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幼兒園的道德經學用讀書會上,一位高管分享了自己學用道德經以后家庭的轉變。
她說,以前和婆婆感情不深,每年回去的次數(shù)也不多,每次主要是為了禮數(shù),所以回婆家表現(xiàn)得頗為勤快。
但每逢過年過節(jié),只要她回婆家,所有的活似乎都要她來干。她手上不停,心里也不?!诓煌5匚捅г?。
這些雖然是家長里短的小事,但小事有時也能釀成大禍!
她大娘家的兒媳婦,就因為懶,總是被婆婆批評。有一次,被說急了,上手就給了她婆婆一個大耳光……
這一個耳光,差點打散了一個家!
即使現(xiàn)在已經時過境遷,但“和大怨必有余怨”,一家人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和和睦睦,而是心里都憋著一股怨氣。
當這位高管學了道德經以后,記住了道德經學用的核心就是“四和”:
和諧身心我的責任,和諧家庭我的責任,和諧企業(yè)我的責任,和諧社會我的責任!
以前,她遇事雖然表現(xiàn)得并不負面,但是心里卻總埋怨是別人的問題,她的身體也一直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
現(xiàn)在知道凡事都是自己的責任,那自己就要擔起這個責任,才有可能創(chuàng)造幸福新生活。
所以,她開始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如果實在想不通了,就去讀道德經,從道德經中對照自己,尋找智慧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慢慢自己心里不與別人爭了,而是把與人爭、怨惱別人的精力逐漸轉移到改變自己上。不知不覺中,自己心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行為也出現(xiàn)了變化。
她再回婆家,開始主動和婆婆聊天,逗婆婆說過去的故事;遇到問題,拿到婆婆面前,聽婆婆的意見。
慢慢地,她發(fā)現(xiàn)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上了年紀的人其實有一肚子的經驗智慧,只要我們虛心請教,有時得到的答案非常令人驚喜!
和婆婆的關系親密了,干起活來就像在自己家一樣,心里也就不分什么你我了,自然也就少了抱怨和委屈。
而自己干活干得高高興興,也吸引了其他的兒媳婦一起過來幫忙。于是,終于有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紅紅火火的感受。
她的變化,自己并沒有發(fā)現(xiàn),而是被她先生發(fā)現(xiàn)了。有一天,她先生對她說:“嗯,你道德經學得不錯!”
后來,有時她會偷懶少讀兩遍道德經,但是她先生卻堅持每天和孩子一起讀經,功課做得比她這個正經學的人還要勤快和上心。
而且,她先生還逢人便說“我媳婦道德經學得不錯,很有改變”,然后把道德經推薦給家里人一起學。
其實,我們的心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一切唯心造。
當總是抱怨、總是委屈時,我們的心已經失去了調控自我的力量,那種負面情緒是心靈打來的呼救電話,我們必須要重視!
因為,放任自己的負面情緒泛濫,而不加以調整的話,負面情緒對外會在人際關系中形成難以解開的卡點,對內則會攻擊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然后雙管齊下來沖擊我們的健康——家庭——工作——乃至人生!
學用道德經就是調伏自心,修煉的場所就是生活。
學得好不好,有一個簡單的標志:就是我們的人際關系越來越和諧了!
所以,能否得到來自家人的肯定,是我們學得好不好,最好的標準。
如果得到了家人的肯定,家人還主動一起來學習了,那就說明“嗯,我們學得還真是不錯了”!
逯欣心
2019年4月6日,第40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