
?。罚叮彻锩趶V德一(寶應二)七月改元閏正月,李懷仙殺史朝義。杜甫五十二歲。正月,在梓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便欲還都,俄而復思東下吳楚。間嘗至閬州(四川閬中),因游牛頭﹑兜率﹑惠義諸寺。既歸梓,又因送辛員外,至綿州。自綿歸梓。又往漢州。夏,返梓州。初秋,復別梓赴閬。九月,祭房管。秋盡,得家書,知女病,因急歸梓。十一月,將出峽為吳楚之游,于是命弟占歸成都檢校草堂。
?。罚叮醇壮酱趶V德二,杜甫五十三歲。春首,自梓州絜家東荍出峽,先至閬州。會朝廷召補京兆功曹參軍,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離閬東去,聞嚴武將再鎮(zhèn)蜀,大喜,遂改計卻赴成都。三月,歸成都。六月,嚴武表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秋,居幕中,頗不樂,因上詩嚴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暫歸草堂。是時,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贈之。弟穎往齊州。歲晚,因事寄詩賈至。是年與嚴武唱和最密。
765乙巳代宗永泰一閏十月,杜甫五十四歲。正月三日,辭幕府,歸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攜家離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樂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賓)。自戎州至渝州(重慶)。候嚴六侍御,不到,先下峽。入秋,至忠州(四川忠縣),居龍興寺院。九月,至云安縣(四穿白帝城)。因病,遂留居云安,館于嚴明府之水閣。
766丙午代宗大歷一(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杜甫五十五歲。春,在云安。時岑參方為嘉州刺史,寄詩贈之。春晚,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閣。秋后,柏茂琳為夔州都督,公頗蒙資助。是年多追憶舊游之作。
767丁未代宗大歷二,杜甫五十六歲。在夔州。春,自西閣移居赤甲。三月,遷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園四十畝,蔬圃數(shù)畝,又有稻田若干頃,在江北之東屯。弟觀自京師來。秋,因獲稻暫住東屯。適吳司法自忠州來,音以瀼西草堂借吳居之。是時,始復動東游荊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別駕元持宅觀李十二娘舞「劍器」。本年冬,仍復多病。秋,左耳始聾。
768戊申代宗大歷三閏六月,杜甫五十七歲。正月中旬,去夔出峽。臨去,以瀼西果園贈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暫如外邑。留江陵數(shù)月,頗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縣。遇顧誡奢﹑李晉肅(賀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數(shù)月。歲晏,至岳州。
?。罚叮辜河洗诖髿v四,杜甫五十八歲。正月,自岳州至南岳,游道林二寺,觀宋之問題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驛。過湘陰,謁’湘夫人祠。更泝流而上,以二月初抵鑿石浦,宿之。又過津口,次空靈岸。宿花石戌,次晚洲(在湘潭)。三月,抵潭州(湖南長沙)。發(fā)潭州,次白馬潭,入喬口。至銅官渚,阻風。發(fā)銅官,宿新康江口。次雙楓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陽)。夏,畏熱,復回潭州。時蘇渙居江側,忽一日,訪公于舟中,公請渙誦詩,大賞異之,遂訂交焉。終歲在潭州。
770庚戌代宗大歷五,杜甫卒(712-770)。杜甫五十九歲。春,在潭州。正月二十一日,檢故帙,得高適上元二年人日見寄詩,因追酬一首,寄示漢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龜年。四月,避亂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時屬江漲,泊方田繹,半旬不得食。聶令馳書為致牛炙白酒。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別親友,泝湘而下,將出沔鄂,由襄陽轉洛陽迻邐歸長安。冬天11月,竟以寓卒于潭岳間的一條小船上,旅殯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