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是百姓受到壓迫,迫于無奈起來反抗爭取生存空間的一種手段,是對當時的社會制度、官府剝削壓迫不滿的一種發(fā)聲。因為在古代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很少會聽取普通百姓的心聲。因此,在極限狀態(tài)下,百姓會冒死舉起反抗的大旗,以求改變社會制度,重建社會秩序。元朝末年,當時的中國百姓嚴重受到剝削,官府征收賦稅都提前了很多年,加上天災人禍,百姓無法生存,因此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其中有一人堪稱是最牛的起義軍皇帝,擁兵百萬之眾,自己死后兩位部下分別建國稱帝。
在當時各支起義軍隊伍中,稱帝最早的就是南方起義軍首領徐壽輝。1351年,他在眾人的擁戴下建立了“天完”政權(quán),正式登基稱帝。北方起義軍首領韓山童死了幾年之后,劉福通等人才擁立了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為皇帝,建立了“大宋”政權(quán),號“小明王”。徐輝壽等人領帶天完政權(quán)起義軍,所到之處軍紀嚴明,從不掠奪百姓,只作登記工作。加上推出“摧富益貧”口號,因此,民心歸附,天完政權(quán)迅速壯大,成為了擁兵百萬之眾的強國。于是,徐壽輝分兵兩路,讓明玉珍率領一支人馬攻打重慶、四川等地,剩下的向東、南發(fā)展。
在徐壽輝稱帝的第7年,由于起義軍隊伍龐大,徐壽輝本人直接統(tǒng)治的部隊已經(jīng)不多了,手下部將都懷有自己的私心。徐壽輝大權(quán)旁落,天完丞相倪文俊成為了實際掌權(quán)人,徐壽輝成了空有帝號的皇帝。時間一久倪文俊就產(chǎn)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在他準備密謀殺死皇帝徐壽輝時,陰謀敗露,被天完另一位大將陳友諒給殺死了。從此,天完大權(quán)被陳友諒所掌握,并成功的吞并了倪文俊部隊,從此不把皇帝徐壽輝放在眼里,也開始想著謀朝篡位自己當皇帝的想法。
1358年,陳友諒攻下了龍興,就是現(xiàn)在的江西南昌,皇帝徐壽輝想要把國都從漢陽遷到龍興,但是陳友諒卻不干。這次徐壽輝打算通過遷都使自己重掌大權(quán),因此,很是堅持。而陳友諒打算在遷都的路上把徐壽輝給殺了,于是,在走到江州時候,就是江西九江,陳友諒設伏兵把徐壽輝身邊的護衛(wèi)全部殺死了,徹底掌握了天完政權(quán)的軍政大權(quán)。此時能與陳友諒抗衡的只有大將明玉珍,而明玉珍此時正在征戰(zhàn)四川等地,朝中無人能與陳友諒抗衡。因此,陳友諒挾持徐壽輝定都江州,自稱“漢王”設置王府官吏,更是暗中清理了徐壽輝的心腹部將。
1360年,陳友諒提前埋伏好伏兵,把皇帝徐壽輝騙到了太平,就現(xiàn)在的安徽當涂,把徐壽輝殺死在了這里,隨即自己登基稱帝,國號“漢”。遠在四川的明玉珍知道陳友諒謀朝篡位之后,立馬就與陳友諒斷絕往來,并派兵把守邊界防止陳友諒攻打。同時,明玉珍自稱隴蜀王,在重慶城南為皇帝徐壽輝立廟祭祀,并追尊徐壽輝為應天啟運獻武皇帝,廟號世宗。
1362年,明玉珍擊敗元朝梁王之后,在眾人的擁戴之下,登基稱帝,國號“大夏”。而他倆人,原本都是徐壽輝的部下,在徐壽輝死后先后建國稱帝,因此,徐壽輝算是最牛的起義軍皇帝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