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趙宗禮,內科主任醫(yī)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正式出版《內科難治性疾病的治療》`《抗血栓療法》`《心跳驟停的急救》`《八種危重癥搶救》等專著四部。
北風呼嘯,雪花飄飄。歷經幾次寒流侵襲,我國北方已經進入‘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隆冬時節(jié)。每值冬季,尤其寒流侵襲之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和復發(fā)率,都會明顯地增加。高血壓、高心病、心肌梗塞、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肺心病、心衰等都會增多。應當警惕,注意防范。
一. 心血管病人何故冬季增多?
1. 血管痙攣:冬季,氣候寒冷。在冷空氣刺激下,全身血管、尤其是小動脈發(fā)生痙攣,管腔變細,循環(huán)阻力加大,不但血壓升高,也為血栓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
2. 血液粘稠:人體遇到寒冷時,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腎上腺素、5-羥色胺分泌增多,血中的纖維蛋白原增多,于是,血液粘稠度增加。為冠脈血栓形成創(chuàng)造了血液條件。
3. 血栓形成:德國著名細胞病理學家魏爾嘯(Wirchow)指出,血栓形成必須具備血管、血液與血流三大因素。在血管有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又有血管痙攣,使血管阻力增高,這是血栓形成的血管因素。血液粘稠度增高是血栓形成的血液因素。而血管阻力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大,必定使血液流速減慢,這便是血栓形成的血流因素。寒冷刺激促使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都已具備,那么,冠脈血栓形成造成心肌梗塞;腦動脈血栓形成即腦血栓;下肢血管動靜脈血栓形成造成脈管炎等,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4. 心衰與心律失常:寒冷時,兒茶酚胺、5-羥色胺、腎上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質分泌增多,容易誘發(fā)心律失常;也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加之寒冷時,新陳代謝加快,心率增快,天冷尿少,血容量相對較大,都能增加心臟負擔,更容易誘發(fā)心臟病人發(fā)生心衰。
5. 肺部疾病: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呼吸疾病使氣道阻力增高,會明顯增加心臟負擔,誘發(fā)各種心臟病復發(fā)或加重。
二. 心臟病人如何安全過冬?
1. 注意保暖:冬季寒冷,一定要注意保暖;寒流侵襲時,應適時加衣。室內溫度,以保持在18~
2. 適當鍛煉:冬季,適合散步、慢跑、跳繩、跳舞、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但不適于晨練。因為早晨起來,人開始活動,兒茶酚胺類物質的分泌就開始增多;如果再遇到寒冷刺激,此類物質分泌還會增加,容易使血壓增高,心絞痛發(fā)作,心肌梗塞形成,心律失常出現,也能誘發(fā)心衰。所以,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我們不主張你晨練。緩慢起床后,把全身搓熱;在室內稍事活動。待太陽出來后,穿暖外出適當鍛煉?;蛘叩较挛缭馘憻挕S徐F的天氣,暫停鍛煉。鍛煉要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量力而行,適可而止。
3. 堅持用藥:已有心血管病的人,寒冬、尤其寒流來臨時,一定要堅持用藥;包括治療藥和預防藥。要隨身攜帶急救藥品,以防不測。
4. 水要喝夠:冬天氣候干燥,要補足身體需要的水分。成年人每天約需攝入2000~2500毫升水分。為了防備夜間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早晨心血管意外,應保證睡前和早起喝白開水水200~250毫升。暖氣屋內干燥,最好用加濕器加濕。
5. 睡眠充足:冬天,長夜漫漫;宜早睡晚起。夜間,保證隨眠8小時;午休半至一小時。充足的隨眠,能防止血壓升高和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6. 降壓宜穩(wěn):冬季是高血壓病人的多事之秋,,不但冬季比夏季更難降血壓控制到正常范圍;而且,血壓的波動又和心血管事件密切相關。要經常監(jiān)測血壓,找出血壓高峰時間。降壓宜穩(wěn)、宜準。不可使降壓幅度太大;宜在血壓高峰到來之前服藥。有兩類降壓藥冬季需慎用:一類是利尿藥,大量、快速利尿損失體內大量水分,容易造成血液粘稠度增高,形成血栓。二是快速、短效降壓藥,如硝苯地平。能使血壓迅速下降,是心腦等重要臟器缺血,容易誘發(fā)心絞痛、腦梗塞。
7. 心態(tài)和諧:‘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淡泊’、‘寧靜’,保持心態(tài)的平衡、和諧,對于心血管病的防治至為重要。憤怒、焦慮、緊張、沮喪、憂傷,情緒的大起大落,不但使血壓上下波動,而且,也容易引起心絞痛發(fā)作、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盡量不參加情緒緊張的活動,如炒股、徹夜打麻將及劇烈的體力活動。
8. 清淡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低脂肪飲食為主。冬天,適當多補充些熱量,是無可厚非的。但切忌大魚大肉地吃,多吃些豆類、青菜、水果;多吃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冬天適當進補也是可以的;但不必過分依賴補品。
冬季雖然是心血管疾病高發(fā)季節(jié),但是,只要做到以上八點,不但心血管病人能安全過冬;也能防止一些新的心血管病例在冬季發(f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